创作论坛 | 吕大志:诗的“一字功”

【巴蜀之地】

专栏主编:夏祥林  梦梅若兮

图:堆糖

文:吕大志

版式设计:玉丽

古人说:“炼句不如炼字”。一般来说,诗词中的精妙句子称为“警句”;诗中最精当、最生动、最形象的字眼称为“诗眼”,词中最耀眼、最能体现词意的字词称为“词心”。唐代诗人卢延让曰:“吟安一个字,捻断几茎须。”前辈诗人不但讲究在诗词中写出最能打动人的警句,更要提炼诗词中的每一个字,特别是“诗眼”和“词心”。诗词评论家邹问轩认为:“诗眼”常在诗句的动词、副词或形容词上。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杜甫诗“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中的动词“垂、涌、出、斜”等字,就是“诗眼”。对一首诗来说,这些字用得非常生动、准确,几乎不可替换;换了就会使全诗失色。据说王安石当初在用“绿”字前,曾用过“到、过、入、满”等字,但都不如“绿”字好,因为只有“绿”字,才把无影无踪的春风,转化为具体的视觉,也才更形象地把“春意”泛江南的景象展现出来。

宋朝陈舍人把杜甫诗句:“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中的“诗眼”空出来,邀友人填写。有填“疾”的——这与后句中的“急”音重复,读起音韵不美;有填“度”的——但“度”无轻快之感,且“度”后应有接替,如“关山度苦飞”,“春风不度玉门关”;也有填“起、落、下”等字的,但这些字,只能表出动作的始末,都不如杜甫原诗中的“过”字好,因为只有用“过” 字,才能恰当的形容出蔡都尉跳得又高又快,象鸟那样“飞过”。可见“诗眼”的重要作用。

宋朝大文豪苏东坡有个明珠似的妹妹,人称“苏小妹”,(尽管正史中无此人,但在冯梦龙的《三言》中,有《苏小妹三难新郎》,把她写得聪明、美丽,才貌双全),她曾写出名句:“轻风___细枊,淡月__梅花”,要她哥哥苏轼填出句中空白处之“诗眼”,苏东坡先后填出“摇”与“映”,小妹摇头;哥又填出“舞”与“隐”,小妹评说:“这后两字虽比前两字好,但还不是“诗眼”。哥哥只好请小妹补出:“扶”与“失”两字。仔细想来,也只有这二字,才最准确、最形象:一个“扶”字,把春风对柔嫩的细柳之“爱”体现出来;一个“失”字,既表现出“淡月”中的“梅花”那种似现非现之态,又富于朦胧美。你看这就是诗的“一字功”。宋代诗人陸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亊要躬行。”可见要准确、精当地写出“诗眼”,那一定要狠下功夫的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