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与河为邻
与河为邻
刚搬的新家面朝河边,从阳台望下去,清水流波,悠悠漾漾,总令我想起儿时屋后的潺潺流水。
从前住的红砖瓦房,房后用碎砖砌了一方小院,呈斜坡状,打开院门是一个草坡,与之相接的,是一条蜿蜒潺湲的小河。
小河穿村而过,两岸来往靠一艘小船运送,码头就设在我家小院旁边百米不到的地方,自然而然我就成了船上的常客,没事就跑去蹭船。划船的赵爷爷总是面含慈笑,不急不缓地摇着桨橹,熟识的船客家长里短,笑声不断,我跪趴在船舷上,伸手入水,贪婪汲取河水的清凉。木船就在水中摇摇荡荡,像受宠的孩童在母亲的轻拍下酣睡,享受着那份安心和温暖。
小时候做得最多的事是随母亲到河边洗衣服,母亲坐在青石板上搓洗,我在一旁岸边忙着捡螺丝,猫着腰捉小鱼小虾。“当心……别往前走……”流水来回冲涮石板的“嘭嘭”声里,夹杂着母亲温柔的叮咛。而我只顾着“探险”,一次一次跌坐在水里,爬起来仍要去追被惊走的鱼虾,狼狈又执着的模样让母亲又气又怜。
再大一些,到了上学的年纪,明明可以走更平畅的村道,我偏爱沿着河岸的草地走,或临水照镜,嗅一朵蔷薇的芬芳;或踮起脚尖与绿柳说悄悄话,折一支扎成圈箍在头上;河水清悠,倒映出蓝天白云,浮萍簇拥着飘落河面的叶片,静静躺在水中央,碧绿而明净,岸边开满各色不知名的小花,偶尔还能看见闲庭信步的白鹭鸟,红嘴颀颈,亭亭玉立。就这样晃晃悠悠,走走停停,每每忘记时间,对即将到来的责问甘之如饴。
回到家做作业时,我习惯开着窗,一开始心不在焉,不是看河对岸有谁经过,就是盯着水面,看水鸟什么时候来抓鱼,也不知过了多久,回过神来已是专心致志在写字。现在想来,词人辛弃疾建新居时要求“轩窗临水开”不无道理,河风的凉爽抚平了内心的毛躁,那一点点多余的不安随氤氲的水汽蒸发后,神思逐渐清明。
印象最深的是夏季,太阳还未落山,我就急不可耐打开院门跳到水里。黄昏时分,夕阳铄金,大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用河水洗完周身的疲乏,匆匆上岸,孩子们依旧在水里闹腾,热烈地打着水仗,又比赛谁游得更远,间或猛地潜于水下,捉住同伴的脚跟恶作剧,彼时还不会游泳的我在一旁抱着石头奋力扑腾,羡慕至极。晚风吹过,白日的暑气隐去,小伙伴们陆续回家,喧嚣散去,我舞着被水泡到发白的双手,还在不依不饶地练习。直到一个晚霞染天的傍晚,暮色渐浓,母亲担忧的呼唤声传来,等她走近,我双臂用力向后划,脸埋在水里,一个漂亮的蹬腿使劲游出很远,又再折回来,我看到母亲站在岸边,脸上挂着赞许的微笑。
乡村的夜晚偶有蛙鸣犬吠,除此外,便是泠泠的流水声,如欢歌,如低吟,夜夜萦绕耳旁。枕着幽幽水声睡去,又在舟影波光中醒来,虽没有杜甫笔下“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的惬意,却也是贯穿了我整个童年的美好。
时光倏忽,故乡远去,小河的欢唱只在梦里流淌,如今临河而居,记忆中的画面再次翻涌,仿佛回到了小时候。不同的是,河道水清岸绿,整齐划一,是另一番静谧的美。不论哪种风景,能推窗见水,我与河也算有缘。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林芬,原藉湖北,现居杭州,热爱写作,文章偶见于《北海日报》《闽北日报》《东台日报》《左江日报》《石家庄日报》《余杭晨报》《马鞍山日报》《宁波晚报》《牛城晚报》《扬子晚报》《柳州日报》《中国女性》《金山杂志》及微刊等处,愿做文字里的流浪者,俯拾仰取,纠缠终生。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