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是谁在伤害素质教育
是谁在伤害素质教育
看完《两个硕士竟教不了一个小学生——谁在靠你的教育焦虑“吃饭”》一文,心情突然沉重起来。文章一针见血指出了当下中小学生教育存在的诸多弊病,令人感同身受。跟许多朋友、同事一样,时常陷入如何教育培养孩子的困惑。上不上培训班、买不买学区房……这些问题如鲠在咽般地煎熬着焦虑的家长们。是谁制造了家长们的教育焦虑?是谁夺走了孩子们的学习乐趣和自由?是谁破坏了素质教育的生态环境?值得职能部门调查研究,值得家长们深刻反思,值得唯利是图的行业群体扪心反省,值得全社会群策群力而治之。
近些年来,素质教育取得的阶段成效有目共睹。但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就业压力与择业条件依然难以真正坚持以人文本,并没有完全把教育从高分名校好未来的惯性怪圈中解放出来。焦虑的家长们你追我赶买学区房、上培训班,几乎倾尽所有努力,只为孩子能考高分上名校,却忽视了“素质”二字,特别是错过了终生受用的“三观”培塑。于是,出现了留学生弑母、博士生低能等讥讽事件。强化素质教育意识,职能部门理应走在前列,传承老祖宗教育经验、借鉴国外先进理念,深入调查研究,出台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的素质教育模式,坚决反对唯分数论、一考定乾坤等思想;家长们应自觉把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孩子作为教育目标,把重心放在培塑孩子的“三观”上,摒弃只有高分名校才有好未来的思想,打消攀比跟风念头;教育工作者应该把重心放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动手能力上,多探索研究素质教育方法手段,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健康成长,而不是给学生增加分数大于一切的思想负担。
琴棋书画、多才多艺,是全面发展培养孩子的有效途径,也是对文化教育的有益补充,符合素质教育宗旨。但捆绑素质教育、制造家长焦虑、违背孩子意愿、纯粹商业谋利、带来攀比歪风的各种培训不要也罢。在包罗万象的培训班中,无资质、不负责的“草台班子”比比皆是。有的租个场地、找几名社会人员或在校学生,就招生办班,培训质量可想而知;有的抓住家长心理弱点,设法编造噱头、下好套路,实则只为谋利。规范培训机构管理,职能部门责无旁贷,应围绕素质教育这个中心,明确哪些内容可办培训班,具备什么资质可办培训班,办培训班应如何运作管理等,确保家长放心、孩子开心。家长更要擦亮眼睛,确认培训资质,尊重孩子意愿,根据经济能力量力而行,不让伪培训有机可乘。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教育资源日益丰富,资源分配日趋均衡,有益促进了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但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与学生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客观存在,且因资源调配不均、管理不善带来的矛盾局部大有恶性循环之势。一方面,名校名师资源稀缺带来的学位争夺,催生的学区房房价持续飙升,无形当中将教育资源的争夺演变成了经济实力的比拼;另一方面,职能部门对教育资源调配不科学、管理不严格,带来的学生选名师、名师选名校现象,造成教育资源两极分化,也是导致学区房现象的推手之一。合理调配教育资源,首先需要职能部门研究科学政策,本着人人享有平等教育资源原则,合理配备教育资源,打破义务教育阶段高分择名校、名师择名校怪象,防止人为保名校、人为凑尖子,从源头打消家长择校的念头;其次要加强对学区房现象管理,真正用科学公平的教育资源配置来治理学区房问题,让家长们感到每所学校教育质量差不多,每户住所都是学区房,减少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带来的焦虑感,增加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获得感。
不可否认,近些年来社会教育事业发展稳中有升、持续向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因教育资源配置不公滋生的腐败现象、学区房带来的经济压力引发的社会问题、教师队伍师德师风不纯洁造成的负面影响、培训班乱象丛生衍生的问题等,都充分说明教育生态遭到了污染破坏,给社会、家庭和孩子带来的伤害不言而喻。净化教育生态,职能部门必须以自我开刀的勇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于打破利益藩篱,围绕素质教育宗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搞好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制度机制,为教育公平创造良好环境;要加强对学区房、培训班的约束干预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合理调控资源,防止失管生乱。教育工作者要加强道德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教育事业,为扶正祛邪传递正能量。家长要转变观念,不盲目跟风,不攀比助推,积极参与教育生态保护,科学理性看待孩子教育,为净化教育环境做出实际行动。
摄影/网络
作者简介
王海洲
王海洲,湖北监利人,地方大学毕业后携笔从戎,军旅生涯在各类期刊、报纸及网络发表文章二百余篇,陆军上校军衔转业地方工作。坚信好学才能上进。
长|按|二|维|码|关|注
以爱与青春为名,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微信号 hyd19671125
主编微信 hyd196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