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子 | 《蒹葭》联想
《蒹葭》联想
文 |微子
一
那是个清秋的黎明,淡淡的雾被轻轻的风悄悄带走,空旷的河谷似乎还在梦中,而流水却静静地把一抹明光拉得很长很长,渐渐地,一切都清晰起来了,河谷间,丛丛芦荻颓立,浓浓霜露结草,渺渺烟水浑连,块块洲渚散列,天高地迥,霜白露苍,水迷渚旷,气寒意凉,萧萧瑟瑟,迷迷茫茫,真叫人神黯情惋,愁结百肠。
《蒹葭》的一开始,就给我们带入这样的境界,即便是初读,我们也不得不“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和我们的主人公相会在同一个共鸣场。
让我们沿着诗人的迷津,放开我们的思绪继续联想吧------
刚度过一个不眠之夜,又走上这条坎坷的小路,心不曾有片刻之抚慰,胸又生层层之怅惘,究竟何事,让他如此寻寻觅觅?
忽然间,河那边,一个窈窕的身影翩然一掠,“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不正是那个让他日思夜想“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伊人吗?惊喜中,他张开希望之翼,想一下子扑过去把她拥抱,急匆匆逆水而上,哪管它“道阻且长”,然而,一回首,那人又在水中央。他不怕艰险,上下求索,而“伊人”总像捉迷藏一样,一会儿在水湄,一会儿在水中坻,一会儿在水涘,一会儿在水沚,只露倩影向他笑,总让他可望而不可即,他满怀希望的追寻,得到的却是水中捞月一样的失望。白霜成了清露而被太阳晒干,蒹葭变成了破旗迎风抖动,然而美好希望未眠,热切的追求依然茁壮。这情景,让人不由得吟诵“路漫漫其修而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
探求《诗经》,人们多在现实主义这个基本点上注目,“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如此而已。可是,当我们摆脱羁绊, 放开眼界,用现代人的目光再重新审视它时,那既定的原则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新目光的摩擦会使蒙尘的金玉骤然焕发出新异的光彩。
《蒹葭》之于《离骚》,可找出许多共通之处,然而,穿越的比较假若能把往古一下子拉到当代思维的氛围里,那么我们更能找到它在今天的位置。
咀嚼这首迷离的诗篇,我感觉到一股浓重的古典的悲剧气氛,感觉到了远古的洪荒给人带来的巨大压力,秋霜郁结给苍苍的蒹葭带来的是严酷的肃杀和透心的悲凉,天远地旷,云水淼淼,在这样的时空里,人显得多么的渺小、孤独和无奈,而当人在那种“溯游从之”“溯洄从之”,在可望而不可即的上下求索中拼命奔走,那希望那失望,那不屈不挠的精神意志,带给了世界勃勃生机——
秋霜的河谷是苍凉境遇和内心投射
苍苍的蒹葭是不屈的意志
水是既艰险又神秘的命运阻碍
人的力量在自然和命运之神面前
既渺小柔弱 又强大有力
——这才是《蒹葭》的力量!
谁能确定这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呢,谁又能说这不是一场梦呢?诗中展现出来的纷乱的意象,是被折射出来的内心映像,那迫切的焦灼的,充满失望又满怀希望的追求 ,都从抒情主人公的内心流出,现实与梦幻,物象与意象,“这人”和“伊人”,结合的如烟如雾,飘飘渺渺,在象征主义的魔布下达到一种亦梦亦幻的迷离境界,大大地开拓了诗的天地,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象征的画面是虚的,不确定的,只有这样才能显出多层面的美,此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不同层面的人,都能根据自己的心理需要,创造出更适合自己的形象化身。在《蒹葭》中,人物都是个影子,一切都很模糊,你不能辩出他们的性别,你不知他们活动的意义和目的,你不知他们的开端和结尾 ,你的眼前一片苍苍茫茫 ,但只有一条是清楚的:苦苦追寻。我们能从这样的追寻中找到无数符合自己的答案---------爱情,金玉,神仙,圣明,理想,或者至善至美的神仙境界。
三
爱而不能得其所爱,但又不能忘其所爱,求而不可得其所求,又不能不求,这不正是人类连绵不断、生生不息的生命源泉吗?
横穿古今,纵观中外,一切求索者都是在这样的希望和失望的边缘里苦苦跋涉,“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一个人只有在达不到目的时才会有值得为之生为之死的理想,从而找到自我。在绝望的境界里继续抱着希望的人,它的追求价值已超出了他追求的本身。 古往今来,令多少豪杰奋斗不息。
深为欢乐与痛苦二律背反所困扰的人们,当他们被自己引到了生命的边峰时,眼前的苍穹,深而湛蓝,星汉灿烂,渺不可及,而身后又是难以回头的茫茫的尘寰,一个声音高叫着“跳下去!跳下去!你别无选择。” 也许就在那超乎寻常的闪电一跃后,他会欣喜地发现,未来天地,真美!那不是生命的终点,而是翱翔的起始;那不是天国的玄幻,而是一片新生的土地。追求,永无止境,生命,永葆长青。正如《浮士德》《神秘的和歌》里所唱:
一切消失的, 不过是象征。
那不美满的 , 在这里完成。
不可言喻的 , 在这里实行。
永恒之女神, 引我们上升。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微子,原名刘振伟,邓州市夏集乡人,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