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文坛的灭绝师太,19岁结婚生子,30年不与儿子相认
悄悄告诉你们
你好,老朋友
Best wishes for you
01.
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
亦舒是谁?
为什么被称为师太?
哦漏,我们还是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吗?
林夕说她是他的枕边书。
史航评价她:过去是个才女,现在是个劳模。
黄啸赞誉她是娱乐圈和现实的并购大师,写尽大都会的繁华和冷漠。
而她却是鲁迅和张爱玲的铁杆粉丝。
有人说亦舒是言情小说家,也有很多人不这么看。反对的人说,她的作品不仅关于爱情,更关于家庭、事业和人生,她可以用最简单的语言诠释最深刻的道理,堪称最伟大的生活描绘者。
02.
她不仅聪明,还很自律。
亦舒出自香江名门,年仅十五岁的她就崭露头角,在《西点》杂志上刊登第一篇小说《暑假过去了》,被报刊编辑追上学校来要稿,成为编辑们不敢得罪的“小姐”。
她初露头角就迅速成名,哥哥是著名的小说家,兄妹俩和金庸,一度被称颂为“香港文坛三大奇迹”。金庸创流行武侠小说,倪匡创作流行科幻小说,她则创流行言情小说。
她为了多赚稿费,频用短句空格,凑字数赚钱。
她会用整月的稿费,去买一套连当红明星也舍不得买的连卡佛名牌套装。
她做过《明报》记者、电影杂志编辑、酒店主管、公关主任、政府新闻官和电视台编剧……
她活得世俗精明,没有经历过大灾大难,也没有穷困潦倒的低谷,虽聪明到看破世事,却也没有大彻大悟。
她的聪明表现在人情世故通透。她笔下的女主角,各个人精。疑似章子怡的伏贞贞,神似章小蕙的玫瑰,行似中葡混血刘印子的李嘉欣……
甚至她在《承欢记》也表达自己的观点,穷家子女,不学得眉精眼明,善解人意,简直不能生存,吃次亏学次乖,渐渐变为人精。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句话放在亦舒身上,言如其实,恰如其分。
她的文章短小精悍,人情世故皆通透。金句俯拾皆是,简洁而犀利。
连音乐才子林夕都赞不绝口,“读张爱玲和亦舒,性价比最高,一翻一字金句。”
也的确如此,亦舒和张爱玲算是上天派给填词人的大好红利,随便扒拉几句就算一首好词。
林夕作品中亦舒的影子太多,光用亦舒书名做歌名的作品就可以排出几十列。
比如像,王菲的《流年》、《给自己的情书》等;在杨千嬅的专辑《Unlimited》,整张专辑都是用一种亦舒的语调在写,其中一首还叫《亦舒说》。
《富士山下》中的歌词“要拥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再见二丁目》中的歌词“原来我非不快乐”,千桦《亦舒说》的歌词“专心工作才有资格吐血”,都非常亦舒。
她致力于流行的通俗小说,而不是成为大文豪,这一点和毛姆一样十分精明。
偏偏就是这么一个聪明的女人,还格外自律。
亦舒现在已经是71岁的老太太了,还偏偏笔耕不辍,50年里她孜孜不倦以平均每年六本书的速度写作。这样的写作速度和创作热情,丝毫不亚于任何人。更何况亦舒还一直用笔写作,交给出版社的都是手稿。
聪明的女人,如果工作格外卖力,哪能不成功?
03.
她不仅漂亮,还自爱。
初看亦舒,其实不大容易发现她的美。跟张爱玲一样,亦舒身上也有一种矜傲。那种居高临下的骄傲,目下无尘的清高,实在让不少人驻足。
据采访过她的记者说,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黑漆漆的眼珠透着灵气和慧黠。笑起来,明眸皓齿,秋瞳剪水,衬着嘴角两个小酒窝,很甜很甜。
亦舒穿着蓝色的牛仔短裤,套一件褪了色的T恤,到大饭店坐下来吃饭,顾盼流连,旁若无人。正如她小说中一个个美艳不可方物的女主人公: 玫瑰、子君、燕妮……
她因为自爱,决绝的与过去割裂开来,在爱情里冷静而又克制。
亦舒三十年不认儿子,一度是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2013年旅居德国的艺术家蔡边村拍了一部纪录片《母亲节》,参加影展寻母。这件事之所以如此轰动,在于这位母亲的不平凡。
19岁的她与前夫画家蔡浩泉诞下蔡边村,三年后爱情崩裂,两人各奔东西。前几年的偶尔探望,直至后来,分道扬镳,相形陌路。随后蔡浩泉另娶,亦舒与男明星岳华相恋。
他们两个人就像是相交线,只为了彼此的交融,然后渐行渐远。
她是那么矜傲的一个人,又是那么自爱的一个人。怎么舍得阉割自己的幸福,叫自己吃苦头。
亦舒曾直言不讳的谈到前夫蔡浩泉,“才华他是有的,只是稍欠人格。他多疑、暴躁、妒忌、忧郁、自觉受了许多委曲、怀才不遇,他要叫所有接近他的人吃苦。”
想当年师太绝对爱得刚烈,19岁,还没有到法定年龄,就结婚生子。随后抛弃儿子,远赴他乡,自力更生。这么任性凛冽的女子,怎么能在生活上受得了半点委屈。
所以,她笔下的女人干练独立,对感情克制。分手时绝不拖沓,干脆洒脱。
她这么决绝的与过去割裂开来,这点与张爱玲很像。正如她小说里说的那样,“人们爱的是一些人,与之结婚生子的又是另外一些人。人生短短数十载,最要紧的是满足自己,不是讨好他人。”
04.
她自立,并教所有女人自力更生。
亦舒自幼生活优渥,丰衣足食,受良好教育。中学毕业后任职 《明报》,跑新闻,写专访。27岁时留学国外,读酒店食物管理系。
正如她文章里说的那样,“作为女性,先要争取经济独立,然后才有资格谈到应该争取什么。十五至二十五岁,争取读书及旅游机会;二十五至三十五,努力工作,继续进修,组织家庭,开始储蓄;三十五岁以后,将工作变为事业,加倍争取学习,一定要拥有若干资产防身。”
在亦舒所有小说中,独爱《承欢记》。我们大部分都是和书中女主角麦承欢一样,克勤克俭,勤工好学的姑娘,家境普通,约束太多。
承欢的母亲处处刁难她,企图在女儿的婚礼上争意气,多年来的委屈藉此发泄到她身上。我们虽然没有这样刻薄的母亲,但婚姻确实对女性来说是座大山。
她借承欢之口,身教言传了自己的生活体悟。
“一个女人,身边没有些许钱伴身,是完全行不通的,到老了只有更惨。”
“有钱,可以躲起来,少个钱,便想攒钱,人前人后丑态毕露。”
“他们出了钱,就理直气壮参与我们的事,将来更名正言顺事事干预,人贵自立,现在我明白了。”
“在生活上依赖人,又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那是没有可能的事。”
不仅亦舒自己,她笔下的女主角,比如承欢、宁波等等,都相当自立。
贫困的生活,并没有让承欢屈就婚姻,反而让她聪明成熟,爽朗大方,幽默又洞悉世情。
到最后,一向经济实惠的麦承欢,终于也开始尽情肆意的享受浪漫带来的乐趣。麦承欢先是赢得作为一个人的尊严,然后才是做回女人的。
不只是在《承欢记》中,亦舒声张女性自立的重要性,在她的其他作品中,处处可见这样的句子。
“现今还有谁会照顾谁一辈子,那是多沉重的一个包袱。所以非自立不可。”
“我的归宿就是健康与才干,一个人终究可以信赖的,不过是他自己,能够为他扬眉吐气的也是他自己,我要什么归宿?我已找回我自己,我就是我的归宿。”
“我这一生,都不会向任何人祈求时间、金钱及怜悯。我的命运,将掌握在自己手中。”
……
透彻犀利贴切丰富一如师太。
她笔下的女性人物,平等,独立,自谦,智慧,不以美为要挟,不以智慧自负,清醒理智,良知尚存。
追捧亦舒的人,不一定喜欢她的作品,更多的是欣羡她对生活的态度,活得任性跋扈,勇敢率真。爱得热烈,也恨得凛冽。
正如某一个网友所说,终究,美貌也罢,财富也罢,都是锦上添花,我并不奢望做亦舒笔下婉转灵动的奇女子。但是我记得,女人最要紧的一件事是自力更生,这便足够了。那样即使我输掉了爱情,输掉了婚姻,也不会输掉我的整个人生。
真幸运,我们还能遇见啊
end
作者 ✔ 郑立寒
祝大家春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