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潮祖:《伤寒论》经方的奥秘,叹为观止!

若问为何异病可以同治?这一问题,须从五脏经隧与其气血津液寻求答案
五脏经隧是由肝系筋膜构成,有遇寒则挛,情绪紧张则挛特性;气血津液运行,全赖阳气之温,才不凝涩。
《伤寒论》主论伤寒之疾,筋脉因寒而挛,津血因寒而凝,证候贯穿始终,遍及五系。
这类病变只须温阳散寒,消除病因;解痉缓急,舒缓经脉;温阳行水,通调营卫,即可消除五系不同证象,达到愈病目的,充分体现了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
明了这一治疗原则,桂枝汤能治五系经隧挛急,营卫不和之疾;四逆散能治五脏经隧挛急,津气阻滞病变;五苓散能治脾肾水津为患,波及五脏;小柴胡汤所治津气病变,遍及手足少阳之理明矣!
此书问世已历一千余年,所载之方至今仍然常用,令人叹为观止,其中奥秘何在?
在于是据脏腑经隧弛张气血津液虚滞立法,只要古今气候没有太大变化,人体功能未曾改变,这类方剂也就仍然有效。
若说古方不能治疗今病,谬矣!
《伤寒论》也有论述热证条文,究其机理,是因阳盛之躯,气郁化热使然,只有白头翁汤、茵陈蒿汤等方才为疫毒内侵而设。

《金匮要略》也以脏腑生理为其辨证依据,却与《伤寒论》的辨证模式不同。是以病名为纲,病下分证而治,治疗同一病证而方法异趣。
这种辨证模式,反映了不同病机可以出现同一证象,应当使用不同方法治疗,成为同病异治的辨证模式。
《伤寒论》所创以病机为纲,异病同治辨证模式,与《金匮要略》所创以病名为纲,同病异治辨证模式,二者一经一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自从金、元开始学科分化迄今,以病名为主进行辨证,这一方法逐渐居于主导地位。
这种方法能使学者明白,不同病机可以出现同一证象,应有不同处理方法,掌握同病异治之理,的确难能可贵。
但是同一病机又可出现多种证象,遍布全身;有些疾病不能确定病名,却能作出病机诊断,也是不争的事实。
以病名为中心进行辨证,只能体现病机间的横向联系,发展了仲景《金匮要略》同病异治的辨证模式。由于讨论病种有限,难免挂一漏万。
《伤寒论》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病变的病机为纲进行辨证可以直接根据阴阳盛衰、气血津液升降出入、盈虚通滞与脏器盛衰经隧弛张证象作出结论可以执简驭繁应付无穷病变。
(0)

相关推荐

  • 人体内部脏腑是怎样相互作用的?就气血津液谈谈五脏的关系

    人体内部脏腑是怎样相互作用的?就气血津液谈谈五脏的关系

  • 陈潮祖教授谈中医科研之正道

    从事科研,要从解决中医现存的理论缺陷.逻辑不强.疗效欠佳三大问题入手.人云亦云,全无新意,不能称为科研. 目前中医科研趋势多数是从某些病种.某些药物进行研究,当然势在必行,应当继续下去. 但是临床研究 ...

  • 陈潮祖运用经方医案 – 经方派

    业师陈潮祖教授,是首批选定的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之一.从医50余年,学验俱丰.临床治病,善于把握病机,依法处方,用药看似平常,却每能获良效,有独到之处.临证尤擅运用经方,或单投,或合用 ...

  • 陈潮祖:经方治筋膜挛急的不传之秘

    五脏经隧是由肝系筋膜构成,筋膜为病,不外挛急松弛.破损.硬化几种病理改变,其中挛急最为常见. 治疗筋膜挛急多用甘药,故<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

  • 陈潮祖:真武汤应用二十法 – 经方派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原为少阴阳虚,水湿内停而设.其所体现的治法是温阳化气法.仲景以本方治疗阳虚误汗所致的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等症,范围尚较小,后世医家在临床运用中又不断扩展,陈师发 ...

  • ​陈潮祖:《伤寒论》真武汤适用的症状与病机

    ​陈潮祖:<伤寒论>真武汤适用的症状与病机 锦绣华年 2020-06-02 导读:陈潮祖(1929-2018),四川省宜宾人,着名方剂学专家,成都中医药大学方剂学科奠基人,其代表作< ...

  • 陈潮祖经方医案|五苓散治便秘

    1982年应邀到省干疗院诊病,每周两次. 某女,50余岁.自述大便困难,5~7日始一行,服药无效已有年矣! 讯其四肢无力,别无所苦,面色淡黄,舌淡脉缓. 遂嘱助手小许书五苓散一帖付之,亦未说明何以要用 ...

  • 陈潮祖经方医案|入睡困难,易醒

    付某,女,37岁,2004年4月22日初诊. 患者于半年前行胆囊摘除术,手术之后睡眠较差,一直延续至今. 每日入睡困难,直到凌晨两点左右方可入睡,但睡后容易惊醒,至凌晨5点左右则不能再睡. 最近工作忙 ...

  • 陈潮祖:可治疗不孕的经方,验证有效!

    温经汤:吴茱萸.麦冬.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 妇人久不受孕,原因很多.有因禀赋不足,发育不良而致者:有因失血过多,劳伤亏损而致者:有因气滞血瘀,痰湿凝结,阻于胞 ...

  • 【陈潮祖:《伤寒论》麻黄汤】

    麻黄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9g  桂枝6g  杏仁9g  炙甘草3g [用法]水煎,分3次,温服.盖被发汗,微汗为度. [主治]风寒束表,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口中和,脉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