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当年柳传志与倪光南之争?

2000年之前,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与总工倪光南之间的官司尤其热闹,广为人知。如今20年过去了,余波未了。

有人说,联想走错了路。

柳传志“抛弃”倪光南,有人说,联想的路走错了。

是生存还是毁灭?末日来袭,你能坚持到第几波?

广告

柳传志“抛弃”倪光南,持意走“贸工技”的路线,是害了联想;

也有人认为,倪光南太书生意气,太固执、太自私,“历史不可能再回到1995年。

按照倪光南的意愿重新走过,而柳传志今天的联想似乎比1995年能够想象的还要辉煌。”

对于一位知名的科学家,倪光南偏不服这一口气。

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兴被美国制裁,中国面临着核心技术缺失的难题,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我们又该如何评价当年二人之间的争斗?

@我为科技狂

如果联想当年坚持走倪光南的“技工贸”路线,选择自主研发处理器芯片、操作系统等核心的技术,同时不断积累知识产权,那么联想的体量不仅有可能会比今天大得多,而且还有可能是家既大又强的企业,并且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应该不会逊色于今天的华为。

展开剩余90%

1984年,柳传志、王树和、张祖祥等11人在北京创立联想。联想成立之初,柳传志等人对于联想的出路在哪里,都曾一筹莫展。其间,柳传志、王树和、张祖祥三人绞尽脑汁,苦想联想的出路,最终三人都想到了同一个人,那就是倪光南(倪光南和张祖祥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相互结识)。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身为计算所研究员的倪光南,已经是位一流的计算机专家,在中科院和电子界的呼声甚高。多少的名牌企业以高薪诚聘倪光南,均被倪光南一一谢绝。但偏偏让很多的人想不到的是,柳传志、王树和、张祖祥三人专程亲往倪光南的住处,并诚请倪光南出山,倪光南则一口允诺自己担任联想的总工程师。

同时,倪光南提出的条件亦不同凡响,那就是倪光南本人在联想“不做官,不接待记者,不赴宴会”。之后的好几年里,联想通过开发并向市场销售倪光南的联想式汉卡,在市场中站住了脚,进而在市场中发展了起来。

大概到了联想的第10个年头,柳传志与倪光南之间渐生不和。倪光南想的是,联想应该对标国际上的英特尔,全力开发芯片等核心的技术。

而柳传志曾当场给倪光南泼过冷水,就说道:“有高科技产品,不一定能卖得出去,只有卖出去,才有钱。”

在那时,柳传志更在意联想在短期的效益,坚定地以为联想根本不具备自主研发处理器芯片的实力,再考虑到国内的工业基础、技术储备和资本实力等方面的不足,包括联想在内,在中国的本土企业几乎是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全球的电脑市场(注意这里的“短期”)。

而后,柳传志与倪光南之间的关系迅速恶化。倪光南开始向中科院控告柳传志,控告的内容一度从柳传志的作风问题发展至严重的经济问题,两个人之间交恶更是摆上了台面。

根据网络媒体曝光的资料:1995年6月,联想的200名管理层聚集到一间会议室里,柳传志和倪光南分别坐在第一排的两边。

中科院计算所的所长、联想的董事长曾茂朝当场宣布了一个决定,免去倪光南在联想的总工职务。后来有人就分析,从中科院及联想的高层一边倒地力挺柳传志这一点便可看出,联想的股东们其实从心底里是不愿意烧钱搞什么核心的技术研发,更确切地说是不愿意去冒这么大的险。

1999年9月,联想正式解聘倪光南。从这个案例,似乎能让人联想到,华为至今都不肯上市。

如果真要仔细地去深挖联想在过去的那段历史,我倒是以为,如果当初柳传志有足够宽广的(容人)胸怀和长远的眼光,坚定地支持倪光南在技术这条路线上一直走下去。联想应该不至于走到今天这样大而不能强,并且到了无法自拔的地步。

试想一下,如果联想当初肯在程控交换机、处理器芯片、操作系统这些核心的技术上面投入足够的资金,给予足够的耐心等待,那么现在的联想或许在全球的通信、计算机等行业中该是有着相当强的竞争力,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通信和芯片巨头,而完全不必像现在这样干着组装电脑和销售代理等利润率低的业务。

倪光南在联想担任总工的那些年里,主持开发了联想式汉子系统、联想系列微型机。联想便是靠着联想式汉卡从市场中赚到了第一桶金,在成立之后的头三年里从市场上获得的利润便达1200多万元。

倪光南为联想前期在市场中站住脚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在联想的事业蒸蒸日上之际,倪光南力主联想接下来必须开发和积累核心的技术,并要抓住计算机与通信融合(ICT)的大趋势早做规划、早点行动。

1992年,倪光南在联想立项开始研发程控交换机。

到了1994年7月,联想与华为同时取得了国家的入网证。那段时间里,在联想的内部,程控交换机事业部已经成了第二大事业部,仅次于微机事业部。

1993年,倪光南在联想还组织小型机部、软件中心和R&D部共三个部门联合研发LXBS金融平台软件,该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了良好的反馈。

1994年,倪光南还曾在联想筹划组建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公司。顺便插一句,华为1991年就在内部设立了集成电路设计部门,也就是海思半导体的前身。

当然,伴随着倪光南被联想排挤出核心的管理层,倪光南为联想所做的部署、规划和构想,均为联想所抛弃。联想取消了程控交换机事业部,实际上也是让自己白白地错过了计算机与通信融合的大好时机。

结果却是,起步比联想晚了很多,规模也曾经比不过联想(程控交换机事业部)的华为,如今已把联想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并且成为了中国甚至全球的高科技巨头之一。

另外,业内还有人甚至这样评价,如果倪光南为联想筹划的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公司能顺利组建并发展起来,同时基于联想+复旦大学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联想不仅在国内几乎找不到对手,还将能更早地推动中国的芯片事业发展和提升。

还有,正当联想在事业上发展得如日中天时,柳传志是怎么做的?柳传志宁愿让联想把资金投向房地产、白酒等这些跟核心的技术八竿子打不着的行业,也根本不愿意把资金投入到入到芯片等核心的技术研发上来。

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那真就是个富有战略眼见的企业家,任正非坚定地看好通信行业,坚定地聚焦在自己的主航道上,持续不断地投入资金以研发核心的技术,华为便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最后的几段文字,是媒体引用倪光南曾经讲出的原话:

“我最难的日子是1995-1999年期间,那时我没有工作,被悬空了,但还在联想,无法做别的事情。1999年,联想把我扫地出门,对我反而是种解脱,我获得了新生。”

“这完全是信息不对称,大家并不清楚真相是什么。但这些现在都不重要了,相对于推广国产操作系统替代Windows,这些都是小事。”

“目前来看发展很好的高科技企业,都是科技人员主导的。”

“华为很令人钦佩,在世界同类企业中比思科还强,可以说是通信设备领域最强大的公司,将来有希望成为世界高科技公司的龙头。”

“科学家与社会结合的目的,一定要出于公心,不能抱有太多的私念,否则就丢掉了科学造福社会的本意,成了某一个人打着科学的旗号造福自己了。”

@李俊慧

不论是贸工技,还是技工贸,本身无所谓对错。

简单说,不能以当前行业面临的困境去否认当年柳传志选定的贸工技策略,也不能用当时倪光南主张的技工贸来否定联想集团这些年的发展。

事实上,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或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到底选贸工技,还是选技工贸,可能需要冷静看待。

在当年联想面临的生存发展问题之上,贸工技显然让联想实现了快速突围和腾飞,如果坚持技工贸,联想最后能做多大也说不好。

毕竟技工贸与贸工技最大的区别在于,先解决什么问题,是先解决技术创新问题,还是先解决企业生存问题。

在企业生存都是问题的时候,没有社会资本助力,贸然选择技工贸,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也很大。

当然,在企业做大之后,死抱贸工技不放,不愿投入资金、人力研发新技术,也是不合时宜的。

任何时候,鼓励创新都是对的,但是,到底是模式创新,还是技术创新,是原始创新,还是应用创新,可能也需要根据企业或社会的发展阶段不同而不同。

当前,在企业实力壮大或国家整体实力提升之后,更加应该鼓励原始创新和技术创新,这是无可厚非的。

@事了了

当年之争的对错,今天已用结果实事告诉我们柳传志赢了斗争 ,输了未来。其实这事对我们更大的启发是,企业在展良好的时候如何不要错过机会。

联想当年柳和倪的斗争 ,以当时的情况,柳是对,但5年后,10年后,15年呢?环境变了,联想 了变了,难道战略不能调整吗?

原因很简单,联想 一直在赚钱,一直在发展,一直在一条路上走,结果,直到有一天,原来的路走不下去了,才说一开始选择路不对,其实并不合理。

这就像,一个人没水喝,快死了,看到河里有水,就去喝,然后不渴了。然后开始盖房,结婚,生子,一直在喝河里的水。

有人提议要打井,这样可以喝到干净的水,而且不怕河里没水,大家都反对。然后河边慢慢来了公厂,河水开始不干净了,这家人一直还是喝河里的人,一直,一直 ,一直。

直到一天,河里的水不能喝了,你现在怪当年不应该喝河里的水,应该打井。

关键问题,这么多年,为什么一直没有调整呢?

就算开始不需要打井,那开始有工厂时,为什么还不打井呢?

企业经营,出现一个问题,去寻找原因很重要,更重要的,寻找企业为什么没有纠错机制,更重要的建立一种机制,企业核心业务赚钱的同时,要不断投资潜力业务,这些业务短时间没有回报,但却是未来的回报。

@首席发言者

当时的中国芯片严重落后于西方,而同时倪光南作为技术人员,显然不会考虑到市场因素。即使当年中国生产出了芯片,但是并没有实际的市场可以支撑,而美国的芯片则高度成熟,国内品牌机为了生存自然会选择美国芯片。

同时要注意的是,芯片是一个高成本投入,高风险的产业,在英伟达、AMD、因特尔,几十亿美金投入研发新一代芯片,是常有之事,因为一旦失败,其还有着上一代的芯片业务勉强支撑维持。

当年的联想仅仅只是一个初创企业,根本无力抗衡失败的风险,因为一旦技术研发失败,必将血本无归。而华为之所以敢投入技术,也是因为先找到了一定的市场,才放心的投入。

回过头来看,当今的苹果、华为、小米敢于研发芯片,最大的底气还在于自己拥有稳定的手机、电脑的出货量,可以实现实际的业务支撑,而早年的联想连电脑业务也才刚刚起步,市场充满风险,因此柳传志专注于品牌,专注于PC销量的做法,我更为赞成。

但是值得指出的是,当联想占有一定市场规模后,并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没有将技术作为重点,因此错失了很多东西,这才是最大的遗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