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民间收藏文物中,有个披甲武士,专家说:殷商皮甲不是这样

在民间收藏的各种三星堆文物中,有一件特殊的披甲武士石雕,它被称作是“古蜀战士”。然而考古专家在仔细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认为“殷商时期的皮甲绝非这般模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三星堆发掘工作的重启,再度成为网络热搜看点之一,三星堆文物的热度也一直蹿升,让人们开始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这座陌生而又熟悉的文明遗址。我们不得不承认,三星堆文明是一个特殊的文明,它承载了古蜀人的辉煌,讲述了一个小型部落的历史,同时也为我国文物宝库画卷增添了更绚丽的一笔。

目前已经出土的三星堆文物,数量超过2000件,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瞬间的凝结,承载了古蜀人的辛勤与智慧。不过遗憾的是,三星堆文明遗址发掘于1929年,在动乱的年代,文物保护工作难以正常进行,导致民间盗挖遗址的行为屡禁不止,不少文物也因此流落民间,从此与三星堆遗址“骨肉分离”。如今三星堆遗址话题的爆火,不少民间文物也都抢着来蹭热度,因此文物的真伪性便泥沙俱下,让人难以分辨真假。

三星堆遗址是古蜀人创立的文明,他们一直生活在此地,并与中原王朝多有联系。据史料记载称,古蜀人常年生活在密林中,善于狩猎与战斗,因为争夺生活资源,常与周围的部落发生武装冲突。中原王朝的记载中曾经提到过古蜀国的战士,称他们能征善战,即使是打着赤脚,也可以在高山上如履平地的行走。据说在武王伐纣之时,周武王还曾邀请古蜀人参加伐纣的队伍,甚至还将他们视作战争的主力部队。

在民间收藏的文物中,有一件披甲武士石雕小人,它被命名为“古蜀战士”。“古蜀战士”整体高20厘米,宽度不超过10厘米,人物呈站立形态,头戴冠帽、身披甲胄,双袖为聚拢状,眼睛正视前方,如同是在聚精会神的聆听长官训话。值得一提的是,“古蜀战士”身上的甲胄尤为特殊,从外表形态上来看,它是由一格一格的兽皮制成的扎甲,主要覆盖了人物的前胸与后背处。毫无疑问,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位全副武装的战士,他的全身都散发着可怕的杀气。

不过考古专家们在对“古蜀战士”展开鉴定之后,却发现了其中的一个问题,就是战士全身披挂的铠甲似乎有些“超前”。在河南安阳小屯遗址中,考古专家曾经挖掘出不少商代时期的文物,其中一件文物就是完整的皮甲残片。众所周知,商代人虽然已经掌握了青铜的冶炼技巧,但仍未能将青铜打造成铠甲,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铠甲的打造工艺尤为复杂,另一个原因就是青铜铠甲本身十分沉重,不利于士兵长时间行军战斗。

正因如此,商朝人才会大规模装备皮甲,毕竟皮甲的原材料获得渠道众多且制作工艺简单,同时更加轻便保暖。但重要的一点是,在安阳小屯遗址出土的皮甲,是一整块连体皮甲,而不是呈网格状的扎甲形态。据史料记载称,扎甲的首次使用,是在战国时期,它是后世王朝军中普遍采用的“鱼鳞甲”最早期的雏形。

在3000多年前,殷商王朝是亚洲地区军事、科技、文化水平最高的王朝,因此,古蜀文明绝对不可能超越商朝,在中原文明尚未发明出扎甲时而率先使用此物。由此考古专家们才断定,民间收藏家展示的“古蜀战士”,有可能是后人伪造的赝品而已,并不是真正的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甚至与“三星堆”本身毫无瓜葛。

文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佳载体,对于后世了解古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也有必要擦亮双眼,认清文物的真伪,为古人负责、为自己负责、为社会负责。

参考资料:《三星堆之谜》 四川出版社出版 刘明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