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本草:旋花根、旋覆花根

旋花为旋花科打碗花 Calystegia hederacea Wall. ex. Roxb. 其花入药为旋花,根入药为旋花根;旋覆花为菊科植物旋覆花 Inula japonica Thunb. 或欧亚旋覆花InulaBritannica L. ,其花入药为旋花,根入药为旋覆花根。两者以花入药早见于《神农本草经》,旋花“味甘,温。主益气,去面皯黑,色媚好。其根味辛。主腹中寒热邪气,利小便。久服,不饥、轻身。一名筋根华,一名金沸。”旋覆花“味咸,温。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一名金沸草,一名盛椹”。根据《神农本草经》这一表述,可以知晓两者均有“金沸”之名,这或许是后世曾将旋花与旋覆花一度混淆的原因。不过,还有更加令人惊奇的地方,那就是本草中对旋花根、旋覆花根功用的记载表述也是高度的一致

旋花根,《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其别名为“筋根华”,《名医别录》云:“主续筋也。”《新修本草》说:“此即生平泽,旋葍是也。其根似筋,故一名筋根。”《四声本草》中对旋花与旋覆花进行了区别,言:“旋复用花,葍旋用根,今云旋复根即葍旋误矣。”宋代苏颂在其《本草图经》中对旋花根的名称来源解释说“其根似筋,故一名筋根。《别录》云:根主续筋,故南人皆呼为续筋根”,进而又说“根无毛节,蒸煮堪啖,甚甘美”。由此可见,唐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旋花与旋覆花曾混淆。宋代苏颂所记载的以根做菜肴则完全是打碗花的根了。这种根自《神农本草经》以来别名就叫“筋根”,其作用是“主续筋”,其名由功效而来,名也符实,这是毫无疑问的了。

不过,旋覆花根也有“续筋”的作用。《名医别录》中就提到旋覆花具有“通血脉”的功效,张仲景显然是利用了这一功效从而将之用于肝着及妇人半产漏下的治疗,也就有了旋覆花汤。事情到这并没有结束。《雷公炮炙论》中记载说:破斫筋断者。以旋复根捣汁沥疮中,仍用滓封疮上,十五日,即断筋便续。此方出苏景中家獠奴用,效。雷敩这一记载指明了旋覆花根可使“断筋便续”,《本草蒙荃》中明确记载说“主风湿续筋”,其续筋之用昭然在记。《本草撮要》则记载说“根能续筋。筋断者捣汁滴伤处,滓敷其下,半月不开,筋自续。”连其用法都明确无误的予以讲清了。近代张锡纯更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对旋覆花根的续筋功效给予了详细记载,为更加清晰的展示事实,将其别做一段如下。

“诸家本草多言旋复花能续断筋,《群芳谱》谓葍根能续断筋。葍根愚未试过,至旋复花邑中有以之治牛马断筋者,甚效。其方初则秘而不传,当耕地之时,牛马多有因惊骇奔逸被犁头铲断腿上筋者,敷以所制之药,过两旬必愈。后愚为其家治病,始详言其方。且言此方受之异人,本以治人,而以治物类亦无不效。因将其方详录于下。方用旋复花细末五六钱,加白蔗糖两许,和水半茶杯同熬成膏。候冷加麝香少许(无麝香亦可),摊布上,缠伤处。至旬日,将药揭下,筋之两端皆长一小疙瘩。再换药一帖,其两小疙瘩即连为一,而断者续矣。若其筋断在关节之处,又必须设法闭住,勿令其关节屈伸,筋方能续。按:《外台秘要》有急续断筋方,取旋复花根洗净捣敷创上。日一,二易,瘥止,是取其鲜根捣烂用之也。因药房无旋复花根,是以后世用者权用其花,想性亦相近,故能奏效。”

从以上的记载来看,毫无异议,旋花根、旋覆花根都具有“续筋”的药效。笔者无法断定《神农本草经》中将旋花、旋覆花都称“金沸”为别名的具体原因,但是阴差阳错的是后世也将旋花根与旋覆花根都具有续筋的这一功效串联在一起。《本草纲目》旋花条下记载说:“凡藤蔓之属,象人之筋,所以多治筋病。旋花根细如筋可啖,故《本经》言其久服不饥。时珍自京师还,见北土车夫每载之,云暮归煎汤饮,可补损伤。则益气续筋之说,尤可征矣。”李时珍以亲眼所见也记载了旋花根用于“续筋”之用。《药性切用》说:“(旋花)即缠枝牡丹。性味甘辛,力能补劳续筋。汁滴伤处,渣敷其上,日三易,半月,断筋即续。”这一记录显然与《本草撮要》所记载的旋覆花根如出一辙了,这样的例子尚有其他本草的记载,不再一一列举。

掩卷而思,笔者脑海中不断浮现旋花根、旋覆花根的历史纠葛。究竟是怎样的机缘巧合让神农氏给旋花、旋覆花都赋予了“金沸”的别名呢?从文献的记载来看,旋花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筋根华”的别名,这也就意味着早在神农氏时期就已然认识到打碗花根具有续筋骨的作用了,而旋覆花根具有续筋作用则是在刘宋雷敩时期出现的,而且就后世的典籍记载来看,《本草图经》、《本草纲目》、《本经逢原》、《本草从新》、《本草分经》、《药性切用》均有旋花根续筋的表述,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记载的却是旋覆花的根茎具有续筋作用。或许,旋花根、旋覆花根都具有续筋的功效吧,那么他们续筋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呢?期待有人来解开这一本草之谜

回归历史

还原真相

旋花(打碗花)

旋覆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