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鸣远紫砂壶的鉴定浅谈
2016年5月15日,在中国嘉德2016春拍中,“陈鸣远制南瓜壶”以3220万元的价格成 交,成为史上最贵的南瓜壶。
陈鸣远的紫砂成就主要表现在:文人合作延升、拓展紫砂茶壶的形态构成、文房清供创作方向、精工细作事无巨细。
说陈鸣远的壶,不能不说说他那个时代的紫砂泥。他所制茶壶颜色,或古秀沉雄,或清丽曼妙,常常是惊艳亮世,令趋者膜拜。明末清初时期,丁蜀镇附近的赵庄被人称为“黄泥赵庄”。那村并无风景,但出紫砂宝泥,在紫砂地图上自然光芒四射。想必那也是陈鸣远经常出没之地。其中,石黄泥为陈鸣远之最 爱。据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载:“石黄泥,出赵庄山,即末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之乃变朱砂色。”这种石黄泥正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金黄朱泥。何谓石黄泥?一是因为它在没有风化以前坚硬如石;二是它产自黄石与黄石的夹层内,故而得名。一般人认为石黄泥就是红泥,其实不是。自古红泥出赵庄,但红泥并非石黄泥,从矿源上来说,赵庄的红泥矿色泽土黄略带绿,石黄泥的色泽比红泥矿要来得黄。两者的差异还在于一个泥性、一个砂性,一个烧成收缩大结晶度高敲击声清脆,壶表有温润柔和的朱光,一个烧成收缩小不结晶敲击声沉闷,色枯黯淡不鲜亮。如何使用、调制紫砂泥,是一个紫砂艺人终不可告的秘笈。可以想见,陈鸣远能从他的时代脱颖而出,不仅在于他的才情和工艺,还在于他非常懂得脚下这片奇妙的砂土,也许,这对于当今每一个紫砂艺人来说,都是必须面临的课题。
以陈鸣远为例,在其壮年之时,就已声名显赫,很多作品刚一完成,就被官宦文人以高价收藏,进入市场的微乎其微,当时有“海外竞求鸣远碟”之说。再经过数百年的流传和毁损遗失,有幸存世者屈 指 可 数。但由于陈鸣远声名远播,作品蕴含着深厚的利润空间,对陈鸣远制壶的仿造久盛不衰,造成了目前市场上,他的壶屡见不鲜,却真品难觅的状况。
陈鸣远以生活中常见的栗子,核桃,花生,菱角,慈姑,荸荠等造型入壶,工艺精雕细镂,善于堆花积泥,使紫砂壶的造型更加生动,形象,活泼,使传统的紫砂壶变成了有生命力的雕塑艺术品,充满了生气与活力。
或许是距离康熙朝时间太久,陈鸣远的名字被讹称为程明远,玉玲珑馆主人邵寉亭实为邵寉田。然而,陈鸣远中年寓居塘栖制作紫砂器物名重一时,可以从大量名士诗文及珍贵传世真器之铭文得以证实。
陈鸣远在茶壶造形设计上,力变明末的筋纹器形,多以自然形体制壶。也就是说,他成了今日称之为“花货”类的一大宗师,并使之蔚为大观。花货茶壶的崛起成为紫砂造型的重要刑制,为后来的陶艺家所借鉴。“花货”流派,按我们的理解说法,颇似文艺创作的浪漫主义,体现陶艺家们热爱生活,描摹自然的积极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