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阅读44:让古琴音乐向当代“敞开”

高中拓展悦读44

让古琴音乐向当代“敞开”

一、成语积累

触目惊心(问题大)

惊心动魄(场面大)

辨析: 这两个成语都有使人感到震惊的意思。它们的区别在于触目惊心一般指看得见的问题情况很惊人;惊心动魄偏重在形容事物的惊人、伟大、壮观等。

川流不息(往来多)

络绎不绝(人来多)

辨析 :这两个成语都有行人、车马,连续不断很多的意思。它们的区别在于川流不息不一定是向一个方向,还可以形容流水或其它事物,而络绎不绝只形容人、车马不间断。

吹毛求疵(找毛病)

求全责备(苛责人)

辨析: 这两个成语都有对人对事严格要求的意思。它们的区别在于吹毛求疵偏重在故意挑剔,出发点动机不好;求全责备是过分苛责,要求完美,出发点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坏的。

唾手可得(很容易)

手到擒来(有把握)

辨析: 这两个成语都有不费力气就可以很容易得到的意思。它们的区别在于唾手可得强调不费力气,容易;手到擒来强调很有把握。

垂头丧气(神色差)

灰心丧气(情绪差)

辨析: 这两个成语都有失去信心的意思。它们的区别在于垂头丧气偏重在一时的神态和外貌外部形象;灰心丧气偏重在长期精神情绪的内心活动。

二、古韵寻音

酹江月·驿中言别

邓剡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译文】

面对水天相连的长江,我真恨老天不肯帮忙,竟让元军打败了我们。春天来了,杜鹃鸟在哀啼,夕阳斜照着花朵,可是我怎么忍心去看被元军摧毁了的南京城呵。想到我们的妇女和珍贵文物被敌人掳掠一空,连我自己也当了俘虏,真不知道靠谁才能报仇。我是多么的痛悔,可惜了我的那把宝剑,它还以为我是个豪杰呢。

回想不久以前,为了抗击元军,我曾经摆脱敌人严密的监视坐了小船,经过海路,到南方举起抗元的大旗。虽然后来失败被俘,但我决心要象蔺相如痛斥秦王、诸葛亮吓退司马懿那样,英勇顽强地同敌人斗争到底,保持崇高的民族气节。这样想着,我再也难以入睡。周围是那么寂静,只有秦淮何上的孤月,在默默地陪伴着我啊。

【注释】

①金人:谓魏明帝迁铜人、承露盘等汉时旧物,铜人潸然泪下之事。

②堂堂剑气:指灵剑奇气,上冲斗牛,得水化龙事。

③睨柱吞嬴:谓战国蔺相如使秦完璧归赵故事。

④回旗走懿:谓诸葛亮遗计吓退司马懿事。

【鉴赏】

亡国之痛是此词上片的主旋律,“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感叹金陵的水阔天空。“世间英物”,指的是文天祥。面对长江,不禁令人心思神往:长江险阻,能拒曹兵,为何不能拒元兵。英雄没有天的帮助,只能遭人怜惜。

“东风”如此不公平,可恨之极。这两句,凌空而来,磅礴的气势之中,蕴含着无限悲痛。随即引出许多感叹。“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写金陵城中残垣断壁的惨象。“蜀鸟”,指产于四川的杜鹃鸟,相传为蜀亡国之君杜宇的灵魂托身。

在残阳夕照中听到这种鸟的叫声,令人顿觉特别凄切。“吴花”,即曾生长在吴国宫中的花,现在在残阳中开放,有过亡国之苦,好像也蒙上了一层惨淡的色彩。凄惨的景象,使人不忍目睹;蜀鸟的叫声,更叫人耳不忍闻。

“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杜牧曾写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这本是一个大胆的历史的假设,现在居然成了现实。借历史故事,描写江山易主的悲哀。三年前元军已把谢、全二太后掳去。

“金人秋泪”典出自魏明帝时,曾派人到长安把汉朝建章宫前的铜人搬至洛阳,传说铜人在被拆卸时流下了眼泪。但宋朝亡国,国亡数被迁移,此恨难消。“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宝剑是力量的象征,奇杰是胆略的化身,所向披靡。可如今,却空有精气上冲斗牛的宝剑和文天祥这样的人物。对文天祥的失败,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词的上片情景交融。金陵风物是历代词人咏叹颇多的。但此词把其作为感情的附着物融入感情之中,别有一番风韵。蜀鸟、吴花、残垣断壁,是一种惨象,但表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

下片主要写情,表达对文天祥的倾慕、期望和惜别之情。“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颂扬文天祥与元人作斗争的胆略与勇气。几年前文天祥被元军扣留,乘机逃脱,绕道海上,历尽千辛万苦回到南方。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

邓剡前面跳海未死,这次又病而求医,为的是“留醉眼”,等文天祥东山再起,再起复宋大业。“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睨柱吞嬴”,赵国丞相蔺相如身立秦庭,持璧睨柱,气吞秦王的那种气魄:“回旗走懿”指的是蜀国丞相诸葛亮死了以后还能把司马懿吓退的那种威严。用典故写出对文天祥的期望之情。这自然是赞许,也是期望。

“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最后再转到惜别上来,孤月意喻好友的分离、各人将形单影只了。作者虽然因病不能随之北上,但将在一个又一个的不眠之夜中为友人祈盼。这句话虽然普遍,但朋友之情,家国之悲深蕴其中。

这词在艺术上的特色除了写情写景较为融洽之外,还用典颇多。借历史人物,抒发自己胸臆。各种历史人物都已出现,较好地完成了形象塑造。这阕词用东坡居士词原韵,难度极大,但仍写得气冲斗牛,感人肺腑,是因为这其中蕴含着真情。

三、热点时评

让古琴音乐向当代“敞开”

            吴文光《人民日报》

古琴艺术是民族艺术瑰宝。如何对古琴音乐进行现代阐释,唤醒丰富的琴曲宝库,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音乐生活?

与现代音乐记谱方式不同,古琴“减字谱”不直接记录音高,只记明弦位、徽位和指法,其节奏有较大伸缩余地。演奏者需要在熟悉琴曲一般规律和演奏技法基础上,通过揣摩曲情进行再创造,力求再现原曲的本来面貌,从而完成自己对乐曲的阐释,这就是所说的打谱。也就是说,面对同一份古琴乐谱,不同琴家演奏出来的音乐差异很大——中国琴乐这种“打谱”的音乐思维,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和阐释空间,使历史河流中的每个音乐家都可以参与到对同一乐曲的创造性阐释中来,从而形成古琴音乐千百年来一脉相承又与时俱新的特质。

今天,如何做好这种既传统又体现出个人创造力的打谱阐释呢?我认为主要在解题、移情两方面下功夫。

  解题指的是每首乐曲前都有一段文学性描述,描述乐曲所营造的境界。解题对音乐家阐释作品有定向作用,不仅对琴家打谱尤其立意至关重要,甚至对打谱风格乃至旋律结构都会产生相当的影响。比如不少琴家演奏古琴曲《潇湘水云》时,根据的是《五知斋琴谱》中山水抒情诗式的解题。抗日战争时期,内心的爱国之情激发了我父亲吴景略。他认为,重建古曲《潇湘水云》不应只是单纯表现山水之趣,而应结合曲作者所处的南宋时代,强调忧国之思。我父亲对此曲进行首次打谱,并在上海组织“今虞琴社”公演,以此抒怀,引起轰动。可见不同的解题辅以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情境,会让同一支琴曲呈现不同的面貌。

  移情,意为在古琴演奏中擅于理解音乐中标题的隐喻,进而用古琴塑造情感符号和审美意象。以《神奇秘谱》版《潇湘水云》为例,各段小标题都隐喻了创造音乐氛围与情感形象的可能:洞庭烟雨、寒江月冷,使人联想云雾迷蒙、烟雨苍茫景象,可据此创造出一种清冷的音乐氛围;江汉舒晴、天光云影,给人以明朗、希望的联想;浪卷云飞、风起水涌,则又使人情感奔涌,心潮澎湃。这些意象都可以被有机融会在演奏中。秉持这一理念,我和父亲两代人共打谱完成了100余首传统琴曲,丰富了失声已久的古琴曲库。

  由于受到古琴乐器自身性能的局限,如在音量、音阶及和声等方面的缺失,传统琴乐在现代音乐生活中的比重较低。如何让历史悠久的传统琴乐更好地为现代所“用”?在我看来,要在传统的创造性打谱阐释的基础上,加大对古琴曲库的开发。根据上世纪50年代有关专家的统计,现有160多种琴谱谱集、600多首不同名的琴曲流传至今,如果算上同一琴曲的不同版本,共有3000多首。这3000多首古琴曲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尝试用各种乐器、各种形式演奏,可以更好地和世界各民族的不同音乐接轨。

  具体来说,可以在保留古琴的同时加入其他乐器,采取伴奏或协奏形式;或者不使用古琴,仅用现代乐器和表演形式演奏古琴琴曲。从功能上讲,可以达到琴乐表演由个体向群体转化;从形态上讲,可以实现琴乐由单声向多声转化;从方法上讲,可以使琴乐的丰富曲库得以充分开发和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现代编曲可从各个方面来丰富,比如加入多声、和声等,但琴曲原有结构要保持。如果只取琴曲最广为人知的一段为动机,其他都直接采用西方现代曲式,这样创作出来的乐曲就不能整体展现原古琴音调和古人的乐思结构。

中国古琴记谱法独特的减字谱使琴乐阐释具有开放性,今人恰恰可以此为基础,对传统曲库中的大量琴曲进行重新编曲。打谱阐释和重新编曲二者并举,将实现古代琴曲在表演形式上的现代整合,使古老琴曲宝库融入现代音乐生活,给古琴音乐带来新的生机。

关键信息(原点):

我的联想(旧知):

我的想象(发现):

四、美文品读

二胡

            巴音博罗

非关病酒,不是悲秋,但是红泥小火炉上,是苦药。——周粲《二胡》

二胡如同中药,安抚着每一个中国人苦难深重的灵魂。二胡的音质委婉柔美,深远静穆,在如唤如歌如叙如诉中浸透着人生的苍凉和苦涩,呻吟和无奈……二胡曲中最著名的两首独奏曲《病中吟》和《二泉映月》皆是那种柔肠欲断、感人至深的内心独白,如同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而二首佳制的作者刘天华和华彦钧(阿炳),前者其时正遭失业、丧父、贫困的命运和积郁成疾的折磨;后者自幼随其父华清和当道士,习音乐,后又沦为街头流浪艺人,饱受苦难,双目失明……“太阳离开了无锡后/郊外/那块最冷的石头上坐着一个人/是瞎子阿炳……”(梁晓明诗)。对于我们这些后来的倾听者来说,一个饱尝人间辛酸和苦痛的盲艺人的感情流露,不仅把我们引入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音乐意境,而且还让我们陪伴他度过那坎坷、挣扎的一生。

曾有金发碧眼的老外对二胡只有两根弦却能拉出如此优美的曲调大感惊奇。其实,这种看似简陋的乐器却最能代表古老的东方大国的传统音乐之精髓。无论天涯海角,每一黄肤色黑眼睛的华人,只要一听到那种熟悉的亲切如乡音的二胡之声,则定会立刻驻足垂首,如痴如醉,继而泪流满面,如遇故人书信,慈母音容……

二胡之于盲艺人,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对于瞎子阿炳,二胡如同那根探路的竹杖)。我在聆听《二泉映月》时,只要微合双目,就会瞥见那个刚直顽强的盲艺人的模样——继短小的引子之后,他蹒跚艰难的身景凭借旋律由商音上行至角,次第在徵、角音上稍作休憩,再以宫音作结,呈微波形曲折迂回的流浪线,仿佛瞎子端坐泉边沉思往事……在所有听过的曲子中,即便像《良宵》、《光明行》、《听松》、《寒春风曲》这类节奏明快,感情奔放或者乐观自信的曲调,其音质中亦有不易觉察的天然流露出的苦涩。

也许,这与中国五千年的苦难史有关。那个独自去效外,坐在一块冰冷的石头上拉二胡取暖的瞎子阿炳,集中体现了天下所有遭受劫难的文人雅士的命运境况。从屈原到陆游,从辛弃疾到曹雪芹,再到穆旦、昌耀……不幸和困厄像颤抖的弓弦,忽强忽弱不离左右。而“人和天一样/转眼就老了/老而且贫穷”(周粲诗),他们个人的郁郁不得志和前途渺茫的愁绪都倾注到乐曲之中,并渐渐荡漾开来,弥漫成非个人性的情怀,微吟幽咽,激愤高歌,淋漓尽致。

是啊,黄昏之后,秋风键紧,落叶纷纷,温一壶老酒,偎着黄泥火炉,隐约听着隔壁喃喃低诉的二胡曲,口里不觉吟出李贺的“晓月当帘挂玉弓”或“文章何处哭秋风”来,就什么都有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