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登:画荔枝重在形神兼备
说起岭南佳果,自然谈及荔枝。在绘画中,有个现象值得一提,外省不少画家画荔枝并未得精髓,齐白石笔墨好,但荔枝题材略显失真,跟荔枝的特性有点距离。这也能理解,他们见的荔枝,多是经过长途运输,已经形神暗淡,了无生气样子了。真正见过生长着的荔枝的画家,外省应该是甚少,所以,他们多以大写意画荔枝,或者写心中的概念化荔枝,不少人画出来更与荔枝形貌相去甚远。哪怕回顾岭南画荔枝的画家,能够画出荔枝真情实感的作品,也不多。
我们以前出外写生,经常写荔枝,对荔枝的观察可谓细致入微。荔枝果实刚长成和成熟的时候,状态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多向上,而后者则一串串地向下了,连同树叶都是反过来的,果实的方向变化导致了枝、茎、叶的形态也会变化,还有成熟时期的叶与开花时都不同。
■连登 岭南有佳荔
很多人观察不够,画出来就果、枝、叶都不是同一时期的状态,有时候看起来容易贻笑大方。
打个比喻,就像一个女孩子与孕妇的状态,虽然是同一个人,但这两种状态会导致整个人的音容笑貌都会不同,荔枝也一样。
我们的老师叶少秉先生写荔枝就十分入神,更能写出荔枝的品种和有重量的感觉,他多写桂味,我则写糯米糍比较多。我以前给学生上课,通常用两节课的时间专门讲荔枝的形神特点,以白描手法,左边一笔,右边一笔,两笔就要反映出荔枝的肉、皮厚薄以及核的大小。
当然,齐白石曾言“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观点影响很大,亦确实是品画之高论。而黄宾虹解释这句话时则认为“绝似者为欺世”(对工笔画),而对于大写意画则认为“往往托名写意,绝不似形象者为欺世”。但我认为,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似与不似都一定要神似,重要的是形神兼备。(连登口述 记者梁志钦整理)
连登
广州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