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首都优势,推开服务贸易机遇之窗
服务贸易的产生几乎是与货物贸易同时起步的,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服务贸易始终作为货物贸易的辅助项目存在。
自1980年代起,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进步,服务贸易逐渐成为全球经贸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增长最快的经济领域。
今天,当人们普遍认为全球贸易正在整体放缓的同时,服务贸易持续驱动全球贸易增长,缓和逆全球化负面效应的“增长稳定器”作用被快速凸显出来。
研究表明,服务贸易比货物贸易具备更强的抵御危机的能力。
2016年,欧洲学者Ariu Andrea 在对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下国际贸易波动的观察中发现,相比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在危机中受冲击影响更小——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受金融危机影响下降了22.6%,服务贸易仅下降11%。
其根本原因在于,如生产性服务——金融、信息技术和知识产权服务等,它们是产品生产过程中一项必要输入,即便在危机期间,企业仍会选择继续进口或购买以确保产品生产不受影响。这使得服务贸易在危机爆发后,依然连续5年保持了稳定增长。
2019年11月28日,全球服务贸易展望委员会2019秋季会议在北京雁栖湖成功举行。
普华永道中国国企业务主管合伙人陈静受邀出席欢迎晚宴;全球服务贸易展望委员会委员、普华永道中国北部市场主管合伙人、北京主管合伙人周星受邀出席专题活动并作主旨发言。
在会议上,周星表示,中国加快服务业发展并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有助于国内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提升,并将最终成果于经济表现。
充分发挥首都中心优势
北京作为首善之都,已具备实现服务业高水平和高质量发展的三个“中心优势”:
加快打造“云团”式产业链集群
在探讨如何发展“云团”式产业链集群时,周星建议,应充分发挥中央企业优势,借深化推进央企进一步扩大开放,带动产业要素集聚组合,在综合规划与市场的共同作用下形成高效、融合、彼此成就的产业链集群。
当前,金融业进一步扩大开放、2022年北京冬奥、大兴机场通航等“新预期”为首都服务贸易发展打开了“机遇窗口”,优先加快建设金融、旅游、飞航相关产业链集群的方向更加清晰。
主动拥抱数字化科技
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的《世界贸易报告2019》中,数字科技、人口变化、收入增长和气候变化被列为影响服务贸易未来发展的四大趋势。
周星表示,数字科技将创造新型态的服务与市场——如网约车、互联网医疗的出现,部分旧形态服务将在这一过程中被颠覆。为跟上迅疾变化的时代,政府和企业应联动起来,拥抱创新,前瞻性布局数字化改革。
周星介绍,普华永道当前正通过《数字化能力成熟度调查问卷》支持国有企业透视自身数字化程度,定位其所处数字化转型阶段,并按萌芽期、聚合期、成熟期,分阶段支持国有企业开展针对性转型部署。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许多高端制造业国有企业正在透过数字化科技推进制造“服务化”(servicification),不断提升服务板块在企业收入中占比。
促首都银色产业发展
周星提到,当前北京市人均寿命在全球范围内领先,这揭示了首都银色产业巨大的市场空间,潜力亟待挖掘。她建议,应加速银色产业市场化发展步伐,打造养老、医疗、康复、老年金融、文体娱乐等多样性、复合式银色产业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对高品质养老服务的需求。
发展知识型服务业激发创新
知识型服务产业以知识的创造、传播与共享活动为基础,提供知识产品及知识服务,是智力密集型服务业总称。它处在产业价值链中的顶端位置,具有高产能、高增长、高盈余特征。
对标全球化城市,我们发现,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等国际一线城市均已培育出发达的知识型服务产业。北京应加快推进知识型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挖掘首都高端人才红利,激发其创新创造价值,推动并实现北京服务贸易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服务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地区、国家乃至全球经济增长。它是全球贸易收入的重要来源,不但创造大量就业,更推动社会和技术进步。
尽管受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影响,经济全球化进程不确定性增加,但服务贸易自由化潮流不可逆转,加强服务领域交流合作,扩大市场开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战略抉择。
冬天的雁栖湖或许寒冷,但此时此刻,中国政府努力推动服务贸易市场开放与交流合作的一言一行里充满了温度。
也正因国际形势之冷,才让服务贸易“暖实力”更加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