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几首儿童诗
儿童永远是天真烂漫的,不论是哪个国度或哪个时代的儿童都是如此。也想当然地认为,儿童是天然地和春天有个约会的——在春天里,你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儿童!冰心不是说过吗:“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为什么会这样呢?大概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吧:春天是一年四季的开头,其间万物萌芽复苏;而儿童也是人生的幼年,此时他们朝气蓬勃,无忧无虑,二者具有极其相似的特征。
正是由于儿童的这个特性,所以儿童很容易入诗,所以这世上也就有了儿童诗。我以为的儿童诗是这样的:以儿童为中心,写儿童的事,说儿童的话,描摹儿童的心理,抒发儿童的感情,要突出童真童趣。总的意思是说,要以童心写童趣。而像“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是不能算作儿童诗的,因为本诗里儿童只是个配角,不是主角,全诗不是主要“表现”儿童的。
本着这样的认识,我搜罗了几首儿童诗在此,分享给大家欣赏。
其一,唐朝白居易的《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白大诗人,用他那“老妪能解”的大白话,给我们描绘出一幅清新可喜的“儿童偷莲”图。诗中的“小娃”处于那种说懂事却不懂事,说不懂事却又懂事的懵懂阶段,明明知道是不对的,是背着大人去“偷”采莲的,但是却心机未重,还没有学会或说懂得去掩藏自己的“作案”踪迹。那船后水面上被划开浮萍就明明出卖了他!这是儿童有邪而天真的美好。
其二,唐五代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儿童刚刚学大人钓鱼,虽然是刚学,但还是有模有样的。因为怕大声说话把鱼吓跑,儿童对于向他问事人只是远远地摆摆手,并不回应一声。诗人用这个典型的细节描写写出了儿童专注、焦急而又灵活应变的情态,真是刻画得维妙维肖。
其三,南宋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此诗刻画了农村儿童勤劳朴实的形象。虽然小孩子还不明白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但是耳濡目染也爱上了劳动——会跟着稍大一些的孩子在桑树边学习如何种瓜了。
其四, 南宋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本诗描写一群儿童跑着去捉黄蝴蝶,可是跑来跑去还是没有捉到,因为黄蝴蝶飞入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事情虽小,但非常亲切可信,我们甚至可以想到儿童那失落、惆怅的表情……
其五, 元朝邵亨贞的《贞溪初夏》:“楝花风起漾微波,野渡舟横客自过。沙上儿童临水立,戏将萍叶饲新鹅。”水乡的儿童在河边逗鸭子玩,拿着萍叶去“欺骗”小鸭子吃。也许萍叶是不能吃的,儿童特有的狡黠、天真跃然纸上。
其六, 清朝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在美景如画的春天里,儿童们放学了,天还早,不必着急回家,各自拿出了风筝,在东风的吹送下放了起来。看,他们是多么快活!多么活泼!他们和春天又是多么和谐地融为一体啊。
儿童的心地是洁净的,像美玉一般。无论他们的玩,还是他们的劳动;无论他们的天真,还是他们的调皮,都透着一种浑然天成、物我两忘的韵味。成人多读儿童诗,可以让我们想起一些东西,一些久违的东西,如此,则有益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