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打成一锅粥,为何没外族入侵?你看镇守边关的是谁,就知道了

在中国古代,游牧民族的侵入成为了影响历史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凡是中原内乱,边境之地的部落便会趁机入侵,如晋朝的八王之乱,唐朝的安史之乱,明朝的时期努尔哈赤率领的后金力量等等。

但是有一段历史却让人感到好奇,那就是东汉末年的三国,军阀割据,群雄纷争,三国打成一锅粥,为何却没有外族入侵呢?实际上你看下是谁在镇守边疆就知道了。

虽然因为汉武帝击溃并且分离了匈奴,使得中国来自北方威胁大大减少,但是到了三国时期,乘着汉室衰微,大大小小的势力又增加起来,东北方面,有着高句丽,沃沮、扶余国,蒙古草原有乌孙、坚昆、鲜卑、乌桓和匈奴。而在西部,则是羌人的地盘,南方以孟获为首的南蛮部落也在发展扩大。

展开剩余72%

先来说说南方的南蛮部族,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广泛被世人所熟知,在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平定南中之乱,从而降服了南蛮族长孟获,并且置庲降总督管辖。

因此南部的威胁可以去除,我们再来看看西方,最大的势力莫过于羌人鲜卑,和这些人打交道的是谁呢?这便是西凉军阀董卓,历史上的董卓,残暴无道,但是不得不说,他打仗确确实实有两把刷子。

年轻时候的董卓,勇猛豪爽,在陇西郡担任官吏,负责维护治安的他,经常到羌人部落游玩,和不少羌人首领结交,汉恒帝末期,董卓担任羽林郎,史书记载他十分勇猛:“卓有才武,旅力少比,双带两鞬,左右驰射。”

166年,鲜卑人入塞,和羌人联合,对抗东汉政府,朝廷拜张奂为护匈奴中郎将,负责平定幽、并、凉三州叛乱。董卓大概是此时出任张奂的军司马。在167年叛乱的羌人进犯三辅,董卓迎战,大破羌人,并且斩其首领,俘虏万余人。从此羌人不敢作乱。

而北方的曹操,面对的威胁来自于匈奴和乌恒,而曹操采取的政策,优先是拉拢,202年南匈奴归附曹操,曹操便将南匈奴分成五部,每部立帅长,并派汉人监督。

当时乌桓族长蹋顿单于和袁绍结盟,为此在击破袁军后,曹操又让将军张辽带兵突击乌桓,白狼山之战,张辽一战成名,曹军奋勇向前,并且临阵斩杀了以“骁武”著称的乌桓单于蹋顿,而西部的鲜卑首领轲比能多次联合诸葛亮攻击魏国,在235年,曹魏幽州刺史王雄派遣刺客将其暗杀,鲜卑的势力随之瓦解。

在东北辽东地区,一直都是公孙家的地盘,190年,公孙度被董卓任命为辽东太守,在他去世后,儿子公孙康接替了他的位置,公孙父子主政辽东的时候,心中很明白,自己并没有问鼎中原的能力,因此在当地安心发展,修生养息,并且称臣于曹魏。到了公孙康的时候,更是向外发展底盘,209年,公孙康大破高句丽,攻陷其国都,并在这里设置带方郡,高句丽国势力从此一蹶不振,很长时间才恢复起来。

可以说三国时期的各个军阀,在应对外部侵扰的时候,采取的决策是非常出色的,从而避免了三国被游牧民族侵扰的情况出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