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真人才好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陶行知的一句名言。
对于“真人”的理解有许多,有人认为是“真诚的人”,有人认为是“追求真理的人”,有的人就认为是“真实的不说谎话的人”等等。这些说法都有些片面,其实,“真人”就是指让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别的东西。
一个真正的人,应该是有品德,有爱心,有学识,待人真诚,身心健康……的人。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成为一个“真人”。
一个人如果通过教育获得的只有知识,连最基本的人的品质都缺乏,那么他的整个教育都是失败的。
群里陆续有家长晒出孩子在假期的活动图片,看到他们的经历,分享他们的收获,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
有人参加社区义工,帮助打扫卫生,贴春联,陪孤寡老人聊天,奉献一份爱心。相信这样的活动更能丰富自己的内心,一个懂得关心他人的人,会能更多地看到社会的真和爱。一个能够奉献爱心的人,本身就是一道温暖的风景。
有人承担了家里的家务活,买菜,做饭,洗碗,拖地,洗衣服,琐碎而繁杂的事情,组成了每一个日常的日子。“当家”的感受让自己体味到父母的不易,柴米油盐的变奏,更让人懂得“家”的内涵。尽管“当家”的过程并不从容,但是每一个过程,都是一份真心的投入。家里,都是爱的味道。
有人参加社会实践,调查市场,调查环境,通过活动体验传统文化,增加了对社会各方面的深层认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原来可以这么样运用在实际生活中,亲自得出的结论,总是印象最深的收获。调查的过程,是向社会学习的过程,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去自己喜欢的地方走走看看,放松身心的同时,欣赏美丽的自然和人文景致。山的厚重、挺拔,水的柔情、绵延,花草树木,蓝天白云,陶冶情操,充盈情感。含意丰富的楹联、优美的传说、传神的雕刻、名人书画,开阔视野,丰富学识。古人还讲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走出去,才会发现,外面的世界真的很大,也很美,很丰富。远方,真的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地方。
读读自己喜欢的书,每一本书都是作家呕心沥血的结晶,每一本书都会给人不同的影响。一个人的经历有限,读书可以为自己打开许多扇窗。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更容易激发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更容易得到一些人生和生活的启发。日子可以平淡,但不应该庸俗,读书的人,身上会多一些“雅”,少一些“俗”。
有人晒出了自己写的文章,单纯而朴素的生活,身边的人和事,都成了自己的写作素材。生活的美,满是情的滋味。独有的视角,看到的是别人未曾发现的生活本真。用自己的文字,写自己的生活和感受,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体验。
有人学书法,有人学绘画,线条和色彩的变换跃动,演绎对美的另一种理解。有人学剪纸,有人学做针线活,灵巧的双手,为生活增加了许多的别致。看过学生的书画展览,也看过剪纸展览,他们的素材来源于生活,作品里充满的是对生活的热爱。
生活,总是如此的丰富才好。假期,就该这样的多彩。文化课的学习自然不能放松,但也不能一味地沉溺在题海和书本中,学习的内涵宽泛得多,总不能把自己关在门里而无法看到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
有时候,总有人对教育的理解过窄,以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什么都可以不管。于是,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孩子除了学习,几乎什么也不闻不问。整天躲在家里,做题,做题,做题,对父母的辛苦视而不见,对别人没有礼貌,对社会上的事一问三不知,就连自己的生活都不会打理。这样的结果,可能最后会有一个满意的成绩,但是,自己失去的会很多很多。除了能为自己求得一个进身之地,却失去了许多生存和生活的本领。未来的日子很长,有些看似的成功,实际是可悲的。
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人称为一个真的人,所有过于功利的做法都是自私的,除了满足一时的虚荣,就是造就一些目光短浅、没有爱心、不懂审美和生活甚至是性格和人格有缺陷的人。尽管最初的本意是好的,但简单的做法,却是“毁人不倦”。
来这个世界一趟不容易,对于生活和学习的理解不应该过于的狭隘,不管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应该把目光放在“真人”上,这样的教育才是温暖的,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