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合集 | 2021各地模考作文精粹--作文导写+佳作示范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生命在于运动。——伏尔泰

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古希腊格言

体育运动可以使人健康,而健康是财富、健康是幸福、健康是美…… ——网络名言

轻视体育的民族,是落后的民族,是挨打的民族,是衰亡的民族。——网络名言

材料二: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提出:“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离开体育的教育是不牢固的。”作为一名父亲,他结合自己教育孩子的心得指出,体育除了有助于青少年锻炼身体,还能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家庭一直把文化课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学校的体育课被掐头去尾,任意克扣。部分学校体育也成了功利体育,只服务于体育,只服务于考试。

请结合以上材料,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重视体育锻炼,从自我做起”。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题目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两则材料。材料一“生命在于运动”等名言是题目提供的言论情境,是命题人关于体育锻炼这一问题的价值判断,也是考生构思成文的基础。命题者针对此情境所给的立意引导是:理解并运用这些中外名言,阐释运动对生命的重要性,考生在行文过程中要有体现这些方面的论述。材料二叙述姚明对于体育与教育关系的阐述、对体育作用的切身理解,在材料一的基础上再次肯定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

题目第二部分陈述当下现实生活中我国家庭和学校教育重文化轻体育的现状,这是考生写作时要针对的问题。考生如果失去针对性,仅仅在两则材料的基础上泛泛而谈体育的重要性,必然走向话题作文的错误立意上去。

题目第三部分是命题人设置的典型任务和常规要求。

2.典型任务的限制。考生写作时须“结合以上材料”,不能脱离材料的含义;写作身份是中学生,写作对象是本校同学,考生要有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写一篇演讲稿”是文章体式的限定;文章的主题是倡议大家“重视体育锻炼,从自我做起”,这一典型任务要求考生准确理解材料含义,既要写出“重视体育锻炼”的原因,又要写怎样“从自我做起”。虽然题目中有“倡议”要求,但文体限定为演讲稿而不是倡议书,所以不能将“演讲稿”写成“倡议书”。

3.价值判断的限制。题中两则材料为同质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肯定了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重视体育锻炼”,既要谈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方面的益处,也要强调体育锻炼对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好处,更深层次则要有谈健康的身体对国家、民族的作用。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关于“重视体育锻炼”这个命题,两则材料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肯定,如健康、强壮、健美、聪明,培养青少年的意志品质、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学校教育的完整性及民族复兴等方面,考生可以选择任意两到三个角度综合立意,立意角度十分开放。不管从哪个角度立意,考生都不能忘了“从自我做起”这一点,但“如何做”又是一次开放。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关于“重视体育锻炼”这一点,考生可在所给材料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思考,或充实论据,或深度挖掘,既可以写个人、家庭的原因,也可以写学校、社会与民族复兴的原因;或正面谈体育的重要作用,或反面谈不重视体育的后果,或正反对比论证皆可。“从自我做起”既可以写坚持锻炼身体为社会做贡献的名人,表示向他们学习的态度,也可以写自身锻炼的体验和感受。

3.文体选择是自由的。考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写成议论文,以理服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写成说理性散文,抒写感悟和思考,以理服人并以情感人。如果考生驾驭材料的能力强,也可以写成记叙文。

【解题】

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材料、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关于体育的命题,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除了2019全国汉语卷有所涉及,基本上还是一个空白,所以备考时应该高度重视。作为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指出我国目前体育和文化课教育的冲突,意在启发考生针对现状谈论重视体育锻炼的原因和方向。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加强体育锻炼,从我做起。

2.野蛮我体魄,文明吾精神。

3.我锻炼,我健康。

4.莫让文化课成为锻炼身体的羁绊。

5.让体育的阳光照亮校园。

偏题立意:

1.学校如何搞好体育教学。(忽略“从自我做起”的中心,立意走偏)

2.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华而不实,未能切中主题)

【标杆作文】

以体育为支点,开启完美人生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以体育为支点,开启完美人生”。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家庭一直把文

化课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学校的体育课被掐头去尾,任意克扣。部分学校体育也成了功利体育,只服务于体育,只服务于考试。体育锻炼真的不值得重视吗?(抓住核心问题,体现任务驱动。)

错!!

以体育为支点,我们才能健康成长,有所发展,开启完美人生。(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有机融合,避免南辕北辙。)

中国篮协主席姚明指出,体育除了有助于青少年锻炼身体,还能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全民体育锻炼成为一种新的潮流。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也适用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没有健康的身体何谈学业有成?大家知道,84岁的钟南山院士,虽值耄耋之年,却身体健硕,腰杆笔直,一直工作在疫情最前线。这是因为他不只有无私的奉献精神,更因为他老人家经常锻炼,有“革命”的本钱!亲爱的同学们,学习钟南山院士,既有满腔的学习热情,更有强健的身体,只有这样,将来才能服务于人民,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阐述体育锻炼和学习的关系,以名人为例强调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明确“我们该怎么做”。)

以体育为支点,我们才能坚定意志,阳光积极,开启人生新篇章。(第二个分论点从意志品质上论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层次加深。)

体育是最好的社会实践课,是最好的精神助推器。体育锻炼,会磨炼意志;体育比赛,需要团结合作的意识,更需要顽强拼搏的精神。我们谁也不会忘记中国女排,她们坚忍不拔,拼搏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她们身上展现了体育的精神光芒,很多时候是她们的精神为我们脆弱的人生指明了方向。科比曾说:“我失败后再失败,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体育先辈奋斗的汗水让我们体会到了体育运动的真正意义与价值。(列举一个团体、一个个人,详略得当,事例与观点相吻合。)同学们,请你在你投入地学习之余,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吧,这样你才会有更顽强的精神去战斗!(采用呼告的形式,让演讲有一个小高潮。)

以体育为支点,我们才能积攒实力,振兴中华,开启人生新精彩。(第三个分论点,上升到国家、民族层面,使分论点间构成层进式,意义深刻。)

作为00后,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上担负着振兴中华的重任,健康的身体、坚定的意志是我们的资本。轻视体育的民族,是落后的民族,是挨打的民族,是衰亡的民族。我们每一次奔跑,每一次挥汗如雨,都不只是为我们自己,更是为了我们的伟大的中华民族!少年强则国强,只有我们的身体强壮了,才能蓬勃成长、向阳而生,我们的国家、民族才大有希望!(又一次将演讲推向高潮,振奋人心。)

古希腊格言说:“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毛主席说:“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今天我说:“野蛮我体魄,文明吾精神。”让我们大家合理安排作息,迈开双腿,去跑步,去打球,去远足,去登山吧。

同学们,让我们重视体育锻炼,从自我做起,以体育为支点,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开启我们的完美人生吧!(首尾呼应,强化观点。)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演讲稿的常规写法,不能忽略。)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航天飞船叫“神舟”   

华为的操作系统叫“鸿蒙”   

中国航天登月探测器名叫“嫦娥”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名叫“悟空”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名为“墨子”  

太阳监测卫星计划叫“夸父计划”   

……

中国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以上这些科技成果的名字是否引起了你和同学们的兴趣呢?本周要开一个主题为“科技与人文”的班会,请你结合以上材料作一个主题演讲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切题立意:

1.人文精神能助推科技发展。

2.科技发展能传播人文精神。

3.科技发展能将古老的梦想变成现实。

4.科技能沟通过去与未来,带着人文精神走向未来。

5.科技发展携带着人文气息才更能彰显中国特色。

6.中国传统文化在科技领域焕发新的生机。

7.中国科研人浪漫的人文情怀助推了科技发展。……偏题立意:

1.过去,现在,未来。(跑题,从时间上片面引申,脱离核心词“科技与人文”)

2.你我齐努力,实现中国梦。(跑题,脱离核心词“科技与人文”)

3.更好地继承,更高地追求。(笼统,针对性不强)

4.科技创新推动祖国发展。(偏题,只抓住科技发展,没有抓住“科技与人文”的关系进行立意)

5.科技新时代,你我共努力。(偏题,只抓住材料提供的科技发展的写作语境,没有抓住“科技与人文”的关系进行立意)

6.传播传统文化,人人有责。(偏题,只抓住传统文化,没有抓住“科技与人文”的关系进行立意)

……

精彩题目切题立意:

1.启人文之智,开科技之花

2.让人文之花绽放在科技枝头

3.将人文内涵融入科技成果

4.用人文精神打造科技强国

5.技术之心,当以人文铸

6.科技推动发展,人文展示底蕴

7.科技铸强国,人文展魅力

8.借助科技,传承人文

9.让人文搭乘科技的快车远行妙文佳构题目:

让科技与人文携手并行

分论点一:让科技与人文携手并行,人文助力科技发展

分论点二:让科技与人文携手并行,科技强化人文传承

分论点三:让科技与人文携手并行,实现我们的强国梦题目: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文精神

分论点一:传承人文精神,提高科技创新的文化自信

分论点二:传承人文精神,增强科技创新的精神动力

分论点三:传承人文精神,绘制科技创新的美好愿景题目:诵人文之诗,歌科技之章

分论点一:诵人文之诗,人文助推科技发展

分论点二:歌科技之章,科技引领人文远行

分论点三:诵人文之诗,歌科技之章,我们要将传承传统文化和推动科技发展结合起来【考场优秀作文】

人文照亮科技,科技传播人文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人文照亮科技,科技传播人文”。列宁曾经说过:“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科技发展也是如此,如果忘记了昨天的来路,那么就很难找到明天的出路。当前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我们牢牢记着“伴着人文来,带着人文去”的理念。

人文精神助推科技发展,为科技发展照亮前路。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的故事妇孺皆知,这些神话也给科技工作者提供了灵感,为他们指明攻关的方向。我们知道,解答一道难题不容易,但是命制一道好题更难。解题时只需要找到命题人设定的方向,而命题却如在荆棘丛深处拓荒,在无路处开路,然后再将开出的路巧妙隐蔽起来让我们去探索。科研方向的制定和科研课题的确立也是这样,我国科技工作者正是在嫦娥和夸父等人文之光和追梦精神的照耀下,确立了开展外太空研究的课题。航天登月探测器取名“嫦娥”,太阳监测卫星计划取名“夸父计划”,可谓实至名归,不足为奇。科技是花,人文是根,根深才能花繁;科技是体,人文是魂,体健要靠魂安。只有筑牢人文底蕴的根基,科技发展才能大展雄风。

    科技发展传播人文精神,携人文精神走向未来。“墨子”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科学家,最早提出光沿直线传播的观点,并进行了小孔成像的实验。将中国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命名“墨子号”,既是为了纪念墨子在早期物理光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也体现了中国科研工作者的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华为公司”的寓意乃是中华有为,“鸿蒙”是创世之初自然界中能化育和生成万物的元气,以她来命名,象征着华为操作系统集聚了自然界的元气,具有无限生机和远大发展前景的意思。“神舟”是神奇的天河之舟的意思,寄予着中国航天人遨游太空,泛舟银河的美好梦想。以传统文化命名科技发展,寓意深远,弘扬了传统文化,彰显了中国特色。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每一项科技发展都是对人文精神的传播和传承,古老的人文精神必将搭载着科技发展之神器走向未来。“却顾所来路已深,科技深处觅人文。

人文若想贯古今,借助科技才是真。”让人文照亮科技的前路,让科技传播人文的光辉。科技和人文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比翼齐飞。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科研事业必定能在“科技与人文齐飞,创新共诗意一色”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总有一些时刻,有一些人和事、景和物,会让我们由衷自豪地说一句:“这很中国!”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飞檐翼角,雕梁画栋,这样的建筑很中国;兵马俑惟妙惟肖,“铜奔马”飘逸俊美,司母戊鼎形制雄伟,这样的艺术很中国;一道白色闪电穿山而过,向晨光问好,与晚霞拥抱,这样的速度很中国;小巧玲珑的小笼汤包,皮白肉嫩的盐水鸭,鲜香麻辣的辣子鸡,这样的美食很中国;若有战,召必回,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这样的守护很中国……

在你心里,什么最能代表中国?什么样的人物或场景,会让你觉得“这很中国”?国庆期间,恰逢你所在的学校迎来一批前来游学的外国学生,请以中学生李明的身份,写篇发言稿,和他们谈谈你所理解的“这很中国”。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1.找出任务,明确指令

(1)共性的写作任务

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个性的写作任务

以中学生李明的身份,写篇发言稿,和来游学的外国学生谈谈你所理解的“这很中国”。

2.切分任务,逐个击破

分析材料。材料主体内容是五组排比句,谈一些东西“很中国”,由此提取关键词 “建筑很中国”“艺术很中国”“美食很中国”“速度很中国”“守护很中国”。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现实分析,“很中国”即具有中国特色意思,可以理解为很有中国范儿,这表示对祖国母亲的赞叹,是一种自信与豪迈,是对日新月异的祖国的各方面的肯定。

写作要求中,“写一篇发言稿,和来游学的外国学生谈谈你所理解的'这很中国’”,这是命题的核心所在,这里作为写作预设对象的“来游学的外国学生”属于泛指。学生可想象自己面向全体侃侃而谈,也可预设某一个外国青年与之对话。优秀的文章应该有针对性地面对预设的读者写作,寻求共识乃至注意话语策略。“你所理解的'这很中国’”,则是材料中提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很有中国范儿、能让人自豪的一系列事物。写作时可以用材料里的内容,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理解的有代表性的其他事物。比如家国情怀、舍生取义、和而不同等优秀传统文化。总之选材立意范围都很广。成文时可组合立意,也可以单写一方面。

此外,命题要求明确文体,而不限制考生写作的文体,只要能呈现你所理解的“很中国”,论述类、叙述类乃至说明、抒情类的文体都可以自由选择,只要在写作中能体现所选文体的特征。

【立意】1.患难与共、舍“小家”顾“大家”的家国情怀很中国

2. 同气连枝、以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风范很中国

3. 气势磅礴、“摧锋于正锐,挽澜于极危”的伟大抗疫精神很中国

4. 强的国、富的家,有一种自豪,叫做,这很中国

5.材料中的5个关键词“建筑很中国”“艺术很中国”“美食很中国”“速度很中国”“守护很中国”都可以作为立意方向。

例文

我可爱的中国

----这些东西“很中国”

亲爱的外国青年朋友们:

我是高三学生李明。欢迎你们来到中国,来到我们的学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作为礼仪之邦的一员,我掩不住内心的喜悦,向你们介绍我可爱的中国。就让我从几个“很中国“的“关键词”开聊吧。

来到中国,你们首先关注吃得怎么样,“民以食为天”嘛。“中华美食”,会让你听得耳热,看得眼馋,吃得陶醉。中华美食风味多样,四季有别。它的口味有着“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说,有着四大风味和八大菜系之别。

它注重菜肴的色、香、味的完美结合,给人以视觉和食觉的绝妙享受。此外,它还有好听的名字、耐听的故事,真是趣味十足。更为称奇的是,中华美食讲究“医食同源”,做的菜既讲究好吃,又对身体有医疗保健之功。这样的美食很中国。

物质丰足的中国,注重了居住环境的建设。听过“美丽乡村”这个词吧?我们党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建设一个个环境美、生活美、心灵美的美丽乡村,让八亿农民过上整洁、富裕、文明的生活。这,是全党的愿望,是全民的愿望,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部分。这样的乡村“很中国”。

这一年,我们经历了一场可歌可泣的抗疫斗争,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见证了患难与共的家国情怀,书写了人类历史上与疾病斗争的伟大奇迹。最刻骨铭心的,是那一次又一次舍小家为大家的奋不顾身,以及顾全大局、主动担当的人间大爱,14亿中国人民齐心协力自觉为战疫贡献一份力,是无数英雄“小家”的坚守与付出换来了“大家”的平安与健康,是无数默默无闻、义无反顾的“小我”融入“大我”,与病毒争分夺秒换来了祖国的幸福安康。这一年,我们全体中国人走过“千山万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荆棘与挑战,各条“战线”各行各业都涌现出许许多多感人至深、令人敬仰的英雄人物,这就是我们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共克时艰的家国情怀,这就是中华民族战胜艰难险阻的一大法宝。这样的家国情怀,真的很中国!

适值我的祖国成立71周年之际你们来到我美丽的祖国,很中国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最后建议你们去看看 “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飞檐翼角,雕梁画栋,很中国的建筑;以及兵马俑、“铜奔马”、司母戊鼎等很中国的艺术吧!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20年12月29日消息,教育部在前期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颁发《中小学教育惩式规则(试行)》其中明确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教育惩戒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其在培养规则意识、锻炼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

材料二:某班级迟到现象屡禁不止,为彻底解决此问题,班主任建议将“无正当理由迟到,迟到一分钟,(教室内)罚站十分钟”作为班级规定执行。班长召开班会讨论此事,同学们纷纷发言: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有人提出更合理的建议。

假如你是班中一员,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首先,我们要把握住材料中所给的核心话题。注意从整体上分析,不能只看一则。题目给了两则材料,一则是理论性的,一则是故事类的,这两则材料的共同话题是什么?“教育惩戒”。第一则讲的是教育惩戒的定义,作用及相关规则出台时间。第二则是一个具体的教育惩戒案例——迟到一分钟,罚站十分钟。所以我们文章的核心话题也应该是教育惩戒,但要注意结合第二则财料的案例来谈,不能空谈理论。

其次,要把握住材料思想情感的倾向。虽然材料二中结尾处说的是“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有人提出更合理的建议”,似乎可赞可弹,但实际上出题人是有倾向的。材料一说教育部制定颁发规则,规则明确了教师具有教育惩戒权,后面又陈述了教育惩戒的作用。你不能逆潮流而动,说教育部的观点不对吧?

第二则材料中,班主任的建议并不是简单粗暴的“迟到一分钟,罚站十分钟”,而是加上了限定语“无正当理由”,罚站也是在“教室内”,呵护之心人所共见。所以我们写作时最好从支持的角度立意,这样便于引用材料。如果反对,则很难妥帖地援引材料。

第三,写作时注意紧扣材料,并适当拓展提升。两则材料都要用到文章中去,不能漏掉第一则。虽然是两则材料,但是写法类似于时评,而且文章的观点材料也提供给了你,你不需要苦心孤诣另起炉灶去想分论点。材料一说教育惩戒在“培养规则意识、锻炼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方面有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我们只需要从其中两个或三个方面去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当然在论述的过程中,要“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升,能够指出惩戒教育的现实意义就更好。

参考立意:

①赞成:教育惩戒权作为立法赋予学校或教师的权力,是国家教育权的具体化, 具有典型的公法特征。戒尺教育本是祖国传统教育的一部分,在尊崇师道尊严的古代中国,戒尺就是老师教育的辅助手段,彰显教师威信,教孩子尊师重道。

②反对:教师的个人素质、负面情绪把控能力等,可能会直接决定戒尺是有效“惩戒”还是沦为变相“惩罚”,毕竟不是每位老师都能把握好戒尺力度,最后必然会有学生受到过度的伤害。

③辩证分析:“教师要眼中有泪光,心中有戒尺。”教育者首要的是心的“爱”,有爱才有教育的魅力。“戒尺”是一把“软”尺子,对学生的惩罚要适当有度。

技巧训练:

“围绕中心合理表达”

1、标题须紧扣核心话题,直接表明观点或态度

善用惩戒之鞭,遍开教育之花

惩之有度,戒不离规

惩戒应循本心,践行不可偏

手持戒尺,心怀师德

2、第一、二段须围绕核心词变通性引材料并亮明观点

第一段要围绕核心,变通性引题。尽量不要出现“近日,近段时间”等毫无亮点、千篇一律的开头。

古时私塾里,夫子手持戒尺,学徒正襟危坐而温习经书;现今课堂,教鞭早已失了踪迹,屡屡迟到的学生,针对老师的班规,争议纷纷。这不禁使我感叹……

3、每个核心段的核心句,一定要体现核心词元素

(1)迟到受惩戒,是解决教育燃眉之急的必要之举。

(2)更何况,有温度的教育惩戒制度应当得到肯定。班主任的规定,饱含老师用心良苦的温度。

(3)我们有幸身处陟罚严明的校园中,可反观当今社会,合理的教育惩戒

4、每个核心段内部的题内材料分析、题外论据补充分析,都要指向核心简练表达。

自古以来,惩戒配合教育,本就是传统而有效的教育方法。\俗话说,“不打不成器”,古代的老师们用戒尺敲醒不遵规守则的弟子,弟子们安分守己,谨言慎行。这种打学生的做法虽不值提倡,但同时也说明了,我们班主任制定迟到罚站的班规,以教育配合合理惩戒,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汪国真先生小时候因偷吃柿子而被老师罚扫了一个月的院子,令他吸取教训,一辈子牢记“决不拿别人一针一线的习惯”。\因此,教育惩戒这一传统已有之,如今被国家重提并重视的权利,我们应当接受并尊重之。

优秀作文:

01.把戒尺还给老师

今天我们班召开班会,讨论班主任规定“无正当理由迟到一分钟,罚站十分钟”的做法是否合理。我听了同学们的发言,结合自己的思考,赞同老师采取惩戒的做法,应该把戒尺还给老师了。

去年国家就出台相关法律,规定了教师具有一定的教育惩戒权。教师可以采取不伤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惩罚来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教育惩戒其实可以上溯到汉代。戒尺就是教育惩戒的外在表现,它一直是老师的权力象征,却在解放后突然销声匿迹。如今国家终于出台规定,将戒尺还给老师。这是为什么呢?

国有国规,家有家法。班级也应当有明确的班规,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集体,一处学习的乐园。班规可以由学生自己制定,但班级还需要老师管理。班级规定只有与奖惩相挂钩,才能行之有效。因此说,老师的教育惩戒权是必不可少的。无规矩不成方圆,无惩戒更何谈教育?

《未成年人保护法》本意是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安全,结果却导致教师失去了惩戒权。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的概率一直没有降低,并不是社会治安不够好,预防犯罪的教育工作不到位,而是从小缺乏惩罚的孩子,规则意识、责任意识比较淡薄。一些90后毕业后不断跳槽,大多是因为“老板批评了我”、“老板不重用我,埋没人才”。这与他们从小缺乏惩戒,抗挫能力差有关。因为抗挫能力差,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国家意识到此类社会问题的根源,立法维护教师惩戒权。

所以,班主任规定惩戒项目是没有错误的。班主任之前也采取过谈心、劝导等方式来减少迟到现象,但是收效甚微。这不正说明同学们规则意识淡薄吗?班主任采取惩罚的方式,目的是希望同学们准时到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全班同学的学习效率。对于老师正确的做法,我们理应大力支持。

同学们要正确看待教育惩戒现象。汉代著名文学家左思小时背书经常不能完成任务,老师一气之下让他抄书,并且打手,他从此勤奋苦读,笨鸟先飞,成年后写出《三都赋》,一时洛阳纸贵。鲁迅少年时上私塾也受过惩罚,后来也成为文学大家。因此我们不必对于教育惩戒太过苛刻,一些合理的惩罚,有助于我们提高规则意识,提升责任意识,增强抗挫能力。

把“戒尺”还给老师吧,那“高高的举起,又轻轻的落下”的“教鞭”中,全都是老师对学生恨铁不成钢的爱与希望啊。

         02.教育惩戒大可不必

教育界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声音: 一些家长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 严师出高徒”的惩戒教育:另一些家长则提倡对孩子施行爱的教育。惩戒教育真的有必要吗?在我看来,大可不必。

作为班级一员,我觉得班主任关于迟到罚站的规定不妥,是明显的体罚学生。教育惩戒虽说出发点是以教育为目的,但实施者难以把握分寸,不可避免存在体罚学生的情况。惩戒教育常常适用于提高学生成绩,这是很多人的看法,殊不知其在不知不觉中摧残着孩子的身心健康。欧阳修小时候家里经济拮据,无力购买书籍,更不必说上学了,但他的母亲没有放弃,而是在门前的沙地上教他写字、读书。在艰苦的日子里,他的母亲用爱心教育他,并没有对他施以暴力,这才成就了一代文豪,有了无数流传后世的诗文。可见,不需要惩戒教育,孩子完全能够健康成长并取得成就。

惩戒教育,往往是“体罚或变相体罚”的代名词。因惩戒教育而引发的惨案难道还不足以为我们敲响警钟?浙江金华的一位母亲在高考前夕“恐吓”儿子:“这次若考不上大学,我打断你的腿!”长期遭受棍棒教育、本来面临考试就紧张的儿子因这句话再也抑制不住怒火,抄起家里的榔头径直向母亲头部砸....这类惨案应让我们明白,惩戒教育无疑一次又一次考验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他们的心理尚且稚嫩,如何在重压下茁壮成长?以我拙见,大部分孩子都不拥有《童年》中阿廖沙在外祖父残忍压迫下仍勇敢抗争的坚强意志,对于温室花朵,何必施以炎炎烈日与刺骨寒风呢?

惩戒教育对孩子以后的性格形成、心理变化会产生不良影响。电视剧《虎妈猫爸》中,事业成功的虎妈是“必胜诀”模式下的产物,是在父親惩戒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多年后在梦中梦到小时候数学考试失败的情形依旧瑟瑟发抖,但她又按照这种模式教育自己的女儿,结果女儿得了自闭症。这样的情形,在许多成年人身上都出现过,惩戒教育之危害显而易见。此外,惩戒教育还可能导致孩子长大后胆小懦弱或者有暴力倾向。

木心说:'“凡是伟大的,都是叛逆的。”我们生来流着叛逆的血,这就需要良好的教育感化我们。爱的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教化孩子的灵魂,“孟母三迁”为孟子成才奠定基础,而为人父、为人母的家长们,更应该以爱教育下一代,惩戒教育大可不必。

点评:

   本文将惩戒教育对个体心态的影响分析得较透彻:它会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影响家长和孩子间的关系,也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心理健康。文章表达清晰,语言流畅,最后引用木心先生的话为文章增色不少。文章不足之处在第二段,从语段中的表达看欧阳修是爱的教育的成功案例,而这一段的分论点是惩戒教育摧残孩子身心,两者并不匹配。

03.惩戒教育,势在必行

学校之中,人人遵守校规,刻苦奋斗,学业精进;社会之中,个个严守法律,牢记使命,奉献祖国,此乃理想社会应有之模样。然而最近我班迟到现象屡禁不止,令人心中忧虑。

为彻底解决这种现象,班主任建议班委会将“无正当理由迟到一分钟,教室内罚站10分钟”作为新规定执行。身为班级一员,对于这种惩戒教育,我举双手赞同。

首先此举增强了同学们的规则意识。吴兢有言:“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堂堂大国尚且如此,更何况一小小班级?倘若班级同学规则意识淡薄,肆意妄为,集体如一盘散沙,那还谈何学业?而新规定并极大地增强了同学们的规则意识。

只有适当的惩戒才能让迟到的同学真正重视问题,从内心深处敬畏规则。鲁迅先生儿时读书因照顾父亲误了时间导致上学迟到,尽管有“正当理由”,他依然被先生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他在桌上,同时也在心中,将“早”字深深地刻了下去,知道了学校有自己的规则。强烈的规则意识,造就了才华横溢的周树人。由此看来,新规定意义深远,令人拍案叫绝。

此外,新规定还能让学生在增强规则意识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学业的重视,建立起学生应有的责任意识。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的教导使我们明白了承担责任的重要性。某些同学屡次迟到,显然是没有重视自己身上所承担的责任。社会之中,奉献为责;学校之中,学业为责。迟到看似小事,实则显露了部分同学心中没有承担学业的责任意识不够。而新规定通过适当的惩罚,使学生醍醐灌顶,重视错误,唤醒他们心中的责任感。避免了迟到的同学得过且过,荒废青春,实在值得点赞。

对于部分同学的反对意见,我想表达两点看法。第一,将新规定视作体罚实为过激。罚站10分钟,不会造成过度的劳累,反而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避免瞌睡,提高学习效率。且罚站是在室内,不会因寒风伤了身体。第二,仅是罚站10分钟尚不至于对学生造成心理创伤,相反,还能增强学生的抗挫能力。

新规定折射了当今教育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需要。当今社会,对学生纵容过度,老师不敢管学生。部分学生缺少规则意识和责任感。这种以适度惩罚为特征的教育方式,能够制止学生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进错误,促进教育措施有效落实。如果能够广泛推广,还具有扭转教育风气的巨大作用。

新时代领路人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而所有的法律都带惩罚措施。教育也是一样,没有惩戒的教育是缺乏力量的。所以教育部制定颁发《中小学教育惩式规则(试行)》,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惩戒教育,势在必行。班主任的建议合理合规,值得班委会落实。就让我们逐规则之光,扬责任之帆,练就强大本领,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尽到自己的力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