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味道
夏天的雨,说来就来。
刚刚还是晴朗的天,转眼间云就涌了上来,豆大的雨点落在水泥路上,分明地摔成了花儿,又四散开来。碎裂的美丽,竟也动人心魄。
空气里有一股浓浓的土的味道,混在路边小吃摊的味道里,有些呛鼻。刚有的一点美感,硬生生地又被压了下去。
路面上渐渐有了积水,顺着路沿,慢慢流。一阵风从路边的树梢上滑过,清凉凉的,带着湿润的气息。各种各样的伞花开了,五颜六色的,街上似乎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城里的雨天,怎么也没有想要的雨天的韵味。
想起江南的雨天,缠缠绵绵,一如婉约的女子。杏花,春雨,沾衣欲湿,清新淡雅。雨飘在微微的风里,雾一般,远处的树啊、花啊,如同隐在薄薄的纱幔后,看不清细节。细细嗅,有淡淡的花香,还有不易觉察的一丝竹叶的清甜,恰如远处隔水而来的笛声。
这里的房屋大多临水而建,后窗下就是缓缓的河水。白墙黛瓦,高高的檐角有如展开的翅膀。一道石阶伸进水中,厚厚的青苔,有些静谧的影子。墙根下,石头做的凳子,石板的桌子,磨得光溜溜的,渲染着岁月的痕迹。青石的街道,幽长幽长,偶有撑着油纸伞的女子走过,翩翩然然。
光脚走在小街的石板路上,柔滑的感觉让脚心痒痒的。不知有多少人从这里走过,不知有多少大大小小的脚印留下又无声无息的消失。似是触摸到那些遥远的信息,丝丝缕缕,联通了旧日的时光。
雨中的江南乡村,就是一副淡淡的水墨画,一首古老而又朦胧的诗,读得出其中韵味千回百转。
但是最有情的,还是老家的雨。
离开老家多年,大多的情形开始在记忆里淡漠。有些老屋倒了,有些老人走了,老街边长满了杂草,有些破落的样子。旧时的模样如洒在宣纸上的墨痕,慢慢淡开。
小时候的玩伴,已经有了白发,脸上的皱纹如小学时读过的文章写的,“刀刻似的”。围着村子慢慢地走,牛毛样的小雨飘飘洒洒。
村里的路前些年硬化了,不像以前下了雨就泥泞难走。记得小时候骑自行车,每逢下雨,车轮被泥粘住,停下来从路边捡根干树枝刮刮,走不了多远,就会粘得走不动了。力气大的,扛着走;力气小的,只能刮刮走走,慢慢挨。
村边的沟里有了积水,不深,岸边的柳树长得茂盛,细细长长的枝,映出了弯弯的影。几只鸭子在水边,迈着方步,笨拙地走。同伴说,去年雨水多,村外的湾里也有水了。村外的水湾,我们小时候都是满满的水,夏天的傍晚,就成了我们游水戏耍的地方。那时候雨水多,从来就没有干过,水里的小鱼各种各样。
有了水,小村也有了灵性。雨后的晚上,坐着玉米皮编的墩子,轻轻摇着蒲扇,在一阵又一阵的蛙声中,静静地数着天上晶亮的星星,把梦做得悠长悠长。
站在村外,看夜的幕悄然拉上,老树,老屋,老街,隐在了淡淡的雾里。几缕炊烟弯弯曲曲,灰白的影子,像是传说中的龙。
雨,有些大了。雨水顺着头发流在脸上,也流在了心里。见过许多地方各种各样的雨,有的滂沱,有的轻柔,唯有老家的雨,别有一番情味。即使过去了多年,那些旧时的影子还在心的底片上,没有褪色。在每一个偶然的情境里,或冷或暖的心里,总会有一场小雨在飘落着,或急或缓的节奏,把一根心弦拈来抹去,让人五味杂陈。
雨,越下越大,街上渐渐流成了河。路上没有了行人,急速而过的汽车,溅起了高高的水花,空气里湿润润的。老家的屋檐下,一定有成串的水,流成了水晶样的帘,躲雨的麻雀,瑟缩在檐角,瞪着眼睛,滴溜溜地看着茫茫的天。
天光暗了下来,路灯亮了。趴在窗口,凉凉的雨珠打在脸上。闭上眼睛,耳边似是有了飘飘渺渺的蛙声。
雨的味道,其实是情的味道。那些滴滴答答的声音,唱出的是首绵绵的思乡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