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九景衢之七:赖有高楼能聚远
山川之宝,惟德乃兴。德兴,以此得名。
这是赣浙皖三省交界处的一个小山城,东汉建安八年(公元203年)置县,迄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
小城虽小,却独得上天恩宠,山水丰满,资源丰富,人文丰盛,底蕴丰厚。
这里森林遍野,溪流清淌,山水纯净,空气清新。这里矿藏丰富,铜都美誉,自然赐予,造福子民。这里历史悠久,文脉绵长,典故聚集,人文荟萃。
时光倒转千年,一个悠闲的德兴小城,在岁月中穿越而来。
宋元丰七年(1084年)六月,群峰簇拥、云飞雾罩的德兴,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苏东坡。
彼时,“乌台诗案”已过去五年,笼罩在苏轼头顶的阴云逐渐散去,一代文豪由黄州团练副使移官汝州,过江西湖口,游石钟山,乘舟经饶州顺乐安河,送长子苏迈赴德兴任县尉。
这是一个火热的季节,洋溢着火一般热情的还有高规格接待苏轼的德兴。时任德兴县令单锡知苏东坡性喜山水名胜,盛情相邀苏轼父子攀上城北枕山,游览新建的聚远楼。
一座楼,本是只是一座冰冷的建筑形象,却往往因为一个人、一首诗、一篇文而有了灵性和温度。古往今来,多少亭台楼阁,因与历史文化的融合而历经风雨生命永恒。比如崔颢之于黄鹤楼、王勃之于滕王阁、范仲淹之于岳阳楼。这一次,聚远楼幸运地迎接了苏轼。
山水灵秀,山风轻抚,长途跋涉的疲惫仿佛瞬间消散。登上高楼,看四周青山峰岩斗秀,观洎水河穿城流淌,云蒸霞蔚之景呈现在东坡居士眼前,凭栏远眺,思绪万千,一壶好酒过后,醉意袭来,恍然入梦。
或许,贬官黄州那些年的境遇,让苏轼深刻认识了自我,完成了一次人生的升华——且放下吧,生命不过短暂一瞬,惟山间明月、江上清风才是天地间无尽的宝藏。当然,寄情山水之余,心绪旷达之外,偶尔的无奈之情仍然会在不经意间流露笔端。
登上聚远楼,远处无法触摸的云山烟水,近旁娇艳盛放的野草幽花,轻易就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开关,苏轼提笔写下《题咏聚远楼诗》:“云山烟水苦难亲,野草幽花各自春。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无限青山散不收,云奔浪卷入帘钩。直将眼力为疆界,何啻人间万户侯。”
诗之大气,广传天下。建炎年(1127),高宗深赏此诗,兴致所至,特赐御书“聚远楼”金匾。才子作诗,皇帝赐匾,一时传为佳话。“高皇题御墨,内翰播声诗,聚远楼佳致,名闻天下知。”恩遇之隆,可见一斑。
此诗一出,此匾一挂,聚远楼声誉鹊起。黄庭坚、佛印、赵孟頫、马廷鸾紧追其后,名人雅士纷纷登上聚远楼,留下大量诗歌词赋。由此,聚远楼闻名遐迩,被誉为江南名楼。后来,聚远楼历经多次战乱毁坏,2003年得以重建,成了德兴的文化瑰宝和标志性建筑。
一首诗,就让一处风景有了灵魂,就让一个城市有了依归。沧海桑田,世事更迭,一个个显赫一时的名人早已远去,一件件千古盛事也成历史,只留下这些屹立于风雨之中的建筑在诉说往事、联结古今。
世人知德兴,大都知德兴以中国铜都闻名于世。殊不知,德兴山水灵异,生态称绝,还有千年聚远楼的积淀与风华。在历史的涓涓长河中,聚远楼屹立在德兴的青山之巅,格外光彩照人。
赖有高楼能聚远!“天赋异禀”的德兴,曾经碍于大山隔阻,困于交通不便,像一个静静的“美男子”,长期“藏在深闺人未识”。幸好,伴随着中国高铁向偏远城镇延伸,偏居一隅的山城德兴2015年迎来了合福高铁。
如今,九景衢铁路又将经过德兴,又一扇风驰电掣的发展之门正在悄然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