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和业余的根本区别

 1 

一个刚高分通过司法考试的的人,可能比那些资深甚至专家律师对于法条的记忆都要好:资深或者专家律师对于具体的法律条款描述会在需要的时候去查询。

法律相关的工作,大家所用的法律法规和各种司法解释等内容都是一样的:因为这些内容任何人都公开可获取。

但我们从来不认为,那些记法条更多更准确的实习律师比那些不如他们记忆准确、数量也没他们多的资深律师更厉害。

那一个实习的律师跟一个专家的律师差异在哪里呢?

 2 

有人问:

“公司有个牛人,分析问题时思维缜密,而且他的知识储备也很丰富,总能够很快的构建出框架、模型。

但就是执行力特差,真让他去做啥也做不成,连他自己都很疑惑,原因是什么呢?”

之前还遇到过有人问类似的问题:

“有一个跟我的小伙子,书读的不少,讲起事情来也都头头是道引经据典。

但到具体干活的时候、有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总感觉他的知识用不上,活干的一般甚至一塌糊涂。

总感觉他不会融会贯通:书上的他虽然记住了,却不知道怎么用,还是书上的内容,而不是他的。”

我们经常说的书呆子大致就是这样一种状态,那原因是什么呢?是不是说明读书没用,或者书上写的都错了呢?当然也不是!

我认为这里的核心是,这些人弄反了:

框架、模型、结构都是知识的一种,也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知识,还有其他的陈述性、概念性、流程操作性的知识内容等。

但问题是框架、模型类的知识是怎么来的,是先有的框架还是先有的操作和细节?

真实的框架一定是来自于实践总结出来的,是在干活中摸爬滚打不断地提炼、总结、修正而来,所以如果这个框架是是你产生或者参与产生出来的,你再用它解决问题时是知道细节和过程的。

这其实是框架思维的假设,你在用的时候知道其中的细节和蹊跷,只有这样子才能真正落地。

而书呆子们的问题是,只学习到了人家的结果(框架、结构、模型或者各种知识等),但这个东西的适用范围、土壤和文化却不清楚,生搬硬套,效果就成了您说的那样。

这也是我一直提醒“情境知识”的原因,任何知识都有情景,在什么时候能够采用必须对情景知识也要掌握,否则就成了死板硬套、刻舟求剑,弄出许多笑话来!

 3 

有【二班】同学问:

我是咨询顾问,目前在做企业整体业绩提升和营销销售咨询工作。

从事这行15年了,但是方向和重点调整过几次,从质量咨询转到生产管理咨询,再转到整体业绩咨询,现在冒出几个营销和销售咨询机会,我已经在弄了。

我们这行不缺实践机会,基本是被客户需求和各种问题带着跑的。

虽然方向在调,但除了一些特别专业的营销、销售知识和技能,90%以上都是一样的。在营销和销售领域通常或80%以上的技能和知识我是有的。

但是我想找到和具备这个领域的顶尖操作实践、知识和技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总结一下:

1、经历:做管理咨询工作,曾经方向和重点是质量咨询、生产管理咨询再到整体业务咨询,现在也做营销和销售咨询。

2、自我认知:90%以上营销、销售知识和技能类似,这些领域的80%知识自己已经掌握了。

3、问题:在这种状况下,如何掌握这个领域顶尖的操作实践、知识和技能,如何成为专家?

我的回答:

要想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首先要知道这个领域的专家什么样;同理,要掌握这个领域的顶尖内容,先要知道这个领域顶尖内容是什么,即做这些咨询最牛的顾问牛在哪里?

正如您所说,如果仅仅从营销和销售理论知识的角度看,所用到的90%以上知识是类似的。

但就如前面的例子中,新手律师和专家律师所用到法律知识其实比您说的这个相似度更高,那么顶尖高手一定不是比所掌握的法律/营销和销售理论的知识多,而应该是“功夫在诗外”:

第一个:那些专家型顾问更牛的地方在于他们对于客户及客户需求更了解、掌握的客户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情景知识更多,即真正牛的专家顾问不仅掌握了基本的企业管理知识(包括质量管理、生产管理、营销和销售管理等),而且他们对于这些知识的应用场景、在什么情况下用那些内容已经烂熟于心、随手拈来;

他们能从客户的只言片语中确定客户的显性和隐性需求,并能够想到相应的对策甚至这个项目可能的风险与问题。

他们比客户还要懂客户,所以客户都不仅仅认为他们是一个服务商甚至是知己和老师。因为这种信任,同样的项目他们的收费比普通顾问更贵但更容易被认可。

第二个:营销和销售属于企业经营中的一个维度,它跟其他维度一定关联紧密,受制于企业战略和人员素质、文化等各个方面,还需要对于战略性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在你的咨询实践中一定也发现了,当您想做某一个维度的咨询时,一定会在横向上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其他维度,纵向上涉及到更高和更低维度的问题。所以真正的高手对于这些背景的理解和拿捏也比普通顾问高很多,知道哪些可以利用哪些应该规避。

如果理解了这些,其实如何成为专家也就比较明确了:

一个方面是专业维度:你认为自己关于专业内80%知识掌握了,但真正有价值的可能是那20%,所以从量上剩下的部分还要下功夫去掌握。

另一个是怎样算掌握了,是否能够做到更抽象、模型化和结构化,能够用更少的关键词表述出来,相信这两个方向上还都有可进展的空间。

测试的方式是可以去遍历一下这个领域的内容:百度、CNKI前100页的内容,只看标题是否就能猜出来要说什么?

另一个方面是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和把握,要做到这个需要对显性需求和隐性的目标的理解,这个需要去实践,并且差异性大,不是三天两天就能搞定的,也不是自己认为自己掌握就掌握的。

将你之前做过、接触过的项目、案例都总结一下,看是否能够归纳成几种类型,这些类型可以覆盖到所有的需求。

测试的方式除了跟不同类型的用户去接触,去判断和验证外,也可以主动到知乎、知道等类似的问答网站上去看看相应的问题,是不是都能明确的知道他们的核心需求在哪里。

第三个是思维高度的提升,是否能够超越这个层次站在更高层次上思考问题和对策,只有这样才能得到高层次(高管)的认可。譬如原来是营销部认为你帮他们解决了问题,而你还需要要让老板认为你在帮他解决问题。以上的三个方面,除了需要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通过做大项目、困难复杂的项目,并且在没有人要求的时候自己能够跟自己较劲才能够真正的提升。

如果仅仅是那些应付的项目(为了现金流,快速完成拿到回款)即便做了很多,客户也提不出更高的要求,但这个其实对于个人和团队提升价值不大。

一定是在被逼迫的时候才能成长的更快,这个逼迫有时候来自于客户有时候来自于自己跟自己较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