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粮食靠进口,农村耕地抛荒却愈演愈烈,老农:解决方法有5点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390亿斤,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但是我国也是粮食进口大国,每年我们国家大米的进口量就达到300~400万吨,2020年我国大豆累计进口量达到10033万吨,首次超过1亿吨,因此农业的发展太重要了。

近年来,农村抛荒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种地的人越来越少了,在农村种地的人的年龄普遍在40~70岁,而且这部分人学历相对偏低,当老一辈去世了,又有多少年轻人愿意回农村种地呢?

现在,在农村种地的大多都是中老年人,这辈农民大多都交过公粮,老一辈“背朝黄土,面朝天”,靠着长满老茧的双手开垦出一片又一片荒芜的土地。那时候基础设施非常不发达,偏远地区根本没有好的路,粮食只能肩背马驼,种粮食相比现在更苦更累。上公粮时麦子要扬干净 ,粮食有杂质不行、水分过多也不行、质量差也不行,农民都把最好的粮食贡献给国家,农民种地都会祈求“风调雨顺”,粮食如果收成不好,就只能借粮食来“交公粮”。

虽然现在农业技术相比以前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仍然不高,主要原因有以下4点:

一、种地不赚钱,农产品价格偏低

在生活中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种地能赚钱的”,1斤小麦只能卖1块多钱,而1瓶矿泉水都要1.5元,今年玉米虽然涨价了,也仅仅能卖1.6元/斤。

农民出去打工一个月至少可以赚3000元,靠种地1个月赚3000元比登天都还难,因此很多农民宁愿出去打工也不愿意在家种地,农民想靠种地赚钱几乎是不可能的。

二、种地很累,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

耕地、播种、施肥、除草、收获、贮存等每一个环节都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很多农民都是起早贪黑地干活。而且种地靠天吃饭,就算你管理得再好,如果天公不作美,那也是徒劳的。

三、山区基础设施落后,很难推广机械化

我国土地抛荒最严重的地区就在“偏远山区”,这些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很多山路不通车,粮食收获后全靠人背,相比基础设施好的地方种地更加辛苦。其次,在山区很难推广机械化,很多地方都靠牛耕或者人挖,生产效率极低。

四、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想去城市发展

现在很多农民以在城市有房为荣,尤其是年轻人在农村务农容易被人看不起,别人会认为你没有本事。农业劳动者农业意识比较淡薄,这也是造成土地抛荒的一个主要原因。

怎么从根本上解决土地抛荒?

一、农业规模化种植

现在农村的土地都是东边一块、西边一块,这样的土地非常不利于机械化种植,如果能把土地兼并成一大块,就有利于“大型机械化”的推广,生产效率就会大幅度的提高。

美国的农业非常发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农业机械化程度高,美国的一个农民可以轻松的种植上百亩土地,劳动生产效率极高。农民也是一个职业,重体力活由机器来代替,这样生产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农民种地自然就没那么累了。

如果一家几口守着几亩薄田,还要面临不可控的天灾,农民的收入怎么提高?因此我们可以对土地进行适当的改造,把“大坡变小坡,小坡变平地”,这样就有利于实现大型机械化种植。

农业规模化种植,农民的数量肯定会大大降低,这样可以解放出大量的劳动生产力,这些劳动力可以继续从事农业,也可以进厂,解放出来的劳动力会创造出巨大的价值。

因此,将来很可能以农场主的形式来种植粮食,土地肯定会进行大规模承包,从而形成种植大户。

二、培养专业的种植人员

农民是一个职业,未来的农民应该懂技术、懂管理、会营销,专业的种植人员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三、增大对粮种、农业机械的补贴力度

增加对粮种、农业机械的补贴力度可以减轻农民种地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但是在进行补助的时候,一定要把补助资金落实到真正的农民手上。

四、鼓励年轻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回乡创业

目前,农村种地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并给予一定资金的扶持,这样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事农业生产。

五、保证农产品合理的利润

种地收入太低,导致很多农民失去了种地的积极性,要想提高农民种地的收入,除了要降低购买生产资料(种子、化肥、农药、农具)的成本外,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农产品合理的利润。如果农民每个月种地能赚3000元,虽然很少,但是也会极大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

总之,农业生产关乎社会稳定,我们要切实解决农民抛荒的问题,只有不断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广农业机械化、保证农产品合理的利润、健全对自然灾害的防御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抛荒的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