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业都在抢做 “第一股” 这些公司急什么?

文 / 黎明

来源:深燃(ID:shenrancaijing)

原标题:抢夺 “上市第一股”

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正在上演一场史无前例的 “第一股” 争夺战。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在顶着 “某某上市第一股” 的旗号,跑步登陆资本市场。

比如年轻人上瘾的新式茶饮奈雪的茶,很多人吐槽越来越贵的共享充电宝怪兽充电,AI 四小龙之一的旷视科技,都在近期公开提交了 IPO 申请。

再比如,共享单车幸存者哈啰出行,前置仓生鲜电商的后来者叮咚买菜,线下水果连锁公司百果园,互助保险中介平台水滴筹,都在最近一个月传出了正在准备 IPO 的消息。不出意外,它们都将在 2021 年上市。

以上这些公司很有意思,它们都处在一个垂直的细分赛道,有一到两个死对头,面临高度同质化的竞争,谁也干不掉谁,谁也不服输。奈雪的茶 VS 喜茶,叮咚买菜 VS 每日优鲜,百果园 VS 鲜丰水果,水滴筹 VS 轻松筹,怪兽充电所在的 “三电一兽”,旷视科技所在的 “AI 四小龙”,都是相似的剧情。

更重要的是,它们所在的赛道,还没有公司上市。所以,谁先上市,谁就能拿下 “上市第一股” 的旗号。

上市不是解药,但能提供弹药却是实实在在的,因为 IPO 当天就能募一大笔钱。拿到了钱,壮大了名声,转身就去抢市场,这显然会对未上市的对手造成压力。

在这个 IPO 继续疯狂的 2021 年,上市仿佛变成了家常便饭。互联网的城头变换大王旗,如今,“上市第一股” 的大旗立在那里,创业者们摩拳擦掌,他们要开抢了。

抢夺 “第一股”

先把这些打算开抢的选手们列个表,你就会明白,“抢夺” 一词,并没有任何夸大的成分。

那些正在抢夺 “上市第一股” 的公司

以生鲜电商为例,在前置仓这个赛道,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是完全意义上的竞争对手,也是这个赛道的前两名。每日优鲜坐镇北京,叮咚买菜盘踞上海。

过去,这两家公司竞争的焦点在于抢地盘。2019 年上半年,每日优鲜进军上海,打进叮咚买菜总部,号称要砸下 10 亿拿下上海市场第一,但最后未能成功。2020 年上半年,叮咚买菜正式进京,在北京快速开设前置仓,正面对战每日优鲜。

资本已经划分阵营。每日优鲜背后是腾讯投资,叮咚买菜背后是高榕资本和红杉资本,双方没有特别有分量的共同投资人,所以合并的可能性不大。每日优鲜的融资已经到了第十轮,叮咚买菜也到了 B + 轮,于是接下来,市场开始关注他们的上市进程表。

共享充电宝赛道更为典型。这个行业的头部玩家有四个 ——“三电一兽”(街电、小电、来电、怪兽),它们的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几乎完全相同,比拼的是资金和渠道能力。

去年 6 月的时候,浙江监管局披露,小电科技已经与浙商证券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打算在国内 IPO。这是第一家传出上市消息的共享充电宝玩家。然而今年 3 月,怪兽充电突然公开向美国 SEC 提交 IPO 申请文件,计划上半年在纳斯达克挂牌。

从上市流程上来看,美股要比 A 股速度更快。尤其是在提交招股书之后,美股最快不到一个月就能正式挂牌,而国内要耗时几个月到一年不等。所以从目前的进度来看,怪兽充电大概率会抢跑在小电科技之前,成为共享充电宝第一股。

老虎证券投行业务相关负责人对深燃说,公司筹划 IPO 的时间周期,短则半年,长则一年甚至更久。以美股为例,整个 IPO 周期是 6 个月到 9 个月之间,从公开招股书到正式 IPO,一般时间是 1 个月左右。但外界看到一家公司的 IPO 进度,往往是在公开招股书的时候,而在那之前,有些公司会提前私密提交招股书,提前跟美国证监会有大量接触。

所以 “抢夺第一股” 的发令枪,其实在一家公司正式 IPO 之前半年甚至更久之前就已经打响。

类似的故事在去年下半年已经上演过了,当时的剧本是争抢 “巨头金融科技第一股”。

蚂蚁、京东数科、陆金所,分别是阿里、京东、平安集团这三大巨头旗下的子公司,它们分别在去年 8 月、9 月、10 月公开递交了上市招股书,时间节点非常紧凑。从一开始的进度来看,规模最大的蚂蚁速度也最快,陆金所速度最慢。但最后实际的结果是,陆金所在提交招股书后,只用了 22 天就在纽交所闪电上市了,抢下了第一股的旗号。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蚂蚁上市被叫停,京东数科也暂时没了消息。

如果说 2020 年互联网公司对于第一股的争夺还只是小打小闹,那 2021 年就是大打出手了,甚至连线下的传统企业也开始加入这场竞赛。

百果园和鲜丰水果一直在争抢 “水果连锁第一股”。早在 2019 年 12 月的时候,鲜丰水果就与中信证券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百果园在 2020 年 6 月向证监会提交了申请境外上市的材料。然而到了 2021 年,情况发生了变化。鲜丰水果在 1 月终止了和中信证券的协议,有媒体报道称改换为中信建投。百果园则改为在国内创业板上市。长达近两年的 IPO 赛跑,或将在 2021 年迎来结果。

一位在外资投行做承销的业内人士讲述,他的工作就是找到那些准备上市的公司,拿下项目,给它们做包装,把股票卖出去。他告诉深燃,PPT 很重要,概念很重要,故事很重要,而 “第一股” 就是一个很好理解的故事。

老二比老大更着急?

挤破脑袋要上市,这些公司在急什么?

一位曾从事 FA 业务的投资人对深燃说,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上市,过去是老大吃肉,老二喝汤,老三陪跑。因为互联网行业是充分竞争的行业,赢者通吃,一些明星赛道的第一股往往能享受很高的估值溢价,进而压缩其他玩家的生存空间。

最典型的是十年前的 “视频网站第一股” 之争。2005 年成立的土豆网是全球最早上线的视频网站之一,2010 年 11 月,土豆网即将赴美上市之际,创始人王微陷入和前妻的财产官司,导致土豆网的上市申请被迫推迟。次月,土豆网的竞争对手优酷在纽交所上市,成为 “视频网站第一股”,首日股价大涨 160%。第二年土豆网上市,首日股价下跌 12%,市值仅为优酷的四分之一。后来,土豆网被优酷合并。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上市的时机很重要,第一股的名头也很重要。

另外还有 58 同城和赶集网。这是两家过去打仗打了很多年的公司,它们的商业模式大同小异,在同一个赛道里打得头破血流,姚劲波和杨浩涌谁也不服输。2013 年 10 月,58 同城在美股上市,成为 “分类信息第一股”,2015 年,58 同城合并赶集网。

借助 IPO 的助力,有时候老二也能干掉老大,麻雀也能变凤凰,战局可能在瞬间发生改变,原本势均力敌的格局,可能因为 IPO 而重新分割。这种现象一直到现在,依然在发挥作用。

赶紧冲一把,上市占个座,是很多互联网公司现在共同的想法。

从实际的进度来看,老二似乎比老大还要急切。

过去几年火爆的新式茶饮赛道,龙头公司一直是喜茶,从门店数量、产品的网红程度、收入规模来看,喜茶都要优于奈雪的茶。但奈雪紧追不舍,在资本市场上更为主动,显得比喜茶焦急很多。

2019 年 7 月喜茶被曝出完成新一轮融资,估值 90 亿元,超过此前奈雪 60 亿元的估值,仅一个月后,奈雪就被曝出已与投行接触,有意赴美上市。后来有关奈雪要上市的传闻就一直没有间断,而奈雪始终没有承认。

另外,从下沉市场崛起的新茶饮品牌蜜雪冰城,也已经传出计划在 A 股上市的消息,上市的筹备已到最后阶段,预计年内完成上市流程。

随着奈雪提交招股书,按照美股的上市流程,奈雪将拿下新式茶饮第一股的旗号,这将为奈雪接下来继续和喜茶竞争提供更多弹药。

在生鲜电商赛道,过去市场一直在等待每日优鲜的 IPO,因为它最早尝试前置仓模式,且规模最大,叮咚买菜属于后来者。

去年 7 月,每日优鲜完成新一轮融资,投资者阵营中出现了中金资本、工银国际、高盛资产。一位跟踪每日优鲜的投资人告诉深燃,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 IPO 信号,因为这三个机构都有投行性质,参与的多是 Pre IPO 的项目,这至少说明每日优鲜已经有 IPO 意向了。有意思的是,几乎同时,美菜公司宣布新任 CFO 王灿到岗,王灿是复星集团原 CFO,新聘 CFO 一般被视为启动 IPO 的信号。

而在今年 2 月 18 日,叮咚买菜和美菜网同时传出计划 IPO 的消息。彭博称叮咚买菜考虑最快年内赴美 IPO,正在与顾问机构磋商,美菜的 IPO 计划也处在探索阶段。

所以如果每日优鲜的 IPO 计划没有更多新进展,叮咚买菜和美菜有可能会后来居上,抢下 “生鲜电商第一股” 的旗号。

“现在一级市场的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资金不断向头部集中,好项目拿钱拿到手软,次一些的项目无人问津,所以,上市对于非头部项目而言,也许是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 上述跟踪每日优鲜的投资人说。老二已经处于劣势,如果不上市,或许会更加被动,IPO 也许能扳回一城。

成也第一股,败也第一股

资本市场的确存在 “第一股效应”。

最典型的例子是电子烟。去年 7 月思摩尔在港股上市,成为 “电子烟制造商第一股”,今年 1 月悦刻在美股上市,成为 “电子烟品牌第一股”。

有一位散户投资者,同时参与了思摩尔和悦刻的 IPO 打新,她对深燃说,思摩尔 IPO 之前,市场对电子烟了解不多,当时市场很冷清,参与申购的人并不是很多,所以散户打新的中签率很高,她随便打了一下就中了三手。结果思摩尔 IPO 当天股价大涨 150%,到现在已经涨了近 4 倍。

这点燃了市场情绪,导致悦刻上市时,投资者认购非常火爆。悦刻上市当天开盘股价暴涨 104%,直接触发熔断停牌,收盘涨 146%。

第一股的诞生,就像是投石问路,一颗石子丢下去,如果反响热烈,就会有更多的石子争先恐后扔下来。

这也会带来竞争对手的价值重估。

去年 11 月之前蚂蚁即将上市时,竞争对手腾讯却股价大涨。因为当时投行给出了蚂蚁 2.1 万亿元的天价估值,而腾讯市值才不到 6 万亿元,这还是包含了微信支付的估值。投资人一对比,发现腾讯被低估了,于是疯狂买入。

相同的故事也在快手身上发生。快手今年 2 月在港股上市,抢先抖音一步,成为 “短视频第一股”。快手上市前夕,已经上市的 B 站股价大涨。跟蚂蚁和腾讯的故事一样,投资人对比快手和 B 站,觉得 B 站太便宜了。

每一次各种名目的 “第一股” 上市,就是给波澜不惊的湖面丢下了一颗巨石,让市场情绪变得亢奋,就连竞争对手也跟着从中受益。

然而,任何故事都有两面性。上市这件事情,上得好就是弯道 “超车”,上得不好就是弯道 “翻车”。而在实际情况中,翻车的概率要比超车大得多。

2019 年 4 月,曾孵化出张大奕的网红电商公司如涵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 “网红电商第一股”。当时直播带货火热,这算是个热门赛道。然而,如涵上市首日股价就破发,暴跌 37%。

当时市场上投资人的主流观点是,如涵的商业模式没有经过验证,如果不能持续孵化出新网红,这个模式就难以为继。2020 年 11 月,如涵宣布退市计划,私有化价格相比发行价跌去了 77%。

还有以大规模烧钱著称的二手车电商。2018 年 6 月,二手车平台优信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优信从和瓜子、大搜车的激烈角逐中杀出来,成为 “二手车电商第一股”。

然而,当时整个二手车电商行业的商业模式还处在争议中,投资人最大的质疑就是能否盈利。优信在上市前两年净亏损 50 多亿元,所以也有 “流血上市” 一说。果然,优信上市当天股价盘中两度破发,一周之内便跌破发行价。而曾多次传出上市计划的瓜子、大搜车,直到现在也没有上市。

另外,蚂蚁上市失败,京东数科受牵连;AI 四小龙前赴后继提交上市招股书,但时至今日都还在路上。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

所以号称 “第一股” 也是有风险的,因为没有成功的先例,没有可以对标的对象。“先驱” 弄不好就会变成 “先烈”。故事再美好,投资人不买单也是白搭。

某种意义上,“第一股” 在资本市场扮演的是一个试水者的角色。在 IPO 继续火爆、打新狂热的 2021 年,勇于下水吃螃蟹、争做 “第一股” 的公司越来越多。现在的局面变成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上市了再说。

这一方面是因为股市火爆,二级市场上的钱很多,另一方面,各大综合型的互联网公司基本都已经上市了,现在活跃的都是各大垂直细分赛道的公司,对于二级市场而言是稀缺的。

“上市第一股总有些稀缺性,其实要分的话,很多阿猫阿狗都可以做到细分领域的第一。” 国泰君安证券的一位分析师对深燃说。

所以,过去 “第一股” 上市能不能吃到肉,其实是看天吃饭,但现在的情况变成了:谁能先上市,谁就能先吃到肉。

当然,疯狂派对总会有结束的那一天,大快朵颐之后,往往会剩下一地残羹冷炙。但激进的创业者们总会认为,他们一定不是裸泳的那一个。

* 题图来源于 Unsplash,文中配图来源于 Pexels。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