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享誉江苏的兴化三国药
■/射水医叟 单健民
据《光华医药杂志》报道,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中央国医馆收到江苏省医政学院关于开展江苏出产国药调查的议案:'中国药物为世间有趣味而极重大之一问题,流传之久,则五千年之历史焉;服用之广,则有四万万之人口焉。产量不知其几千万石,价值不知其几千万金。顾截至今日,多数药品,尚未能指定其确切效用,显示其质量,聚讼纷歧。而反观西药入口之数,年有增加,金钱流出,年又不知其几百千万元也。应组织人员对全省国药进行一次全面地大普查 '中央国医馆副馆长施今墨先生对此极力赞同,并谓:'西医固科学的,但药太少,不足以济之。西药多用矿物,中药则动、植物莫不采用,以药而论,西不如中也。吾人不知医,亦不服药(指西医西药,编者注),不敢妄谈其究竟。唯曾有身尝之一二种中药,则深知其确有惊人之效。对国药之调查,实为当务之急 '江苏省医政学院师生暨各县医药卫生人员共同努力,经数月之调查,采集标本等,成绩斐然,并举办国药展览会,将所采集之标本陈列之。国药展览会盛况空前,陆世益在《江苏出产国药调查》报告中曾谓:'国药展览会陈列之国药,逐一记之,积稿盈尺,各县药材,亦尝计考,品类之繁,几疑置身川藏之郊尔。深愿医政学院,渐次化验,以致实用。兹将国药展览会中之所见各药,参以群书,揭櫫如左,藉供邦人之参考。而产量及市值,可以调查得其约数者,亦并详及焉 '
此次全省国药大普查,兴化出产之不少中药也列入江苏出产国药名录,其中薏苡仁、蒔萝、无花果三国药,被选送江苏省国药展览会展出。
茲就兴化三国药之药食史话,分别简述之。
郎是竿珠儿,侬是薏珠子。
自怜同一株,甘苦长相似。
--明.屈大均《薏珠子》
在桂林漓江伏波山,有一胜境名还珠洞,洞中平地宽若大厅,可容百人,有一石柱长丈余, 自洞顶垂下,离地仅寸许,称为伏波将军试剑石,石前有潭,清澈见底。日出时,潭水与日光相映,金碧辉煌。此胜境何以用伏波定名?
伏波将军即东汉名将马援。一次,他奉命平定南疆叛乱,南征大胜。马援凯旋时,带回一车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之薏苡,引种北国。不料,这件好事却招来了一起不白之冤。
《后汉书.马援传》载:初援在交址,尝饵薏苡实,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时人以为南方珍怪,权贵皆望之。援时方有宠,故莫以为闻。卒后,有上书谮之者,以谓前所载还,乃明珠文犀,帝怒。上书诬告马援搜刮大量明珠文犀的,是汉光武帝女婿,时任督军的梁松。他嫉贤妒能,素与马援有隙,便诬之搜刮大量明珠文犀,归于私宅。光武帝偏信此言,龙颜大怒,乃传旨追回授与马援的'新息侯印',将其遗体改葬于城西,宾客无敢追悼。后经云阳令朱勃,诣阙上书为马援辩冤,说'载之一车'的,确实是要用它作种子的薏苡而非明珠,这才使马援得以平反昭雪。为纪念这位廉洁奉公的将军,便有了'伏波山''薏苡明珠'的美称。历代诗人亦因之吟诗称颂他、纪念他。司马光赞诗曰:'佳实产南州,流传却山瘴。如何马伏波,坐取马兵谤。夫君道义白,复为神明相。厉气与流言,安能逞无状。'宋代梅尧臣《和石言昌学士官舍薏苡诗》 曰:'叶如华黍实如珠,移种官庭特葱蔬。但蠲病渴付相如,勿恤谤言归马援。'唐代白居易借用了薏苡的历史典故,表明对元稹所遭到不幸的同情。写了'人稀地僻医巫少,夏旱秋霜瘴疟多。老去一身须爱惜,别来四体得如何。侏儒饱笑东方朔,薏苡谗忧马伏波。莫遣忧愁结成病,时时一唱濯缨歌。'北宋苏轼屡遭奸侫进谗,《次韵和王巩》诗曰:'平生我亦轻馀子,晚岁人谁念此翁?巧语屡曾遭薏苡,庾词聊复托芎藭。'辛弃疾在《送湖南部曲》中也引用了这个典故:'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搏于菟。'表明他的去职是因为遭到人的诽谤。历代诗人对薏苡治病作用和服食方法的体会也多有吟咏。苏轼诗曰:'伏波饭薏苡,御瘴传神良。能除五溪毒,不救谗言伤。谗言风雨过,瘴疠久亦亡。两俱不足治,但爱草木长。草木各有宜,珍产骈南荒。绛帐悬荔枝,雪粉剖桄榔。不谓蓬荻姿,中有药与粮。春为芡珠园,饮作菰米香。子弟拾橡栗,黄精诳空肠。今吾独何者,玉粒照座光。' 唐代诗人李群玉亦诗曰:'不须留薏苡,重遭世人疑。瘴染面如蘖,愁薰发似丝。'诗中写一位被流放于南方的官员,湿地染瘴,劝其服用薏苡仁以健脾去湿。陆游诗曰:'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減雕胡美。大如芡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腹腴项脔不入盆,况复飧酪夸甘酸。东归思之未易得,每以问人人不识。呜呼!奇才从古弃草菅,君试求之篱落间。'
薏苡,一名解蠡,西番蜀秫,回回米,珍珠米,为禾本科薏苡属的种仁。清.黄宫绣《本草求真》曰:薏苡'味甘性寒。凡虚火上乘而见肺萎、肺痈。因热生湿,而见水肿湿痹、脚气、疝气、泄痢热淋、并风热筋急、拘挛等症,皆能利水而使筋不弛纵也。'《广群芳谱》载:'薏苡,可粥、可面,用米酿酒。性微寒、无毒,养心肺之良药。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胜湿、消水肿、治筋急拘挛,去干湿脚气。久服轻身辟邪,令人能食。根甘,微寒、无毒。煮糜食甚香,去蛔虫,心腹烦满及胸胁痛。叶,作饮,气香益中,暑月煎饮,暖胃、益气血。' 南宋诗人辛弃疾曾患疝气、少腹坠重疼痛、疝大如杯。服药无效。一日,遇道人嘱其服薏苡仁粥,常服不辍,经服数日即愈。清.光绪六年九月,慈禧太后患胸脘郁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大便稀、腹胀肠鸣,御医李德立以薏苡仁等八味药制成八仙糕,服了几天就康复了。对薏苡的养身治病作用,民间多以薏苡浸酒服之。《五杂俎》载:'京师有薏酒,用薏苡实酿之,淡而有风致,然不足快酒人之吸也。'《风州笔记》亦载:'蓟州薏苡仁酒,周氏第一,成氏次之,三屯营所造者更胜,清冽秀美,有色、香、味之表者。'宋.陈叟达《本心斋素食谱》谓:'团团秫粉,点点蔗霜。浴以沉水,清甘且香。' 亦可制作水团品尝。
薏苡米的营养价值很高,内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薏苡脂三萜化合物、富含维生素B1、氨基酸、薏苡素、淀粉等。
祖国医学认为,薏苡米性寒,入脾、肺、肾经,具有健脾、补肺、清热渗湿等功效。现代科学研究也证实,薏苡能使人体内的血糖、血钙下降,扩张肺血管,具有利尿作用。薏苡素能抑制横纹肌,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并能镇痛、解热。其薏苡脂,具有一定的阻止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因此,常吃薏苡米,可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临床上,薏苡常伍以其它药物治疗阑尾炎、急性尿路感染、肺脓疡、风湿性关节炎、肾炎水肿、肠炎、扁平疣、胃癌。
薏苡仁粥: 《广群芳谱》
薏苡仁为末,同粳米煮粥。日日服之,补正气,利胃肠,消水肿,治风痹,除胸中邪气,治筋脉拘挛,除消渴水饮。
薏苡米山楂粥: 有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适用于感冒、消化不良、腹胀泄泻等,经常服用,可降低血清胆固醇,改善冠状动脉供血。
薏米百合粥:能补肺益气,可用于小儿百日咳、肺炎后期的营养补助剂,亦可治老年性慢性气管炎。
薏米黄芪粥:可利尿益气,适用于慢性肾炎,病后虚弱,气虚盗汗等症。
薏米黄精粥:有益脾补肾之功,常用于高血压、慢性肝炎、肺虚咳嗽等症。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