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传播的民间传说证明——綦江500年“府”城隍

县级綦江,却多了一座500年的“府”级城隍庙

作者:山里妞

如果朋友们错过了前三期,请点链接阅读了解后再继续往下读:

一、引言

二、历史悠久的明朝牌坊证明

三、汇聚一起的明清古碑证明

四、广泛传播的民间传说证明

明朝某一年,皇帝和随从出来巡游,不知咋的被反贼知道了消息,派出一对武林高手暗杀巡游途中的皇帝。事出突然,皇帝的多数随从侍卫赶紧全力以赴对付杀手。皇帝的马受到惊吓,驮着他一阵猛跑。留下专职保护皇帝的几位侍卫完全追不上。

快马驮着皇帝跑了很久很远,直到跑不动了,皇帝才得以下马,牵着它走到一片茂密的丛林边时,大路分成了通往三个方向的三条,皇帝不知道该走哪条道。迷路的皇帝不知道该问谁,也不敢问谁,为了避开追杀保命要紧,只好牵着马走上往右面那条通往树林深处的道路。

走着走着,发现前面隐隐约约有个小村子。皇帝牵着马赶紧向村子走去。走到村口,他不敢贸然进去,怕中埋伏。只好在村口隐秘处观察,没看到村民,却发现村口边有一口井。早已经是人困马乏的皇帝口渴难耐,快步走到井边,井很深,井水清澈见底。皇帝赶紧拴好马,拿起井盖上的一只碗准备舀水喝。井沿离水面有点高,为了方便,皇帝就顺手把挂在腰间的宝剑取下放在井边。

皇帝喝完水,又喂了马。他不敢耽误时间,怕杀手寻迹追来,只好立即上马继续赶路。又走了好一阵,才来到一个小小的有些破败的土地庙前,庙旁还有一个打猎人的窝棚。这时天逐渐暗下来了,路也看不太清了。再看看前面,夜色下,茫茫的山连着山,看不到半星灯火。听着林中传来的不知道什么野兽的叫声,皇帝也不敢再往前走,于是下马进窝棚,准备等天亮再做打算。

站在庙前,皇帝借着微弱的月光打量里面,正前方不知道啥做的底座上有两尊泥塑的菩萨——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菩萨前面还有一个矮矮的供台,上面有残存的香灰和蜡烛油,再无其他。皇帝顿觉无趣,只好钻进窝棚。虽然又累又乏又饿,可是夏日的晚间蚊子实在是多,他很久都睡不着。

不知折腾了好久,才不知不觉进入梦乡。恍惚间看见一个穿着有些破烂的,身材矮矮的老者坐在他旁边,轻轻地摇着手上拿的那一把破蒲扇,为他赶蚊子扇凉风,皇帝感觉从未有过的舒服。

一觉醒来,天也大亮,皇帝钻出窝棚,四周一看,哪有什么老者。只有那两尊泥塑的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旁边还有一把破蒲扇,跟昨晚梦里的一模一样。

皇帝顿时明白了,原来昨晚是土地公公给他赶的蚊子和扇凉风。眼看时间不早,皇帝也要上马赶路,去找早就约定的地点与侍卫会合了,这时才发现宝剑不在腰间。他才想起了昨天喝水时,把宝剑顺手放井边了。皇帝心里想着,宝剑肯定找不回来了。不过还是心存侥幸,于是立即策马返回昨天村口的水井。水井旁边,那把精美的宝剑依然躺在那里。

皇帝拿上宝剑正准备离开,忽然又听到村外他昨天奔来的方向传来了阵阵马蹄声,他赶紧提着宝剑牵着马躲进水井边茂密的树丛中隐藏。等到那队人马走近,原来正是皇帝的侍卫战胜反贼后寻迹而来。一切都转危为安……

皇帝回到京城,想起这一路的惊险,仍然心有余悸。又想到土地公公的勤勉和土地公公管辖的那个小山村的淳朴民风,很是高兴,于是就把那个小山村的原名清涧沟赐名为青剑沟(正对城隍庙,往山的深处走1公里,即罗家林与新铺子中间),提拔那个土地公公为“监察司民城隍威灵公”,自然就把土地庙改建成为府级城隍庙。当然,这只属于荣誉城隍。

同样,孤证不立,历史上也有类似敕封。清代初年,皇帝加封北京、南京、西安、福州四地为“都城隍”,作为大区总管。光绪十七年(1891年),台湾的新竹府城隍庙就受敕封为全台唯一的都城隍庙,光绪皇帝还旌赐了“金门保障”匾额。

文至最后,回归我綦江丁山四角村虎脑山凤翔院,因为京城来的皇帝曾落难于此,并敕封城隍,当地老百姓也把这个城隍爷尊称为“京城隍”。

后来,明万历六年,里人帅福智为城隍爷捐资塑金。金、京谐音,綦江人也分不清前、后鼻韵,后来就讹传为“金城隍”了(徒友@海纳百川 提出了是否因为陕西凤翔府城隍爷在世时姓金而来的可能性,綦走目前没能力去考证,只有留待读者朋友帮忙了)。

附近居民,现年70岁的殷明华老人还告诉綦走团,嘉靖年间重建城隍庙的高、帅两人祖坟就在丁山四角村虎脑山凤翔院附近,至今保存较好。附近还有“未成虎(音māo,未成两字横排在上,虎居下中)坪”的来历及“要想官上升官,出门就要看到琵琶山”等很多围绕“凤翔院府城隍”的引人入胜传说。綦走期待,有更多的有心人参与进来,辩证吸收乡间过往,留住我们乡情记忆,传承我们乡土文明!(全文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