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余华、学者刘擎等现身中高考冲刺活动
2021年3月10日,某教育辅导机构主办“中高考冲刺”的主题活动,邀请了数名国内著名知识界人士,为参与活动的家长讲授帮助孩子冲刺中高考的技巧和建议。这其中就包括颇负盛名的作家余华,以及近期因参加综艺节目《奇葩说》而爆火“出圈”的哲学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刘擎。
某微博大V转发余华参与活动的照片,评论道:“文学已死”
相关图片及视频在网络传播后,引发网友较大的关注与讨论。作为作家、学者,他们现身一场教育辅导机构的活动、讲授与自己专业并无太大关系的内容,是否合适?
让我们先来看看,在这场引发关注的教辅活动上,作家和哲学学者都讲了些什么。
余华:“多准备好的句子和细节,这是通用的”
余华演讲现场
“把声音挤进喇叭狭窄的管道,吹出来的声音才会响亮。精锐辅导就是帮学生把知识重点挤进喇叭的管道,然后在中高考的时候把它响亮的吹出来。”
余华的演讲题目为《如何在中高考写好作文》,在演讲中提及子女教育时,他如是说道。整个演讲过程中他基本照着写好的稿子念,因为“不写稿,就不知道说什么”。
他认为,高知家长可能懂得某学科,但未必懂教育,在升学期,应该有针对性、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学习力去辅导孩子。余华表示,虽然他没做过中学老师,但曾做过学生作文竞赛的老师。他发现,语文老师们浏览作文速度非常快,“他们不一定能细读全文,但是他们有一双火眼金睛,专门看作文闪亮的地方。所以,如何写出亮点至关重要。所以,写作要根据阅卷老师习惯来。”“写好作文不容易,需要老师的指点和课外辅导。”
之后,他传授了写出至关重要的亮点的技巧,即在日常积累一些好句子,往往高分作文的第一句话的都是好句子。中间再出现一两次好句子就够了,哪怕语言不通顺,也能拿高分:
“我就希望孩子们准备作文考试素材,多准备好的句子和细节,这是通用的。这样甚至能拿到90多分。”
刘擎:学习的重点是开窍
刘擎演讲现场
“我站在这个地方,是来为精锐高端站台,这是肯定的,不用掩饰这一点。但是,如果我不同意它的理念,我绝对不会这样做。因为知识分子的一种道德与智识的思想的真诚,这是第一位的,最高的原则。”
在这场活动中,刘擎第一个出场,可能他也感觉到了自己现身这场活动的“异常”——或许他也预料到可能由此而带来的争议,在演讲的开始他讲了上边这段话,在场或不在场的听众,或许可将其视作一种提前的解释。
活动后刘擎教授发布的微博
在演讲中,刘擎从兴趣、竞争的乐趣讲起,他认为应试教育最大的毛病就是毁了考试的乐趣。考试是一种可以试错、修改的竞争性的游戏,因而考试并不是天然的压力。兴趣爱好是学习最重要的动力,每个人是不一样的,因此要因材施教。正因为认可精锐教育的师资和教育理念——一对一的培训,辅导老师可以作孩子的朋友;精锐教育的老师可以帮助孩子看到试题的本质,提升效率,以摆脱题海战术,进而让考试变得像竞赛一样好玩。
最后,刘擎教授以自己大学时代在一位先生的帮助下,一下午弄懂线性代数的经历为例,再次强调了学习的重点是开窍——而精锐教育,就可以帮助你的孩子开窍。
各方争论
“余华教人写作文,就好比张艺谋教你拍抖音”
“应试作文跟写作完全是两个领域,余华真的能讲好中小学作文吗?”
“文学已死”
“然而余华老师本人两度高考落榜…”
“余老师还真不一定能讲特好,也许还不如一些中学和培训机构里的老师,毕竟术业有专攻,大家方向不同”
关于这场演讲所引发的争论,归纳起来,主要就是以下几点:
1.以批判、独立思考著称的知识分子能否参加这类商业活动;
2.他们适不适合讲授应试内容。
3.更重要的一点,上述学者所定义“教育”,教育政策制定者所定义“教育”,而他们所面向的“听众”所定义的“教育”,究竟何者才是更需要的“教育”呢?
这些问题见仁见智,各有所取,更可能会越辩越不明。
除上述批评之外,也有不少表示支持的声音。例如,有观点认为像余华这样的文学顶流作家进校园,虽然不一定能够撼动整个语文教育体制,但是至少能够注入一些新鲜血液。选择参加活动是他的自由,也无可厚非。
而哲学学者刘擎在过去以学者、知识分子的身份被人熟知,他一年一度的西方思想年度述评更是广受赞誉、是许多研究思想史的学者的年度必读读物。在课堂上,刘擎强调“人不是任何发展的工具”,要警惕人的异化,他也谈论米兰·昆德拉以及知识分子的媚俗。
作家宗城在一篇讨论综艺节目是否会让知识分子媚俗的文章中写道,“以刘擎为例,联想到罗翔、项飙等学者参与综艺节目,实际上我们会发现,知识分子完全可以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同时提高综艺节目观念的水位”。
那么,当一个哲学学者出现在了教辅活动的现场,他是否有可能提高这档“节目”的观念的水位呢?
在这一事件广受热议之时,一位文化学者也在朋友圈写道:
教辅、教育培训特别是在线教育水深。昨天看到余华讲“如何在中高考中写好作文”的照片刷屏,当时怔了一下,这其实并不是他擅长的题目,而且据说他此生唯一讨厌过的作家就是鲁迅。深夜才留意到那是培训品牌“精锐教育”3月发布会的一个环节,接这么大一单广告(进账或可超过《文城》版税)并没有丝毫法律上的瑕疵,可还是免不了为先锋作家难过一晚,印象中这个前牙医心气很高的。
……
可在广告投放主和资本眼里,根本没有请不动、请不到的广告代言人,只是开价后多加几个零的区别而已,而小农思想要遭遇的一个嘲讽是,大家都是出来“卖”的,谁有资格看不起谁呢?卖得起好价钱才牛啊。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人们历来对读书人——古时的士大夫、今天的知识分子们抱有高于常人的道德要求,也即所谓的“文人风骨”,而在这一群体中的大多数也仍旧以此标准自期。
而为一直饱受知识分子们批评、为应试教育而生的教育辅导机构站台,或许恰如刘擎教授所预料的,人们会觉得矛盾甚至不可思议。比起他们是出于理念上的认同而来,人们更愿意相信这是金钱的“魔力”;比起乐观地期待他们会为这场“冲刺”活动带来新鲜血液、提高活动水平,人们似乎更感到某种理想幻灭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