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铁霖:呼吸是歌唱的根本
歌唱呼吸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动力,也是根本,要想取得好的声音,必须有好的呼吸支持,否则将无法歌唱。
有人讲:“歌唱就是呼吸”。古人也说:“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从古到今,凡是从事歌唱艺术的都很重视呼吸。
我在教学中一般不搞单独的气息练习,而是在训练声音的同时,根据学生情况整体地处理呼吸问题。我国戏曲在训练中对气息也想当重视,如:运气、偷气、换气、压气、歇气、抽气、气口等等,有的是演唱内容需要,与表演情绪溶为一体的。
不管如何,气息要吸的对,唱时要善于应用和保持。目前我所知道呼吸可大体分三种,即:胸式、胸腹式和腹式,我在教学中主张使用腹式呼吸,因为它吸的深,吸气时没有声音,动作小而灵活,对胸部僵、喉咙紧有放松和缓解作用。
一般情况下,歌唱中,气很容易吸的多而满、搞不好就僵了,反而无法正常地歌唱。我认为歌唱中的气息一定要在积极而放松的状态下吸,所谓积极就是兴奋向上,放松是指叹气向下,歌唱的呼吸很像在睡眠中的呼吸,既放松又均匀,它正是腹式呼吸状态,可以用这个感觉来体会一下是有益的。
下面讲一下我在上课时是怎样要求学生呼吸的:
一、“叹气式吸气”:我们知道,叹气状态是向下的,又是放松的,这是符合歌唱的气息要求的,所以,采用先叹后吸,叹到那就从那吸,唱的过程中注意保持叹的状态,每个乐句都要如此,形成良性呼吸循环,歌唱中就可克服气浅、气僵的问题了。
二、下支点“吸气法”:前面在“反向提法”中讲到“下支点”,它正是在横膈膜处(中山装的第四个扣子处)也是我所指的腹式呼吸的位置,在吸气时,感觉直接在“下支点”处吸,而没有通过鼻、口、气管似的,每次吸气都要这样做,就可以做腹式呼吸的吸气状态了。
当然我所讲的感觉并不是真的那样,它只能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吸气那有不通过鼻、口、气管的呢?所以在启发学生中要说明这点,感觉教学只是用感觉、假设和比喻来达到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的启发手段。
三、“闻花式的吸气”:这种吸气方法,也是可以应用的,因为闻花式吸的深,没有声音和明显的动作,也容易体会和掌握,只是在闻花吸气时、不要把嘴闭得太紧,会影响进气的速度和灵活性,在吸的同时,嘴要自然张开与鼻同吸为佳。
四、“高位置吸气法”:前面“吸气提法”中谈到“怎么吸就怎么唱,吸的状态就是歌唱的状态。所以,吸气时要注意高位置的吸气状态,在吸气过程中,似乎气息是通过鼻子和口腔上牙、上腭处到横膈膜处的,所以在演唱时可按吸气状态原样去唱,即可达到高位置和深的气息为一体的声音。
如果在吸气时位置低,似乎是贴着下牙、舌面,只用口腔吸的,那么必然气吸的浅、有动作,有声音,用这样气息唱出来的声音,肯定是横、白、浅、紧、音域狭窄、很难解决高音问题。以上所提到的吸气方法,是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具体存在的问题而采用的不同提示方法,各有各的效果,只要对症下药,因人而异,就会达到预期的目的。
五、歌唱中的气息应用和保持:前面讲了歌唱中的吸气方法,吸的对头是唱好的第一步、也是关键,它关系着整个的歌唱状态是否合理。吸的不对,唱的肯定也是错的,但是吸的对了,不善于在歌唱中应用和保持,也等于是错的唱法。
经常有的歌手在演唱过程中感到气短和不够用,越唱越憋,很吃力,这与不会运用气息和保持气息有关,有的人虽然吸的很深,一唱起来,气就上来了或是都跑光了,针对这个问题,我在训练中采用两种办法:
(一)演唱中保持吸气状态:在向外唱的同时始终保持吸气状态,形成内外对抗,它不仅可以保证气息的深度,又能使歌唱时气息均匀、流畅、持久。用吸气状态唱,只是一种感觉,其实谁也不可能在唱的过程中还能吸进气来,但是就用这个感觉就可以达到保持气息的目的。它能保证声音与气息的平衡,还能使气息保持深度和畅通无阻。在演唱过程中气息越是不够用,就越是要向里吸,问题就可以缓解下来。在客观上听,气息有用之不竭之感。
(二)演唱中的叹气状态:一般在演唱中出现气不够用、气短或憋气现象,这与气僵和气浅有直接关系。解决的办法最好是放松和叹气,叹气是我们生活中的习惯动作,每个人都会,也好掌握,我就是用这个感觉启发学生把气放下来,并保持这种状态歌唱。气息不仅有深度,也自然、放松、流畅。气僵和气浅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当然,憋气和气不够用或气短的毛病就不存在了。在使用叹气状态演唱时,要注意声音不要脱离呼吸,否则就会声气脱节,难以保持住呼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