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碰美的旋律
倚弦为歌,歌者若何,宫羽种种,扣指婀娜。
1685年3月的一天,在德国中部图林根州小城艾森纳赫,一个家庭迎来了一位新成员的诞生,他就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巴赫家族是地地道道的音乐世家,其父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手,这使得小巴赫有着与生俱来音乐天赋。
然而生活对于这位有很高音乐天赋的孩子并不算太好,或许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吧,种种的生活遭遇使得年青的巴赫走上独立生活的道路,并最终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和不懈的追求,成为音乐史上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其在后世被称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
巴赫的一生留下很多精彩而且艺术价值非常高的作品,包括钢琴,大提琴,小提琴等,这些都体现了巴赫在音乐上的天赋和在音乐上艺术性的高度。
巴赫所创作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为后世所津津乐道并且被很多演奏家所演奏过,这其中我们较为熟悉的就是马友友演奏的版本。
对于弦乐,我有一种莫名的好感,这种好感来源于对声音的渴望,对音乐背后故事的探寻,以及对感受其中每个音符的波动。
大提琴是管弦乐中次中音或低音弦乐器,是弦乐器中较为年轻的成员,结构中包含较大琴身,令琴弦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得到足够的共振、叠加,这样大提琴所发出的声音会给人以沉重而浑厚的感觉,虽然在结构上与小提琴相同,但产生声音确实完全不同的。由于大提琴的音色特点,在乐队演奏中其一般会担任不同的角色。在中音部演奏时能够表达深沉而复杂的感情,特别适合演奏抒情的旋律,而到了低音部时,则会发出沉重的叹息,在柔情与雄壮之间灵活的切换,当多把大提琴共同演奏时,那种美妙的旋律,会令很多交响乐队其他乐器相形见绌。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BWV1007-1012)是无伴奏乐曲中最早闻名于世的典范,其中演奏较多且最为熟悉的是Suite for solo cello No. 1 in G major, BWV 1007
我们在很多场合都听说过,咖啡馆、西餐厅。
这首曲子的代入感非常强,并没有像其他现代的曲子或者歌曲般有很长的铺垫。随着一声半弓低音的运弓将我们领进了温柔而美妙的旋律之中,开始节奏会有些缓慢,使我们仿佛置身在天空中,脚踏着如浪花般的云朵漫步在云端。随后节奏逐渐加快,节奏变得欢快起来,音调也逐渐的升高。这是那种大提琴独有的魅力,独有的音色,没有多余伴奏,只有琴弓,琴弦交织在一起,在演奏家的手上散发着无尽的魅力。在乐曲末段的时候旋律在快与慢之间来回转换,最终悠扬的结束了整个乐章。仿佛那只是短暂的休止符。
整首曲子就像一篇散文或者说是散文诗一样,没有小说那样引人入胜的复杂结构,令我们迷失在其中,有的只是作者对于大提琴自我的诠释,每一次弓与弦的交织都咏出一句动人的诗句,简洁、明快而又层次分明。
与大气磅礴的交响乐不同的,这一组曲的最大特点就是只单纯的用大提琴的不同音域来展现动人的旋律,琴弓灵活的在四条琴弦上来回切换表达不同的情感变化,但依然围绕着诗一般结构,这也是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带给我们最大的心灵感受。
翩翩涟漪舞婆娑,岚裳青裙似勾勒,眸中倒影映笑靥,纤手如羽化天鹅。
声明:转载请务必注明本文来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