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贿赂差吏,「石壕吏」新解
公元755年岁末,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史思明联合发动兵变,15万兵马借口“忧国之危”讨伐宰相杨国忠,安史之乱爆发!
唐玄宗此时已经年迈,有点儿过于相信自己的帝王之术,甚至认为安禄山不会造反,毫无准备仓促之间应战,异常被动,战局对唐军来说十分不利。
经过几场血雨腥风的战斗,朝廷军队终不敌,退守潼关,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高仙芝采取了正确的战略部署,退守潼关不出,赢得了战机。可唐玄宗对敌情判断失误,而且又听信了小人谗言,枉杀封常清、高仙芝两位大将!之后由兵马大元帅哥舒翰镇守潼关,但由于宰相杨国忠背后谗言,被迫领兵出关。被安禄山设计伏击,20万军队只剩下8000余人逃回,损失惨重,这也是中国战争史上比较出名的一次伏击战。一次一次的错误指挥,导致唐王朝风雨飘摇,山河破碎。国家面临灭亡的最后危急时刻!
公元758年为了平息战乱,郭子仪等九位节度使率兵围攻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战斗进行比较顺利。没成想史思明前来支援,唐军大败,兵力更是入不敷出,捉襟见肘,各处男丁均已被征用入伍!战争造成的人员伤亡是巨大的,兵源的补充成了很大的问题,于是就出现了到处抓壮丁、征兵役的局面。
公元759年的冬末正寒,正是伟大的诗人杜甫流年不利的时候,这时他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参军,由洛阳出发,风餐露宿赶赴上任地。这一天,天色阴沉,冷风透骨,太阳已经快落山了!杜甫走在荒凉的大街上,客店都已经倒闭了,无处住宿。正无奈之际,眼见一家农户炊烟刚起,便去借宿一晚。这是十分穷苦的一家人,一对年迈的老夫妇衣衫褴褛,一个寡妇衣不蔽体,还有她怀里的瘦骨嶙峋的小孩子正在不停的哭泣。善良的一家人接待了他,杜甫给了他们一些银两,买了一些下酒菜和老汉喝起酒来!老汉很激动,说几年都没有沾过酒了,很久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饭菜了!
但吃饭时,一家人时不时叹一口气,紧皱的眉头一刻也不得舒展。“家里的日子十分不好过吗?”杜甫问。“连年征战,本来就已经很苦了,粮食还都被土匪官兵抢走了,吃饭都成问题,勉强度日。”老汉无奈地说。又和老汉聊了一些当前形势,得知战乱已经让这个城镇破碎不堪,百姓的生活异常艰难。听了这些话,知道了这些仓消息,以及一路以来的所见所闻,杜甫十分的伤感,内心深深的自责,身为朝廷官员面对此情此景,却毫无作为!饭后,杜甫由于赶了一天的路十分疲累,躺在床上却辗转反侧,久久难眠。半夜,外面大街上一阵吵闹,吵闹声让杜甫好奇发生了什么?老妇人一个激灵就醒了,老汉醒来之后匆匆地披上一件破旧的衣服,从后院翻墙就逃走了。只见老妇勿勿地打开屋门,来到院子里。突然之间大门被踹开了,本来就已经破旧的门彻底坏了,一群差吏夺门而入。“你们家还需要一个人去当兵,快点把人交出来。”差吏恶狠狠地说。“大人我们家真的没有男人了,您就大人大量放过我们家吧!”老妇人苦苦哀求道。差吏见老妇人不打算交出人来,便要硬闯进屋抓人。“大人,我有三个儿子在邺城驻守,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我的两个儿子已经战死了,我老伴早已经去世,就剩下小孙儿和儿媳了,真的没有男人了。”老妇人拦在差吏前面。
“滚一边儿去,今天你们家必须交出一个人来,不交我就把你们全部抓走!”差吏吆喝着随手就把老妇人推翻在地。这时候杜甫赶紧出来,还没等说话,差吏上前就扣住了杜甫。“这不是男人吗?带走带走!”“放开我,为官者就这样胡乱执法的吗?”杜甫大喝道。“我们已经查过,家里还有一个老头,必须跟我们去服兵役,否则按律处斩。”差吏恐吓道。“他只是借宿在我家,与我们没有关系,不能抓他。”老妇人急着说。“带走,胡说八道!骗谁呢?”说着老妇人爬起来就要上前救杜甫,虽然她知道自己救不了。这让杜甫很是感动,能为这么一个陌路人奋不顾身冲上来难能可贵!“我是华州司功参军,放开手,你们这样乱抓人有没有王法?”杜甫怒道。“谁也不行,前方战事吃紧,必须得有人去服兵役,你说是谁就是谁了?拿出你的文书凭证来!”差吏似乎不吃这套。杜甫摆脱开差役的双手,无奈拿出自己的官书行文。看着嚣张的差吏,杜甫热血沸腾,恨不得拔剑斩之。“大人,多有得罪!”查看了官方文书,差吏的态度好转了许多,不再气势汹汹。旁边的老妇人并没有想到这个普通的人却是一个官员,没见过穿着这么普通的当官的,为人还这么和善!“进屋去搜,必须把人带走。”差吏根本还是不把杜甫放在眼里。杜甫思来想去,这个小地方也不在自己的管辖范围之内,自己也管不了这里的事情,眼见这家人的遭遇又不能不救。
只能采取别的策略,为官这么多年来,一直不屑于官场行为,今天却要改一改了。于是他对其中的领头差吏委婉说:“小兄弟,过来说话。”来到隐蔽处,杜甫拿出怀中的一些银两,塞到差吏的手中。“看这一家已经有两人为国捐躯,全家已经孤苦无依的情况,就通融一下吧。”杜甫其实很不屑于自己这种行为。“这我们太为难了,按名册抓人,不然我们回去也没法交差。”差吏掂量着手中的银两,有些舍不得的样子。两人在这边交涉了好长时间没有结果,就吵了起来,声音越来越大。这时老妇走了过来,果断地说:“不用吵了,我跟你们去吧,还能做一些饭菜,也能够为死去的儿子报仇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还请大人同意”杜甫惊异老妇的想法,也是一个无奈的办法,必定做饭比老汉前去冲锋陷阵要安全的多。差吏哼了一声,似乎勉为其难似的把老妇带走了,杜甫的银两也带走了。寡妇母子抱团一起痛哭起来,凄惨的哭声在空中弥漫,在疾风中消失⋯
悲愤交加的杜甫告别老汉,这时感觉自己特别没有用,面对如此局面,却无能为力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反而老妇倒是很清醒,为了老汉能够继续劳作维持好这个家,义无反顾去充军,有足够的胆识与魄力!正是见识了国家的动荡,百姓的疾苦,差吏的蛮横无理,满腔热血的杜甫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是《石壕吏》,并创作出了无数的脍炙人口的诗歌,控诉这个黑暗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