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特稿·散文卷⑥】春天的故事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抗疫特稿·散文卷⑥】

武汉“封城”已经32天,一名当地小学生用画笔画下了心中的武汉。

“我觉得封城给我的印象就像一块冰,把武汉冻住了。不过,有许多人已经用自己的体温,去融化这块冰。”

——五(3)班程彦逢

谢谢你们,向每一位用自己的体温融化这块坚冰的英雄致敬!

2020年的春节,“新型冠状病毒”抢占了世人关注的焦点。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中,抗疫一线的感动无处不在。为此,我们组织了全国一大批文学工作者,以文字记录着抗疫之旅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中国人面对磨难时的坚韧与顽强,记录下这可歌可泣、真实流淌在人心间的每一个瞬间……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我们在行动!

策划/李 一

执行/蓝 岛  宋 兵

上榜稿件

1

■李永海/战“疫”有我

■任迎春/暖心的早餐

■单泽法/最美的背影

■惠军明/春二月里来忙网课

■宋   扬/父亲戴上了口罩

■刘耐岗/你就是那盏温暖的灯

■孟宪春/我的别样春节

■赖扬明/我是楼道管理员

■张凤伟/春意盎然时,你会更加美丽

■炜 子/一衣带水豫鄂情

李永海

总以为,春天会轻易来到;总以为,枝头会自然着绿;但庚子年关,终于使我明白,春天的明艳,是沁透着,严冬的惨烈;枝头的璀璨,是饱蘸了岁月的苦水……

2020年这个春节,时间似乎凝固了。新型冠状病毒疫“魔”肆虐,如同一根钢针,扎在我的心上,疼痛不止……此刻,我不忍心说出愿逝者安息的话语,多么渴望给活着的人重拾希望的春天。

庚子年的疼痛被抽离。

刻不容缓啊。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不禁想起了2003年的“非典”。那时候,我退伍回乡参加税务工作刚从基层税务所调入县局办公室不久,每天负责疫情信息报送工作,在万众一心共同奋战下,“非典”最终被战胜。十七年后的现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华夏大地肆意横行……我们中华儿女,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全力抗击疫情!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当疫情来临,总有“逆行者”的身影,总有温暖人心的力量。

84岁的钟南山院士、73岁的李兰娟院士等带队战斗在疫情一线。

心中有天下,眼中有苍生。

你们来了!

因为你们是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因为你们是英雄的人民子弟兵,因为你们是抗击疫情的逆行者。

没有丝竹笙歌,胸膛里跳动着悬壶济世的责任;没有豪言壮语,眼神里倾泻着无私奉献的坚毅,你们奔赴疫情前线的身影携带着大美和希望的闪电。

因为你们懂得,义不容辞!

致敬,最美逆行者,武汉挺住!中国挺住!

共同战疫,中国加油!

信阳毗邻武汉,同属于疫情重灾区。我们县里防疫指挥部紧急研究部署、迅速确定了战时防控措施,将全县各乡镇、村街、社区、机关院落、住宅小区分别派人设卡值守,进行封闭式管理,严防严控,同舟共济,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当前,共克时艰。在我们这里,街道上、村委会的大喇叭不停地重复播音:“各位父老乡亲,不要串门,不要聚会,远离病毒,控制疫情。”、“疫情防控期间,不要出门,请大家遵守规矩。我们这里没有火神山,也没有雷神山,如果你要出门,只有抬上山!大家老实待在家里,别出去,别让大家的努力,前功尽弃。”……

在小城固始,不管是城区乡村,还是街道社区,一切都有条不紊。隔离观察、戴口罩、消毒、勤洗手、不出门、不串门,宅在家,大家彼此心照不宣,都在积极响应,齐心协力抗击疫情。

疫情袭来,在党旗的召唤下,我这位有着20多年党龄来自税务系统的党员,怎能缺席?于是,我自告奋勇到社区报名。据该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国平介绍说,我是他们社区第一个报到的党员志愿者。就这样,我毫不犹豫冲上社区防“疫”第一线。

像战士,毅然开赴战场。那天,我写上这样一句话,母亲,我把指纹留下了,像盛夏的树叶,留下了脉络,我必须向着阳光生长。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如果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我们这儿疫情防控任务艰巨,按照社区统一编排,我和社区人员一起,佩戴党徽,带上红袖标和特制的工作证,每家每户上门摸排,凡发现发烧、咳嗽、呼吸困难症状的疑似人员马上送往指定医院检查确诊,集中治疗;凡来自湖北、武汉等敏感地区的人员,一律要求隔离医学观察14天;凡接触过以上地区人员或有以上地方旅居史的,一律居家隔离观察14天;对于正常户,除公职人员凭通行证戴好口罩出门上班、开展防疫工作外,其余居民居家防疫。挺住意味着一切……

凝心聚力抗击疫情。在当下,这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志愿服务的固始县秀水街道办事处二里井社区卡口多达53处,而社区工作人员不足10人。为弥补社区执勤点人员的不足,我主动请缨到该社区的瓦坊居民组西关安置小区路口的卡点值守,该小区住户多、人员成份杂,原有9个进出口,因为防控需要,只保留一个进出口,这是瓦房居民组13个卡口最重要的执勤点。我和县自然资源局的郭自明、水利局的王平、卫健委的彭中国一起,我们四人不知疲倦地给小区进出人员测量体温,登记姓名、住址、联系电话、进出事由,宣传防疫知识,并且不厌其烦地对来往的老年人劝说道:为了避免新型肺炎感染,请您谨记:勤洗手,外出佩戴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这些天,每天从早上8点到下午6点,全天候值守,不埋怨、不叫屈。

从西关安置小区路口卡点进出的人员有辖区内的社区居民、机关单位的公职人员、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陪读的城乡家长、还有个体经营者……五花八门、林林总总,人流量、车流量都大,情况复杂,值守的我们丝毫不敢松懈……绝大部分进出人员都非常配合工作,主动接受测温、登记,并表示感谢,解释不得已出门原因。也总有那么几个不听招呼、不配合工作的人,拒绝测体温,见到我们,甚至跑得比兔子还要快!他们的理由是,对自身健康有绝对把握,倒是我们工作人员,一天接触那么多人,是危险分子,所以要离我们远点!

的确,一天下来,我们往往接触的进出人流车流量多时达300多人次,登记簿登记的名字满满一大本。为了妻儿的安全,进门前,我先摘口罩、脱外套、酒精消毒,然后进门立即洗手、洗脸……好在,家中的娘俩很理解我,让我始终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值守卡口。

转眼,下沉到社区卡口值守已有很长一段时日了,每天连续工作好几个小时已成常态。不得不说的是,在此期间,我的二伯父等2位亲人先后去世,我强忍住悲伤,向着亲人离去的方向跪拜,遥祭亲人。在寂静无人时,我情不自禁会翻看着手机,翻出里面的照片,眼泪浸满面颊。在疫情防范关键时期,我能做的,唯有如此。

疫情一日在线,我始终在岗。

夜空有星闪烁,小区卡口有人在守候,我们志愿者就是那守夜人,仰望星空。

党员啥样子?战时显风采!不讲条件,始终冲在一线。税务党员志愿者队伍很给力!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对我们信任的目光,让我们信心满满,激情满怀。

生活在武汉的著名作家方方,是一位有良心的作家,她在疫区为疫情发声:岁月在灾难中没有静好,只有生者的向死而生。

坚韧,献给每一位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志愿者。因为我平时喜爱写作,利用休息时间,先后写出了《河南固始税务:党员志愿者战斗在抗“疫”第一线》《抗击疫情始终有我们》等,这些文章出现在人民日报网、凤凰网、中央广电总台、中原融媒等主流媒体……

“辛苦啦!”微信里发来我的领导——固始县税务局局长王军的亲切问候。他多次通过微信让我多保重,并叮嘱我:“在卡口值守时,一定要做好自身防护。”同时,他又派副局长高磊、胡广刚,深入社区防控点,一一看望每个在卡口执勤的税务党员志愿者。所有的点点滴滴,都充满着领导对我们的关心、爱护。

一束阳光冲破迷雾,刺穿雾霾,灰暗终会颓然散去。你看,春意在空气中涌动,嫩芽在枯枝上滋滋生长,花苞在努力挣开束缚,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天。

没有哪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哪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寒冬终究会过去,春暖终究会来临,明媚的阳光终究会照耀乾坤大地,阳光和春天终会被时光虔诚捧出。

山河一笑,春暖花开。我们终究会迎来全面战胜疫情的那一天,迎来百花盛开、姹紫嫣红的春天。

作者简介

李永海,河南固始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国作家》《当代》《青年文学》《解放军文艺》《北京文学》《散文百家》《奔流》《读者》《散文选刊》《大观·东京文学》《牡丹》等,部分作品获奖并被转载。出版有作品集《真情有约》《轻描淡写》《借我一双慧眼》《落花共撑一把伞》《眷恋》等。现任国家税务总局固始县税务局秀水税务分局局长。

任迎春

一座宽阔的砖条石房子,屋后一座山,房前一片宽阔的田园和菜地,还有一条平坦的35省道公路。可见,这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地方,蕴藏着靠山吃山的独特优势。缙云县双溪口乡平坑口自然村74岁俞爱莲奶奶和老伴,就居住在这样一个环境宜人的地方。

俞奶奶家中的子女都已各自成家了,平时就是她和老伴俩在家的,老伴是个铁路退休职工,2019年秋天不慎摔倒后,得了脑中风,行动不便,老伴的生活起居就是她一人照顾的。自从老伴中风后,下雨的日子里,俞奶奶的任务,就是在家里细心的照顾老伴生活起居。阳光出来时,俞奶奶就会用推车把老伴推到家门口去,晒晒太阳,看看四周风景,陪着老伴说说话,聊聊天,当然,也会注意门前省道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就是在与老伴相信依为命的日子里,俞奶奶这个品性如山一般质朴、水一样柔情的老人,更加体贴人,更能体谅生活不便的人遇到的困难。

2020年1月24日,农历大年三十这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为保障村民安全,缙云县在省道路公路边上的双溪口乡平坑口自然村设立了丽水市际疫情防控监测站,缙云公安执勤人员联合县医务、路政、综合执法、乡政府的工作人员,24小时对过往车辆进行劝导排查。

2020年1月25日,农历庚子年正月初一,天空中下着绵绵细雨,天地间刮着瑟瑟寒风,让人感觉分外阴冷。这天,俞奶奶心里就牵挂着这些工作人员,她觉得他们真辛苦,这大过年的,不能在家里跟家人一起开开心心过节,却要一天24小时,轮流在寒风冷雨中检测来往车辆。这天下午,当俞奶奶听说,由于监测站地处偏远,附近没有任何商店,条件艰苦,大年初一清晨,工作人员的早饭就是用泡面、饼干、面包等食物简单对付一下时,她心生一个念头,就是每天要为这些工作人员动手烧制早餐。

俞奶奶是个想到就会动手去做到的老人,正月初二凌晨5点左右,她就起床忙活开了。俞奶奶做的早餐就是做她自己最拿手的套餐:白米稀饭+馒头+咸菜。俞奶奶做早饭时,非常用心,白米稀饭是放在大铁锅里,用柴火慢慢地熬制成的,熬得又稠又香。咸菜都是她自个平时制作的各种拿手好菜,如腌制白菜、咸制萝卜干等,这些小菜加入猪肉炒制后,变得活色生香,非常美味。馒头是每天动手制作后蒸熟的,做得又大又软。每天早餐做好后,俞奶奶就以最快速度,于7点准时把早餐送到观测点去给工作人员吃。等大家吃完后,她将所有餐具自行带回去清洗干净。

每天早上7点,在寒风冷雨中工作了一个通宵的工作人员,吃到了俞奶奶烧制的早餐时,特别温暖与舒心,因为这是缙云当地最古老最有地方特色最受人们喜爱的早餐,每一种食物都很熨慰当地人的胃口。

俞奶奶是个做事有恒心有毅力的老人,她这早餐从大年初二(阳历1月26日)开始,一直烧到农历正月廿五日(阳历2月18日)疫情防测站工作结束,整整24天。

每天,全体工作人员吃了俞奶奶早餐之后,身体暖和,心情舒畅,浑身充满了活力。自然的,俞奶奶的爱心很让工作人员感动。缙云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舒洪中队的辅警徐宏超感慨地说,大家非常感谢俞奶奶这种爱心关怀,年纪这么大的老人,每天早早起来做好早餐,准时送来,让他们这个偏远卡点的工作人员,一大早就吃上热乎乎的早餐。“她这么大年纪,还这么关心我们这些晚辈,这份情谊让我们更有信心赢得这场'战疫’!”徐宏超激动地说。

面对着大家的赞赏,俞奶奶的回答朴实动人:“你们这些工作人员为了我们,在这么冷的天日夜守着卡点,我给你们做点吃的是应该的。我不辛苦,你们才辛苦。”

凡人善举有回报,俞奶奶付出爱心得到赞赏。2月20日,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第二期“战疫英雄榜”评选结果出炉!这个缙云74岁俞爱莲奶奶以最高票当选,荣登本期“战疫英雄榜”榜首!

2月22日,俞爱莲奶奶欣喜地告知笔者,中风后连路都走不了的老伴,非常支持她这一爱心善举,2月20日,得知俞爱莲奶奶荣登 “战疫英雄榜”榜首,老伴非常开心,2月22日竟然能走路啦!这真是善有善报。

(注:本文根据2020年2月14日《钱江晚报》和2020年2月20日《处州晚报》报道写成)

作者简介

任迎春,笔名飞雪,女,汉族,出生于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现为莲都区事业单位干部,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浙江省丽水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先后在《金山》《西湖》《文学港》《浙江日报》《联谊报》《浙江农工》《丽水文学》等纸媒发表。多次获过省市区各级文学竞赛奖项。

单泽法

鼠年春节真是闹心。新年的钟声刚刚响彻大地,来自武汉华南市场冠状病毒疯狂来袭,打破了节日的美好与祥和。

处处封村闭户,城镇小区禁止出入,所有人都宅在家里,城乡弥漫着恐慌和不安的气氛。病毒危害之大,爆发速度之快,出乎很多专业人士的预料。

动物把人类成功地关进笼子,以家为单位闭门思过,对高高在上、为所欲为的我们又一次严重的警告。从2003年SARS病毒到如今的冠状病毒,短短的十七年,病毒两次肆虐。

为“能人”惹的祸造的孽大家集体买单,这,不是天灾,完全是人祸。

咱能做的,就是响应政府号召,安心宅在家里,也算是为抗击2019-ncov病毒做贡献。

打开电脑,想写点东西。二零一五年秋天儿子去了士官学校,电脑再也没有用过。

正冥思苦想,手机有信息声音传来。对于信息,也许是习惯,会第一时间速览,现在是手机的时代,做啥也离不开。我看到,发来信息的是我的一位同行朋友。

但是,今天,她发过来的信息,与业务无关。

信息的内容,令我呆了许久,也瞬间震撼了我混沌的灵魂。“你该写写他,值得”!这是她建议我的话,更是殷切的期待。我这不务正业的专业会计,赶紧停下手中抗击疫情的散文,一边询问着相关的细节,一边构思着文章的结构。说真的,此时,感觉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在冲击我,是一种强烈的责任吧。

我担心,自己笨拙的笔,无法表述这个冬天最暖心的伟大。

初八下午,年后传说的倒春寒没有到来,温阳和煦。朝阳街道侯家八里庄病毒检查点,社区几个工作人员和义工在忙碌着,有的认真登记出入村车辆,有的测量来往人员体温并做好登记。

南侧不远站着一个人,看起来畏畏缩缩的。他高高的个子,头发很乱很脏,像稻草一样,头发太长以致于遮住了眼睛和大半个脸,脸面不知道多久没洗了,身上穿的是破烂烂脏兮兮的棉衣,趿拉着一双比他的脚要小开了缝的棉鞋。

也许经常出没在附近的缘故,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讨食的,所以根本没有人注意他什么时候来的。他胳膊窝里夹着一个白色薄膜袋,鼓鼓的,不知道里面装的什么,是粘着厚厚油渍的饭碗和从垃圾堆里捡来的食物吗?

等了一会,看到检查点这边不忙了,他径直走了过来。低着头,没有抬头看这里的任何一个人,是怕大家讥笑的目光吧。他摸摸索索从衣袋里掏出三张折叠一起的五十元纸币,硬塞到距离他最近的一个穿着义工服装的大爷手里,然后转身就走。也许在他心里,这里就是可以捐钱的地方,钱拿出去,自己的心愿就完成了。

握着这些钱,大爷显然有点不知所措,目瞪口呆。讨食的人捐款,并且一次这么多,这辈子他都没有遇到过。“你得留下名字,我们好替你登记一下”,检查站主任大声吆喝着。

所有人都像被电击了一样,膨胀了瞳孔。包括过往的行人,都不约而同转过身,朝他远去的方向注目。他的身影,越来越小,逐渐淹没在城市的繁华里。只是,此时,都觉得,空气凝固了,所有所有都凝固了。

大家看到他已经远去的背影,内心说不出的五谷杂陈。我们也许永远也不会知道他的名字,但我们一定会记住他的背影,记得他是一名乞食者。

我不知道他如何知晓武汉有难,国家有难,需要支援。是无意从路人听到,还是看到漫天疫情的宣传?一百五十元钱,对我们平常人来说真的微不足道,但相对他这样的人来说是一笔巨款,不知道积蓄了多久。

我知道,哪怕捐出一块钱,甚至一毛钱,那也是他们为了生存,在别人异样的眼光中低三下四讨来的啊。我更知道,他们自己尚缺衣少食,居无定所;他们还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是需要被关怀与关注的。

一度因为讨食者太邋遢,举止过于猥琐,我对他们没有好感。尽管每当它们来乞讨时,我都不会拒绝,或多或少施舍一点,以彰显我的仁爱。而对于他们嘴里一成不变的“谢谢好心人,谢谢好心人,保准发大财”,我是那么不屑一顾。今天,却让我彻底地改变了认识,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和无知。

我明白了,任何时候,一个充满爱心的灵魂再卑微都是高尚的。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轨迹,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为了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国各地都在行动。大家纷纷伸出温暖的手,捐款捐物,驰援武汉。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我们众志成城,一定会战胜毒魔。

感人之心,莫过于情,暖人之心,莫过于爱。在当今大灾大难前,一个讨食者都如此深明大义,奉献爱心,何况我们呢?我们一定懂的什么是感同身受,什么是大爱无疆。心存善念,善莫大焉!

他的行动让很多人汗颜,他的行动散发着人性的光芒。正是他这样的人,支撑着灾区人民生存的信念,鼓舞我们抗击病毒的信心。

我终于知道,简单的平凡,有时候,比好多万众瞩目还要耀眼。

沉思间,转头向外寻找,想发现点什么。窗户之外,竟然清晰地浮现他的背影。望着越来越高大的身影,我思绪万千:位置高低和财富的多少不能代表一个人品行和人格的高低,在我们这个人性缺失的社会里,这难道不是最美丽的吗?

作者简介

单泽法,  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高密市作协会员,多篇散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

惠军明

今年春节期间病毒肆虐,学生正常开学受到影响,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倡议,全国学校纷纷响应,网络直播教学成为热潮。

我是一名中学教师,上课教学是我的本职工作,但对于上网络直播课,以前却从未尝试过。接到学校通知,要求本校教师在qq群上网课,我心里很是忐忑。qq上如何上课呢?赶紧打开百度搜索,找寻方法,慢慢摸索学习。经过一番琢磨,终于从一头雾水到渐入门径了。

开学前一两天,年级组对我们进行了业务培训。一名熟悉网络教学的年青教师,将录制好的操作视频放在群里,供大家学习交流。我亦步亦趋,严格执行步骤,生怕上课搞砸,闹出什么笑话来。学习完我反复演练,打开qq群,进入“直播间”,“排麦”,开图像,开声音,“连麦”,当我看见自己和别人的影像出现在电脑荧屏上时,不禁露出会心的微笑。

到上课那一天,我早早打开电脑,正襟危坐,提前进入状态。在预定时间,我按照操作步骤,顺利进入直播间。没有“连麦”,看不见学生,只能看见自己的影像。但我知道,学生们应该能看见我,听到我的声音。直播间右边有信息交流栏,我反复问学生,可以看见图像听到声音吗?学生回复可以,看来一切正常。开始上课,播放录制好的微课视频,适当进行穿插解说,提醒学生做好笔记,一切有条不紊。一节课半小时,微课播放大约二十分钟,还有十分钟时间自己发挥。我尝试用刚学会的“分享屏幕”播放ppt课件,课件打开后我对教学重点反复强调,讲得激情澎湃滔滔不绝。时间到刚好讲完,第一节网络课完美收官,心中不免暗暗得意。

上完课,瞥见手机上有学生短信回复:老师,你演示课件的时候,我们只能听到声音,看不见ppt课件啊?啊,怎么回事?我操作没有问题啊!我脑子嗡嗡作响。仔细想想,明白了,忘记点击“时时共享”光标了。哎,真是“大意失荆州”啊!立即回复,向学生们解释情况。在另外一个班上课,我有了经验教训,小心谨慎,正确点击,第一课的失误没有再现。

下午的答疑课,我尝试“连麦”,学生的影像出现在电脑上。与他们语言交流,解答疑难问题,检查寒假作业,鼓励学生朗读假期作文。网络课虽然不如面授课那样充分自由,但依旧可以实现一定的互动。我觉得学生好像长大懂事了,电脑里的他们都显得专注凝神。他们朗读作文时吐字清晰,声音宏亮,一丝不苟,溢满了真情实感,让人动容。我对他们的作文进行了点评,充分肯定优点,也对其中出现的问题给予了建议和批评。

上网课一两天还算顺利,但作业检查是个问题。我们备课群里老师们群策群力,想了各种办法。大部分人的做法是将学生分成数个小组,组长负责统计收交,老师抽查。有的班级还专门组建了作业收交群,学生忙作业,家长忙督促,老师忙检查,上完网络课大家都忙得团团转。经过一两天摸索,有老师找到了好方法,原来qq功能强大,不仅支持上课,还可以在线布置提交作业。学生在线提交作业后,老师们可以逐一对作业进行检查批改,用手机工作更为方便。学到方法我赶忙实践,效果真不错,真心点赞!

提前备课,准备素材,按点上课,晚上全力以赴批改作业,日子在忙忙碌碌中飞快流逝。一周以来,我的网络教学工作基本正常,但也不时有小插曲。例如有一次,快到上课时间了,我却怎么都进入不了直播间。反复尝试依旧如此,急得我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四处检查,才发现我的电脑中病毒导致网络中断,赶紧杀毒急救,分秒必争,真是手忙脚乱!好不容易进入主播室,已经迟到五六分钟,汗流浃背继续进行教学。  

其实非但我忙,我的同事们也都是如此。有的老师忙着为大家录制微课,有的忙着为大家设计作业,有的为大家提供上课素材,有的忙着检查汇报,有的身在外地要克服各种困难上课……大家在备课群里交流,开玩笑说我们如今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成了十八线的网络主播了,说不定哪天就变成“网红”喽!

二月里来忙网课,我忙碌着,备课组、年级组的老师们也在忙碌着,全校教职工忙碌着,全国教育阵线的同仁们都在忙碌着。国家有难,病毒猖獗,“人民战役”,“停课不停学”,作为教育工作者,能为国为民分忧,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二月里来忙网课,忙着也充实快乐着!

作者简介

惠军明,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自由撰稿人。在《美文》《延河》《金山》《西北文学》《四川文学》《新青年》《青年时代》《辽宁青年》《新民晚报》《人民政协报》《西安晚报》《中国教育报》《语文报》等数百家报刊发表文章1000多篇。

宋   扬

父亲性子倔。

父亲想干的事,我们劝阻不了。父亲是小城扫广场的环卫工人。以往,我们让他戴上口罩再出门,他都断然拒绝。他的理由是广场的洒水车工作得勤,尘土不大。他还甩给我们一句反问的话——比农村收庄稼的灰尘少得多嘛?言下之意,我们的卫生意识是一种矫情!

谁也没有想到,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来得这么迅疾,仅管我家远离湖北,但我们还是突然感受到了形势的严峻。

大年三十那天,父亲依然乐呵乐呵地从广场回来。我站在门口,手持消毒液要给他全身喷一喷。他吃惊而不屑地瞪着我,鼻子里哼哼出四个字:“小题大做”。我不管他怎么说,坚持朝他周身喷了一遍,还对他的手套进行了重点清理。母亲从厨房里走出来帮腔:“你快点看电视里头的新闻,有点吓人喔!”我把父亲“请”到卫生间洗完手,又把他“请”到电视机前。父亲平时看电视剧多,新闻几乎不看。电视上正在通报关于“非典型肺炎”的各项数据。父亲一看,神情立即变得严肃起来:“老子天官(天啦),还硬是(真是)有点凶喔!”我拉下脸来,说:“我们一家人,只有你天天在外面,广场上人又多,你要是不注意,危险喔!”女儿也趁热打铁:“爷爷,你要是真遭了,我们全家人都要受传染的喔!”父亲平时有句口头禅“我都七十岁了,够了(知足)!够了!”,这一次,他却一下子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不是担心自己得病,而是担忧着一家人的生命健康。

第二天出门,父亲找他的环卫口罩,我递给他合格的医用口罩。中午回来时,他带回来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他的熟人,环卫公司的一个工人,几天前送完亲从武汉回来,今天被隔离起来了。父亲说的这个人我们是认识的。劳动的间隙,他们两人会凑在一堆摆龙门阵(说话)。我们都惊呆了,忙问:“他从武汉回来后,你们一起耍过没有?”父亲心有余悸地说:“只是有一次,我们隔了好几米远打了下招呼”。我们总算松了口气,却又为那个环卫工人一家感到担心。父亲说他打了电话去问,说是没有确诊为肺炎,但已经被隔离起来了。

庆幸之后,母亲提出:“反正你这个临时的工作也干不长久了(父亲年龄大了),干脆这次就不干(辞职)了嘛!”父亲的倔脾气一下子又爆了:“哼,说得轻巧喔!这个时候说不干就不干了?街上那么多环卫工人都不吃饭了?街道都不要人扫了?”一番话连珠炮一样,说得母亲哑口无言。父亲是共产党员,虽然读书不多,也说不出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但我从他的话里却分明感受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与尊严!

我和母亲都说不出话了。父亲见气氛紧张,嘿嘿一笑,大手一挥:“开饭!大好日子,大家开开心心过大年!”

从此以后,每天出门时,父亲都会自觉戴上了口罩。到他再进家门时,他都会认认真真地给自己消毒。我知道,父亲坚持出门是责任,父亲坚持消毒是爱。正是无数个像父亲一样的中国人将对祖国的责任与对家人的爱融合在一起,才让这个不平凡的年多了希望和温暖!

作者简介

宋扬,1976年出生。成都市双流中学实验学校高级教师。作品散见于《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陕西工人日报》《春城晚报》等报刊。出版有个人散文集《慢慢》。

刘耐岗

寒流漫过小城,万千灯笼一层冰霜。一场疫情袭击,更令万人空巷。红红的条幅上,各种冷冷的警告:“外来人员、车辆,谢绝入内”“聚餐就是找死,拜年就是害人”“严禁外来人员进村!”人人都把自己关进笼子里,等待解封的消息。随着疫情的蔓延,小城的防控也陡然升级——只允许一家出一个人两天出去一趟。全城的门店都关了,只有零星的几家超市和社区菜店还开着,这其中,就有建行楼下那一家。

建行楼下的菜店前身,是一个咸菜摊。摊主是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瘦瘦高高的,满脸堆着笑。这是个老摊子,四五十岁的人还记得它年轻时候的模样。其实,没什么变化,货架还是那个货架,老板还是那个老板,不变的还是那个味道。三十年,物价飞涨,有的东西翻了好几翻,但是咸菜价基本没动。一车子咸菜罐子里,有洋姜,有豇豆,有糖蒜,还有各种萝卜,老人说这都是他自家腌的,不涨钱。这么些年,老人只卖咸菜,别的都不动,嫌心乱。他也不挪地方,就守在建行楼下,早晨天亮后出摊,傍晚天黑前拾摊,雷打不动。建行楼翻翻盖盖,越盖修俊,而咸菜摊晒然不动,差距拉得越来越大。

咸菜摊变菜摊,是这几天的事。小区里的人们买菜可是方便多了,慢慢的,人们还惊奇地发现,这家菜店的价格并不贵,别的地方的菜一天一个价,通通都在涨,而这里的却很稳定。偶尔有一天茴香韭菜贵了,这里就不进了。老大爷说得好,贵就不卖,便宜了再吃。

疫情不断,全城戒备。老大爷的菜店也不再收现金,他把菜一捆捆分好,摆在摊子上,又做了一个收款二维码,顾客来了挑中哪样扫码付钱。老大爷把他儿子发动起来,给周围邻居们送菜上门,真是体贴到家。夜早早地降临,一条街上,只有老大爷菜店还亮着昏黄的灯,传递着一丝温暖。

我和老大爷的真正相识,源于一瓶酒。有一年夏天,老大爷一个人坐在摊子后边,身边的小桌上,摆着一叠花生,一叠腌黄豆,桌角是一瓶酒。对于一个爱酒之人,它独特的香气一下就吸引了我。我厚着脸皮凑过去,问老大爷,您这是喝的什么酒啊,真香!老大爷早猜到我那点小心思,他从书包里掏出一个酒杯,倒了一杯酒给我,说,你先尝一口我再告诉你。我把酒杯凑到鼻前,深深吸了一下它的芳香,然后伸出舌头,轻轻地舔了一舔,就在这一舔间,一股香甜就流进了我的嘴里。我又抿了一口,一种醉人的芬芳让我再舍不得撂下酒杯。老大爷笑眯眯地看着我,用脚驱过一个凳子来,示意我坐下。我边坐边夸,好酒啊好酒。老大爷拿过酒瓶,又给我倒满,眼睛笑眯眯的,说你再品。

老大爷一天没别的事,就是守着咸菜摊乐哉悠哉。生意好不好,钱挣得多不多,他满不在乎。在乎那个干什么呢?自在就行。

因为熟了,我跟老大爷也不见外,碰到他自己喝酒也就跟着蹭一口儿,一来二去,建行楼下竟喝出来一对儿忘年交。

这天我问老大爷,不缺吃不缺喝的,干嘛又搭着卖青菜啊,怪累的。国家有难,能出一份力就出一份力。卖菜联系千家万户,菜价不涨,人心不乱。老大爷说。原来如此。

有一天我让媳妇去买菜。她提了一兜白萝卜回来。打开包装,发现里边还有一张小纸条,上面有一行圆珠笔写的字,十分端正。仔细一看,竟然是一首小诗:在寒冬和寒冬的缝隙之间,盛开着一朵春天。还有一行写着: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我和妻子都惊呆了,买个菜还能振奋一下人心,真是绝了!妻子对卖菜的老大爷刮目相看,说老大爷是好人,以后就去老大爷那里,照顾他的生意!

妻子的一番话,听得我心里暖暖的。我向窗外望去,点点温暖穿过方格子,连接起这个小城。

作者简介

刘耐岗,男,笔名沉香。生于1976年,河北省吴桥县人。河北省民俗协会会员、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于2010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数百篇,作品散见于《燕赵都市报》《燕赵晚报》《沧州日报》《沧州晚报》《东方烟草报》《沧州广播电视报》等几十种报刊。

孟宪春

走进鼠年腊月,人们的心思似乎都被过年所占据了,好像一切都为了过年,又好像一切都很茫然。来来往往的车辆承载着亲情,饱含着温情,带着离别与感伤,游动于城乡之间,远方游子迈着稳健欢乐的步伐从外地而来,置办年货的人们挤满了农贸市场、超市,马路开始日渐拥堵,悬挂着外地牌照的汽车载着归家的热情,风尘仆仆在家门口卸下奔波的劳累,一切节奏似乎照旧。然而这一切一切的风景都被来自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嘎然而止,在春节期间少了些喜庆,没有聚餐,没有旅行,没有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也少了些团圆,全国各地都弥漫着一层层铅灰色的阴霾。

腊月我一直忙碌在继续教育培训岗位上,腊月二十九放春节假后,我已经买好了年货和走亲戚的礼品,准备美美地过个年。殊不知,武汉疫情已恶魔一般席卷了全国,抗疫行动也迅速拉开大幕。大年初二开始,华州各村都进入了抗疫封村时期各显神通。这些勤劳纯朴的乡亲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生生不息的家园。许多学校开始组织老师们在网上备课授课,线上教学,热火朝天。

我连续几天呆在家里,经常想今年是鼠年,我们真正过了个“鼠”年。老鼠不就是整天躲在洞里吗?现在,我们也躲在家里,吃了睡,睡了吃,宅在家里。我每天翻阅手机上的今日头条、新华社网站和人民网发布的新闻,关注疫情的发展。看到八十多岁的终南山院士依然奋战在抗疫一线,看到在春节里逆行的白衣天使与病毒进行着殊死搏斗,看到那么多捐款捐物的先进事迹,温暖和敬意溢满心间。一封封带着鲜红手印的请战书,来自我们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宅家隔离,不给党和政府添乱。我创作了两首诗歌《奋进,新时代的逆行者》、《武汉加油,挺起不屈的脊梁》刊登在民进中央主办的《民主》杂志开明视点栏目和渭南市文联公众号《华山文学》上,鼓舞了抗疫一线战士的士气。

大年初五开始我参加了疫情防控值守。我和同事们第一线摸排防控,第一时间遏制传播,当这场和病毒进行殊死博斗的战役在我们身边打响的时候,当全面宣传群众居家隔离做好防范的时候,当我们取消假期奔忙在防控一线的时候,我坚信,只要我们积极主动,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越来越多的部门和力量加入形成巨大的合力,越来越多抗疫措施不断出台,就一定会赢得胜利。

在华州农村,各村把自己的区域都自觉隔离起来。从镇党委书记、镇长,到村支书、主任,还有老党员、热心群众,纷纷坚守在抗击疫情第一线,或设卡拦车测体温,或挨家挨户做排查,或上门为隔离人员送生活用品,各村、街道上到处悬挂有抗击疫情的宣传横幅,这些横幅的内容不尽相同,其间的情感元素、警示元素从不同侧面道出了战“疫”的重要性,如“带病回乡不孝儿郎,传染爹娘丧尽天良。”这副标语以传统的“中华孝道”为切入点,“不孝儿郎”与“丧尽天良”将感情色彩的贬义用到了极致。“鼠年到处串门,明年坟上长草”,“串门”是个中性词,但却是春节期间的高频词。忙碌了一年,春节长假期间,亲戚朋友之间是该相互走走问问也是人之常情,但在今年春节全民战疫的背景下,“串门”无疑是危险之举,愚蠢之举。“到处串门”与“坟上长草”这两个以前风马牛不相及的词汇,在这个特殊时期却赋予了必然的“因果”关系。在华州农村,这些通俗易懂,栩栩如生横幅,没有特别的高大上,没有刻意的文采飞扬,但接地气中又十分“硬核”,防疫宣传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目的,在鼠年这个特别的春节里折射出别样的风景。

现在,春节已过,年味渐渐散去 。这个特殊的春节,这段特别的经历,将会成为我们每个人心中一段终生难忘的记忆。2020年的春节,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春节,是一个被写进史册的春节!

这个春节,逆行的白衣天使是最美丽的身影,这个春天,逆行是最伟大的前进!没有人天生是英雄,只是因为有人需要,才有人愿意牺牲自己成为英雄,正如援鄂医疗队一位护士长所说:“哪有什么白衣天使英雄,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是啊,脱下那身白大褂,他们也不过是一个个有血有肉,会怕疼怕病的平凡人。我相信,只要有爱,有希望,何处不是团圆,何处不是喜庆,待疫情散去,疫尽病除,春暖花开之际,便是笑语欢声之时 。有全国人民的万众一心,有广大群众的积极防控,全国将同武汉一样,待到樱花盛开时,春风一定送瘟神。到时,我还想去武大赏樱花,陶醉在樱花从中,我们再约相聚,繁花与共,共浅流年。

作者简介

孟宪春,笔名梦萌,渭南市华州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散见于《中国散文家》《中国农村》《山花》《边疆文学》《黄河文学》《火花》《青年文学家》《贵州作家》《延河》《散文月刊》《青海湖》《山西文学》等国家、省级文学期刊及《陕西日报》、《西安晚报》等媒体。著有散文集《梦萌春泥》《田野报春花》。

赖扬明

为尽绵薄之力,父亲毅然报名,当了一名义务楼道管理员。

正月初三,早上6点,父亲戴上袖章,提着水壶,拧着一袋子零食,像一个远行者,备足了干粮。

一张木凳,一把木椅,一张登记表,一把电子体温枪,是父亲工作道具。

7点,一位姑娘蒙着围巾,带着口罩,走来。父亲,叫住姑娘:“请您出示通行证。”姑娘摇摇头。

见姑娘不是本栋住户,他拒绝了姑娘进入的要求。姑娘焦急地说:“叔叔,让我进去五分钟,为外婆送点药。”

“一秒都不行,这是规定。白纸黑字写着。”他指着贴在展板上的通知说,而后,不紧不慢地为姑娘普及预防知识。听得姑娘毛焦火辣,心急如焚。

“姑娘,疫情发生以来去过外地没有,与外地人聚餐聚会没有?”父亲又开始一阵婆婆妈妈地询问。姑娘一五一十的告诉他。做了基本了解后,他让姑娘配合他量体温。只听嘟的一声,姑娘的体温定格在36.5°。父亲笑呵呵地说:“正常,这样吧,你把药品给我,我替你送去。”

心地善良,做事踏实的他,无论姑娘如何请求,都无情的拒绝。“姑娘,关键时期,不是我不通人情,这是人命关天的事情。”说完,他要过姑娘手中的药袋子。

“姑娘,帮我守下,我去给你送!”说完,他提着药袋,拿着本子和笔,去往姑娘的外婆家。

“是谁啊?”门里一个带着咳嗽的声音问。

“我是来送药的。”父亲语气温和地回答。

老婆婆接过药,说了声谢谢,欲把门关上。父亲却劝住了婆婆。“我想知道您感冒了有些什么症状?疫情发生以来去过什么地方?接触过什么人?”婆婆如实地告诉他。问完情况后,他还不忘给婆婆普及一点防疫知识,婆婆只得耐心听完,最后说一声保重送走父亲。

“姑娘,你打个电话确认下。”

“好的,麻烦您了。”姑娘向着父亲道别。看着远去的背影,父亲还不忘扯着嗓子对姑娘叮嘱几句:“多待在家,少出门!”

8点,风起,天空暗黑。冷得父亲打了个寒颤,他搓搓手背,而后将手交叉塞进袖筒。他往左走二十步,折回来向右走二十步,活动着筋骨增加热量。

9点,风止,天空雪花飞舞。他像个可爱的孩子,感叹地说:“这是城里第一次下雪。希望天气变得更冷点,只有这样,人们外出的想法就少点。”

楼道,就是一个关口。他用固执和认真在守护着所有住户的健康。

正当他伸着手,玩弄雪花的时候。一个摩托车停下,一个年轻小伙,走向楼道。

“小伙子,请出示通行证。”小伙子摇摇头。

“没有,就不能进。”说完,他继续玩他的雪花。

“我是送口罩的。”小伙子带着气说。

“送口罩的不行。”说完,他让小伙子读展板上的通知及防护知识。小伙子看完,有些不高兴地说:“上面没有规定不是本栋人员不能进入啊?”

“你是在钻漏洞,病毒浸染就是像你这样钻漏洞的。来来,我给你看看社区公告。”他边说,边拿出楼道管理员职责给小伙子看。

小伙子拗不过他,斜着眼看了看父亲。父亲故意躲开小伙子眼神,拿着笔在本子上写着什么。他拿起体温枪,让小伙子测量。小伙很配合,以为可以放行他。

“36.3°,正常。你把楼层门号说给我,我替你送去。”说完,便伸手要小伙手中的口罩。小伙圆鼓着眼睛,心中的火已经燃到桑门口。

见状,他温和地对小伙说:“不要怪我啰嗦,我是楼道管理员,我就要负责!”没有办法,小伙只能让父亲当个快递员,送去了楼层住户的需求。

所有的拒绝都是关爱,所有的啰嗦都是人情。不是我不近人情,而是这人情不是爱。听得小伙子面红耳赤走开。

看着手机上不断感染人数攀升的数字,父亲觉得心中很沉重。他暗下决心,决不能让病毒毒害我们的社区。

晚6点,母亲打电话回家吃饭。他说,再等一会儿。

晚8点,母亲再打电话,他说,再等一等。

晚10点,是下班的时间。他打电话回去说,时间延长到12点。

母亲在电话的那一头嘀咕着,父亲却耐心地安慰起母亲来:“不是亲戚就是邻居,大家安全了,我们才安全。如果我的这道门打开了,大家就不安全了。”

冷,是城市的体温,唯有他们总给人温暖。

第二天一大早,他指着袖章说:“我是楼道管理员,我去上班了!”

作者简介

赖扬明,文学青年,已出版散文集《幸福的温度》《快乐有道幸福有方》,现居重庆巫山。

张凤伟

工作十余载,每年的春节都巴望着多放几天假。今年的春节如愿以偿,却没想到是因为这种原因。这一年的春节,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春节,会铭刻在历史的书页上。这一年的春节,没有了走亲访友,没有了亲朋好友的聚会,没有了自驾出行,几乎所有人都呆在家里,呆在真正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里,无欲无求。每天都关注着让人窒息的数字,惟愿人们懂得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由的珍惜,更是祈愿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早些过去,让那真正的春天早些到来,共赴一场春光明媚的花事。

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还在继续,然而,太阳依旧升起,正月初九的阳光已经如约而至。站在阳台上,看着窗外只有落寞的景致,鲜有人的身影,反而升腾出一片希望,人们是如此的配合,不去刻意制造没有必要的麻烦。此时的武汉又是怎样的场景?清晨看了几段视频,无数的白衣天使投入到疫情防控当中,有的志愿者在凌晨便骑着摩托车护送医护人员,四面八方的医疗工作者投奔武汉,为着一个相同的目标。那一刻,我的眼睛是湿润的。国家有难,八方支援,危难之处,才是真情流露之时。这座城市,洋溢着黄鹤楼的诗情,讲述着热干面的传说,散发着樱花的浪漫。这座城市,是多么令人向往。

有人说,这疫情的始作俑者是当地贪婪的猎食者,总是想吃一些所谓的新鲜物品,其实,在疫情发生的那一刻起,如何迅速的破解应是头等大事,只有患者的平安,才能让心灵得到最大的宽慰。然而,人是重感情的动物,更是需要理性思考的动物。当我们静下心来,回头看看这可怕的疫情,又岂能断然的熟视无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方可共生,那不仅仅是对弱小动物的怜悯,更是对生命的一种敬畏。最为基本的敬畏之心都已荡然无存,自然回馈给人类的只能是惊讶之后的惊惧。

宅在家里的日子,心绪是难平的。不时地给父母打个电话,问问老家的情况,互相叮嘱着呆在家里,出门一定戴上口罩。宅在家里,亦是与外界隔离,幸运的是,可以通过手机屏幕视频、语音,减少一些内心的惦念。此时此刻,才忽然明白,亲人不该是发泄坏脾气的对象,反而应该是彼此疼惜的对象。看着疫情防控前线的医护人员,在与孩子视频的画面,谁的心会如此冰冷,而无动于衷。他们与家人不在一起,心里却有了更为紧密的联系。

疫情过后,你最想见谁?这是我突然间冒出的一个问题。在这极为特殊的时期,留在武汉的人,最想见到的应该是父母,那是最担心自己的人,留在老家的父母,最想见到的应该是儿女,那是自己最担心的人。热恋中人,可能会彼此拥抱,去感受一下对方的温度。而我,疫情过后,最想去见的,是武汉,我想去实现深藏多年的愿望,去看看武汉,看看九省通衢的武汉,去品味疫情过后东湖的宁静,去看看伯牙绝弦的琴台,去看看风情不减的江滩。

看,窗外干枯的树枝在风中微微颤动,却还是出现了一对身影儿,那是一对恋人,戴着口罩,却依旧笑脸如初。不必惊慌,这个世界依旧是美好的,是值得敬畏的,值得拥抱的,因为在每时每刻都书写着博爱,彰显着伟大,充满着正能量。

正月初九的风,还在窗外继续吹着,天空中依旧冷冷清清,没有任何动静。然而,宅在家里,真的什么都不必想吗?家里是安静的,在安静的光阴里,我们更适合思考,我们应该对生命拥有更为深刻的感悟。我们可以回忆人生旅途的坎坎坷坷,可以细细品味大自然的力量,可以重新思考生命的价值。当然,还可以期待,期待寒冬过后春天的消息。今天是正月初九,公历2020年2月2日,2月4日,便是立春。在北方这座小城,即使立春,也不会让你立刻感受到春的气息,但是,立春意味着四季已经开启了崭新的轮回,就连希望都是新的。只是,别忘了啃上几块新鲜的萝卜,咬住希望。春暖花开即将来临,疫情也终将过去,疫情过后,我想拥抱这美好的大自然,去河边凝望“七九河开”,去郊外聆听“八九燕来”。

非常喜欢这样一句话,“我看到那些岁月如何奔驰,挨过了冬季,便迎来了春天。”如水的光阴易逝,却不可避免的存在阴影,但同样也给予人们无尽的光明。人生在世,难免会有病毒的侵蚀,但也有更多美好的事物相伴左右。当前,疫情是可怕的,但生命是值得敬畏的,前线医护人员的坚强和勇敢更是无敌的,病毒肆虐的日子,一定会结束。我们无法站在前线,就细心周全地安抚好后方,我们期盼着疫情快些远去,还武汉原有的美丽和生机。

因为有爱,这个世界值得深深去爱。从未真正的抚摸过你,却因为一座黄鹤楼,格外向往你,因为一片樱花,格外痴迷你。如今,在2020年的春节里,因为一场疫情,却格外惦记你。不过,请相信,八方支援时,你将更加坚强;万众关注时,你将更加温情;春意盎然时,你将更加美丽。美丽武汉,你要挺住,我格外惦记的你!

作者简介

张凤伟,80后,辽宁朝阳人。曾在《朝阳日报》、《抚顺矿工报》、《辽宁职工报》等媒体发表文章。

炜  子

2月22日下午,河南第十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在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楼前广场集结,参加出征仪式,启程奔赴武汉。截止目前,河南省援湖北医疗卫生队伍共出发13批,队员1229人。

在隔离病区,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我们的医疗队队员个个尽职尽责,不辱使命,用青春、用热血、用专业特长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挽救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捍卫着“白衣天使”的神圣称谓。他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用精湛的医术搀扶着患者越过沼泽,帮助患者更好的康复。这里,每天都在上演温暖与感动的故事。

在采访新冠肺炎患者时,记者遇到一位78岁的老太太,她在河南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王丽静悉心照顾下,病情一天天得到好转。老太太讲述了王丽静如何帮她换药,放松心情,为她减轻痛苦,并称赞道“河南护士太专业了!”

我们医疗队的一名队员还记录下这样一件事:前几天,我们执行一趟任务,从江岸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医院,转运3名患者到火神山医院。上来的3人都是轻症新冠肺炎患者,精神状态都不错。得知我们是从河南来的急救转运队,其中一名患者显得很兴奋,急切的告诉我们:他曾经在郑州当兵十几年,跟我们也算是半个老乡。在这种特殊场合下看到我们,觉得无比亲切,也万分踏实。他说我们危急时刻逆行驰援武汉,都是伟大的人,对我们表示敬佩和感谢。临下车时,他盛情邀请我们:“等疫情过去,欢迎你们再来武汉,我陪你们去看黄鹤楼、吃热干面。”

武汉,是一座浪漫的城,“诗仙”李白在这里吟出千古绝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国父孙中山在这里领导了武昌起义、辛亥革命。

我们河南,与湖北比邻而居,唇齿相依。尽管我们这里的疫情形势也不容乐观,但我们依然惦记着“兄弟”,派出精兵强将,帮助湖北人民。

驰援武汉,我们不遗余力。河南的企业慷慨解囊,全力支持武汉疫情防控工作。

1月24日晚,除夕夜,河南亚都医疗40位员工放弃与家人团聚,耗时4个多小时,整理装箱捐助物资,包括医用外科口罩20万只、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200万只、医用帽50万只、医用手套20万只,并连夜将这批物资发往武汉。这对于危急疫情中的武汉来说,如“及时雨”一般。

大年初一,胖东来,一个仅存于三四线城市的商超品牌目前仅在许昌、新乡设店,宣布捐资五千万元的现金或物资用于抗击肺炎疫情防治。

1月29日上午,洛阳14家企业在得知了武汉版“小汤山”----火神山医院急需药品柜、处置台后,纷纷响应,不到一天时间,募集好全部医用物资,且无偿捐赠,支援武汉火神山医院。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们企业的名字。

2月3日,双汇集团、郑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捐赠武汉19000箱火腿肠、4600箱速冻汤圆、4600箱速冻水饺,为防疫一线医务工作人员吃饭解决了大问题……

还有,央视报道的“天寒地冻,徒手薅葱的河南嵩县村民”,300颗质朴善良的心,300双粗糙的手,用三天时间,薅了10万斤大葱捐赠武汉。这是当地的特产,食用可以增强人的免疫力。此举被赞河南人的“民族大义”。

只要你要,只要我有,倾我所能,尽我所有。河南人就是这么实在。

武汉高校林立,有多少河南学子在此求学,不得而知。又有多少河南人在湖北务工,多少湖北人在河南做生意,无法统计。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湖北与河南,两个省早就融会贯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情深意长。自己的困难自己解决,“兄弟”有难,不管自己再难,也会挺身而出,拉上一把。这就是靠谱的河南人。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国难当头,河南人,有着强烈的大局意识、担当意识。舍小家,为“大”家,不计个人得失。因为我们懂得,有国才有家。这就是伟大的河南人。

这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美国外交家基辛格先生说过,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们保护的很好。

作者简介

李炜,笔名炜子,河南郑州人,国企员工,曾在《大河报》《郑州晚报》《人民邮电报》《精神文明报》等多家媒体发表作品。

一份带有浓郁地标色彩的纯文学刊物

一份不厚名家、力推新人的亲民杂志

具体订约方法如下:

订阅一份2020年《河南文学》(6期含快递费),共180元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直接订阅,并请在文末留言处注明通联方式。

每一份订阅,都是对纯文学期刊最好的支持!

《河南文学》杂志是河南阅读学会旗下的一个纯文学刊物,双月刊。以“不厚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刊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球各界征稿,所刊登稿件主要从“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稿件中选取(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本平台周一至周五更新

投稿邮箱:hnwenxue@126.com

出品/河南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  一

副主编/阿 若  冯新林

编辑部主任/ 蓝  岛

责任编辑/宋  兵      达  林

刘海波      李家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0)

相关推荐

  • 抗击疫情 176家银行贡献榜(持续更新中)

    抗击疫情 银行贡献榜(持续更新中)武汉加油众志成城 共克时艰2020年2月5日更新银行类型银行名称捐款金额(万元)其他贡献国有银行工商银行3000工行上海闸北支行600万元用于铁路退票款项一小时到位. ...

  • 新型冠状病毒期间,心存侥幸就是害人害己!

    做个胆小鬼吧! 1 我是怎么也没想到,过年期间居然有了传染病,搞得人心惶惶的同时,不能拜年了,只能待在家里刷疫情. 像我这种心理素质不好的,刷一会儿电视剧就要刷一会儿疫情,一边担惊受怕,一边做好各种预 ...

  • ​【“战疫”征文】【河南】张敏丨我们约定一个春天

    我们约定一个春天 文/张敏 新年来临,小镇以往张灯结彩.鞭炮齐鸣的街道忽然间安静下来.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心底不由得生出无尽的担忧和愁虑.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一个可怕的名词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的世界 ...

  • 我为妈妈点个赞

            我为妈妈点个赞 □王依涵  郑思宇 往日繁华的都市,失去了曾经的喧闹,街道上空无一人,周围安静得可怕!我们的武汉被病毒"袭击"了,我们的祖国"生病&quo ...

  • 【抗疫特稿·散文卷③】坚守在春光里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平台 -网络版- 用文字温暖世界 [抗疫特稿·散文卷③] 策划/李一 执行/蓝岛  宋兵 2020年的春节,"新型冠状病毒"抢占了世人关注的焦点. 在这一 ...

  • 【抗疫特稿·散文卷④】有爱就会赢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平台 -网络版- 用文字温暖世界 [抗疫特稿·散文卷④] 策划/李一 执行/蓝岛  宋兵 2020年的春节,"新型冠状病毒"抢占了世人关注的焦点.在这一场 ...

  • 【抗疫特稿·散文卷⑤】春暖花会开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抗疫特稿·散文卷⑤] 策划/李一 执行/蓝岛  宋兵 2020年的春节,"新型冠状病毒"抢占了世人关注的焦点.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阻 ...

  • 【抗疫特稿·小小说卷 ③】抗疫的春天,你我同在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平台 -网络版- 用文字温暖世界 [抗疫特稿·小小说卷 ③] 策划/李一 执行/李家琛  刘海波 2020年的春节,"新型冠状病毒"抢占了世人关注的焦点. ...

  • 【抗疫特稿·诗歌卷⑤】春天的守望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平台 -网络版- 用文字温暖世界 [抗疫特稿·诗歌卷⑤] 策划/李一 执行/李家琛  刘海波 上榜诗人 苏  脩    张月平    余元峰 李  洪    邵  军    ...

  • 【抗疫特稿·诗歌卷⑦】春天的祝福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平台 -网络版- 用文字温暖世界 [抗疫特稿·诗歌卷⑦] 策划/李一 执行/李家琛  刘海波 上榜诗人 欧阳新献 王  海    王志彦    李大军 冯东海    王鹏飞  ...

  • 【抗疫特稿·诗歌卷⑧】你们是春天的使节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平台 -网络版- 用文字温暖世界 [抗疫特稿·诗歌卷⑧] 策划/李一 执行/李家琛  刘海波 上榜诗人 王新立     周英德     王守安 李家宁     唐河潮    ...

  • 【抗疫特稿·小小说卷⑦】春天的故事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抗疫特稿·小小说卷⑦] 策划/李一 执行/李家琛  刘海波 2020年的春节,"新型冠状病毒"抢占了世人关注的焦点.在这一场没有硝 ...

  • 【抗疫特稿·小小说卷 ②】抗疫的日子,我们携手走过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平台 -网络版- 用文字温暖世界 [抗疫特稿·小小说卷 ②] 策划/李一 执行/李家琛  刘海波 2020年的春节,"新型冠状病毒"抢占了世人关注的焦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