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炜/阅读萧红(随笔)
阅读萧红
赵 炜
萧红,一个美丽的名字,美丽的女人,美丽的作家。她只活了31岁,在她如彗星般早逝的生命中,却如此地厚重、丰盈,比起某些长久而空洞的生命,她的生命那样有质量,有价值。在她短短十年的写作生涯中,竟留下了近百万字的作品,她的精神魅力是永存的。
这是我读了作家季红真所著的《萧红传》之后最深的感受。书中记述的这位女作家的生平、奋斗之路、卓越的文学成就、杰出的才华及鲜为人知的情感的悲欢等等内容,使我认识了一个美丽而又伟大的灵魂。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2年,结识萧军。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萧红出身于乡绅之家,父母对她很冷淡,她对父母也没有多少感情,童年时代只有和老祖父感情深厚,使她感到人间的些许温暖。为反抗封建包办婚姻,她离家出走,却生活困顿,流落街头,不仅忍饥挨饿,还面临着感情的折磨与选择-----萧军的出现,乃至与萧军迅疾的结合,使萧红飞出了牢笼,寻觅到了生活的明灯,与萧军共同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此后,文学成为她精神的救赎!她进入左翼文艺阵营 ,得到鲁迅先生的亲切关怀。她只身一人去东京,回上海,上北平,下武汉,终至西北之行,又重回武汉——,最后在香港,度过了自己人生最后困顿的日子。她以充满痛感的灵魂书写了自己的跋涉之路,书写了旧中国人民的苦难。她对家乡、对生活的情义,她的为情所伤,为爱所累及过人的天赋、敏感与细腻的性格,使萧红对人生的感受深入骨髓,而震撼人心。孤独之旅也成就了她的艺术才情,而被人们称为“三十年代文学洛神”。鲁迅先生也曾给予她“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的赞誉。但她的南下孤独之旅,更使她困顿无依。在战时的香港,她找不到一处安顿之所,健康的恶化,使她过早离开人世。作家丁玲在得知她去世后,在延安写下一篇纪念文章《风雨中忆萧红》。丁玲非常遗憾地说“那时我很希望她能来延安,平静地住一时期后而致全力于著作。但萧红却南去了----至今我还很后悔那时我对于她的生活方式所参预的意见是太少了。”(丁玲《风雨中忆萧红》)这是丁玲满怀着对萧红的同情而惋惜写下的忆念文字。假如萧红能奔赴延安,那么她的人生轨迹将会是另一番景象吧。
萧红与前夫萧军
纵观萧红的人生轨迹,贫穷、困顿伴随了她的一生。她常常吃不饱,在她和萧军食不果腹的饥饿状态下的时候,连面包皮也是喜欢的。颠沛漂泊的生活,并没有挫败她创作的激情和对文学事业的热爱。不是忍着病痛,就是捱着饥饿和孤独。但她以顽强的毅力和对人生中的温暖与爱,怀着永远的憧憬与追求,拿自己的生命来对待工作,融铸到创作中,而留下了不少传世之作。在萧红短暂的生命中,她留下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中篇小说《生死场》、《马伯乐》等,散文《回忆鲁迅先生》、《天空的点缀》、《在东京》等,她的文学才情不容忽视,她的勤奋笔耕不容略过。她笔下的人物王阿姨、马伯乐、小团圆媳妇、冯歪嘴子等经典形象,丰富了现代中国文学史的人物画廊。
在《呼兰河传》中,萧红采用的是一种回忆性的、带有浪漫温馨的笔调、以童稚化的视角,展开了对故乡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家乡美丽的风景、善良朴实的人们、甚至落后与蒙昧的现象,给萧红带来的是深刻的记忆,给她疼痛,也给予美好的回忆。在现实生活中,为了排解精神的苦闷与寂寞,故乡便成了她灵魂的寄寓地,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慰藉了她的情感与精神,也给世人留下了一幅多彩多姿的风土人情的画卷。这就是身为作家的伟大之处!呕心沥血创造光华灿烂的精神食粮,使平淡的生活充满诗意,使美好的理想插上翅膀!写作,堪称一种高贵的精神追求,烛照生命之火,高唱灵魂之歌。
萧红丈夫端木蕻良
萧红曾说过:“人需要为着一种理想而生活着。即使是日常生活上的很琐细的小事,也应该有理想。”这是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它极大地鼓舞了我,使我不觉低下头审视自己的生活和周围人的生活。我们生活在这个美好的新时代,衣食无忧,生活水准也在日益提高。在我们为生活所奔忙的间隙,是不是也要闲暇下来,静静地坐着,与自己的心灵对话,重新审视自己的灵魂:我得到了什么?我又失去了什么?什么是人事间最宝贵的东西?正因为物质生活的日渐丰裕,才更应该不能忘怀生命的本源,也即我们的出发之地。不忘初心,永葆一颗赤子之心,永远不要忘记我们当初为什么要出发,给灵魂一个家园。
从萧红身上,可以看出,正是她追求自己人生的理想,才在病痛的折磨下,支撑着写作;正因为她的灵魂灌注了民族精神,才心系民众,写下了《生死场》、《呼兰河传》等不朽之作。萧红曾表达过她的文学观念:“作家是属于人类的,现在或者过去,作家写作的出发点是对着人类的愚昧。——一个题材必须要跟作者的情感熟悉起来,或者跟作者起着思恋的情绪,但这多少是需要时间才能把握的。”
萧红的思想见地是穿越时空的,因而,她的作品也是穿越时空的。
ZUOZHE JIANJIE
作/者/简/介
赵炜,郑州大学中文系毕业,文学硕士,主任编辑,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多年来一直坚持散文、诗歌及文学评论创作。现供职郑州大学。
《河南文学》杂志是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旗下下的一个纯文学刊物,季刊。以“不薄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球各界征稿,所刊登稿件从“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稿件中选取(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本平台每周一、三、五更新
投稿邮箱:hnwenxue@126.com
出品/河南省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 一
责任编辑/达 琳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