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结结,爱独独,谁都别为谁做主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自己已经不再年轻的?​

是渐渐弱化的视力、渐渐疲惫的身躯​、渐渐沉重的心灵;

是对钱、时间和感情开始变得斤斤计较,喜欢自诩懂得过日子地买打折促销商品​,喜欢和知情识性的人相处,互相成就,不亏不欠,不痛不痒;

是身边人都一一奔赴婚姻的城堡——自从钱钟书(或卡夫卡)​之后,童话里的城堡分崩离析,睡美人和白雪公主都成了酒鬼,面对婚姻硬邦邦的现实摧眉折腰,从此以后这个词语就变了味道。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却也不能算作一件坏事,也像世间的许多事情,需要辩证地去看待——高中时候政治课本里那僵硬教条的哲学道理,如今也只记得住这一条,而且很有用。

当你自己停留徘徊在某一种境况当中,也许不知不觉,但是身边的物转星移会提醒你,原来人间已是几度春秋。

小学同学结婚了、高中同桌生宝宝了、姐姐的孩子周岁了……

你享受着辈分升级带来的愉悦,当然也有时移世易造就的辛酸。

你眼里见到的,你耳中听到的,你脑海中常常思量的,更多更频繁地被一种叫做「婚姻」的东西占据着。

来北京这一年,认识了好些情趣盎然的人,见证了各种多姿多彩的人生。

Z是其中的一位。如果有心人自然会发现,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提到她。因为她活泼开朗的性情,待人真挚坦然的态度,以及时时脱口而出的金句,让人心仪。

我曾想过像张爱玲写作《姑姑语录》那样,将她的一些妙趣横生的话记录下来,来日也组成一篇语录,但常常身临其境,就淡忘了这事。

但有一天的一段对话,依然记忆犹新。

当时是为朋友庆生,在旧鼓楼大街的一家火锅店吃饭。怀孕的她和先生一起出席,两个人,都是外表看起来圆融达观的人,很是登对。

饭后走出火锅店,他十分细致周到地提着大包小包的随身物品,拿去放在车里。

我情不自禁在Z耳畔说,你看,结婚还是好的,有一个人提东西。她毫不犹疑地回应:「难道结婚就是为了有个人帮你提东西吗?」我说,聊胜于无嘛。她毫不客气:「这样的话,还不如不结婚。那样提东西的人,要多少有多少,结了婚,就只有一个人,他要是不乐意了,有得你望洋兴叹的。」

我悻悻地,只好闭嘴,因为她说的,着实有道理。

那结婚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明敏尖锐的亦舒,早就给过答案,在她的小说《直至海枯石烂》里——

「我已经过了恋爱季节,不再相信山盟海誓,海枯石烂,我此刻所想,不外是这两个我喜欢又喜欢我的男生之中,谁对我将来的生活更有益处。

呵现实已将我逼成一个经济学家。

我深深羞惭。

我轻轻离开露台,回到书桌前面,动笔写爱情小说。

多么讽刺。

我有无告诉过你,终其一生在嫣红姹紫花丛中穿梭的蝴蝶,原属色盲?」

有多少人到最后都被现世安稳(尤其是物质安稳)牵着鼻子走,这不是堕落,却也着实叫人唏嘘。

但她还没有心狠手辣到,将物质与灵魂完全撕裂的地步,至少,那还是一个「我喜欢也喜欢我的男生」,对于许多人来说,这已经接近于圆满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种论调,始终是让人心生苍茫的。

原来人心人性,爱情婚姻,不过如此。

不是说亦舒几段话,众生相就盖棺定论,而是这样的心态观念,并非稀罕。

当然我没有问她这个问题。

问一个结婚多年,怀着身孕的女子「人为什么要结婚」这样的问题,好不生硬唐突。

因为无论她说什么,仿佛都有点古怪,索性不让人有自陷窘境的机会。

但我依然会情不自禁地默默观察她和丈夫在一起时候的一些言行举止。

她的时而亲密娇纵,她的时而义正辞严,她的时而心有不满,她的时而欢喜安慰……

一个人,会因为另一个人而产生这样许多错综复杂的情绪,不是因为爱是什么?

至少在他们身上,我是看得到爱的。

这就已经让人心生无限安慰。

虽然她也会向我倾诉,这个男人身上的一些「毛病」,但是归根结底,也是因为爱才会在乎,因为在乎才吹毛求疵——

就算吹毛求疵的最后,换不来一个称心的结果,但是依然愿意重复那过程——为之辛苦为之甜。

这样的爱情,这样的婚姻,是让人感觉舒服的。

有时候会想到姐姐,年纪比我大不了多少,却已经是几个孩子的妈妈。

我不用亲眼见证,也无需打破砂锅问到底,也能够想见,她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头晕脑胀、泥沙俱下。

我也不是没有听过她抱怨过,如果历史重来,换一种方式出场,是不是会有不一样的结局——当然现在就说结局,是太早的事情。

然而她没有独属于自己的幸福安宁时光吗?自然是有的。

比如开车的时候,背后时时传来童稚笑声,回过头去,看他们纯真开朗面容,清澈明亮眼眸,静静凝望窗外,像是已经拥有独立灵魂,那种满足滋味,仿佛亲手创作出一件世所罕见,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比如生病时候,有一个人嘘寒问暖,逢年过节,三两句土味情话,嘴上嫌弃鸡皮疙瘩四起,但内心始终是荡漾的,分享到朋友圈里,我有时候会觉得俗不可耐,但看她那样悦乐,也觉得一个人感到幸福多不容易,观众想看就多看几眼,不想看就视若无睹好了,何必阴阳怪气,尖酸刻薄相。

很多人喜欢把婚姻渲染得美不胜收,也有许多人铺陈起婚姻罪状,口若悬河。

然而它依然是大多数人最渴望的依靠。

至少那一天,披上白纱裙,捧着红玫瑰,实在美娇袅。

就这活色生香的回忆,也颇能够支持许多人捱一阵子,而有些人,更是捱足一生一世——或许我用了一个不太公正客观的动词。

把婚姻等同于婚礼是幼稚可笑的事情,但有过那样花枝招展,明艳动人的刹那,谁都难以幸免任它照亮一些晦涩沉闷、尘埃扑扑的光阴。

所以许多童话故事,包括小说电影,都「苦心孤诣」地将结局定格在那一生一世一双人、一曲新词酒一杯的盛宴上。

因为再也没有更好的画面了,再也没有更美的时刻了。

余生是注定走下坡路的,下坡路不是指混沌沉沦,而是渐渐平庸寡淡,而且越来越平庸寡淡,而且渐渐习惯这种平庸寡淡。

人也渐渐被规训、被麻痹、被拘禁。

对苦与乐失去敏感,或者冷暖自知,不与人言。

难得的地方在于,作家和读者彼此都深谙这道理,所以心照不宣,惺惺相惜。

像张爱玲那样,在《倾城之恋》的结尾,非要安一个美人点蚊烟的桥段的,到底是少数。

像亦舒那样形容婚礼总给她一股「风萧萧兮易水寒」感觉的,更是凤毛麟角。

大多数人,如你如我,参加婚礼喜宴,自然情不自禁心生美好愿景,祝福那一双新人,能够不落窠臼。

就算许多反面教材累累在前,但依然怀抱执念,一如每一对前仆后继奔赴婚姻殿堂的新人那样。

因为不这样,又能怎样?

婚姻这个东西,我向来五五开地看。

不见得每对夫妇最后都成了雷蒙德·卡佛书里的怨侣,不见得每一个独身的人都能活得像亦舒小说里的妙人那般潇洒漂亮。

说起来,婚姻这件事,像是人世间的许多因缘际会,最终还是靠运气的。

懂得经营是一回事,运气不佳遇到一个食古不化的人,也是枉然。

它不见得适合每个人,但能经历一回也是好的。至少在端起身板说教的时候,能够更加有的放矢、气定神闲一些。

我对它没有偏见,却也没有太多的牵念。

我见识过志同道合、恩爱无匹的伴侣,也目睹过鸡飞狗跳、怨声载道的夫妇。

当然,关起门来,春夏秋冬,星转斗移,举案齐眉的就没有磕磕碰碰,冤冤相报的就没有心甘如饴?

也未必。

只是,每个人走到今时今日,都是无数的因果累积。每个人对当下的自己,都承担着绝对的责任。

走到这一步,爱到这一天,嫁给这个人,丝毫没有什么值得怨天尤人的。

世上压根就没有十全十美,完美主义者在这个世上,注定处处碰壁。

所以别人总说,知足常乐,因为贪心不是美德?也未必,只是大多数人没有供养自己过多的欲望的能力。

不是不愿不想,只是无可奈何。

所以不轻易对他人的婚姻评头品足、指手画脚,也不动辄对任何人有关婚姻的选择「出谋划策」,或许是一种美德。

没有比自己更晓得自己的处境,没有比自己更清明,眼前是怎样的一条路。

爱或不爱,结或不结,离或不离,自给自足,自负盈亏。

这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心得与素养。

我庆幸自己不再「年轻」,所以看待一些事情,会相对更加理智清醒。

对于婚姻这种事情,也不再觉得刻意——无论是刻意地与之针锋相对,还是刻意地沦为裙下之臣。

婚姻当然有它美好的一面。

有一个人,陪你孤独着,分享这人世间的美不胜收,分担这世界上的诸多无常,透过对方,看到自己的脆弱与狭隘,用漫长的以后去打磨包容彼此灵魂当中的瑕疵,原来这样抚慰。

婚姻固然也有它残缺的一面。

激情慢慢退却,两个人因为熟悉而失去新鲜感,而过分暴露出性情里的缺陷,而在面对日常生活的烟熏火燎里不由自主地原形毕露……

但谁也无法拥抱一面而摈弃另一面,人世间没有这样一劳永逸的事情。

其实婚姻从来不是为了某一种完美而打造,只是为了两个人的不完美买单。

关键在于,自负盈亏,彼此心领神会,相视一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