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书日记 2021年6月1日 星期二 晴

早起提前预定了7点的出租车,7点05分坐上,路上跟司机师傅聊天,他住在弘善家园,我马上就问他原来住在前门哪条胡同?他很诧异。我说我住在这边年头长了,看着这个小区建起来的。他说他住在打磨厂。我说我曾经有几年也老去,为了一家烤羊肉串,小店很小,仅有1张桌子,连个凉菜也没有,只有啤酒和烤串。2002年前后我从望京打的带来人来吃,那时候一个月也就是1000多的收入,打一次的加上吃串,就要上百了,那我也来。他听说了,也说起他在那个时候西单某个胡同里面吃的一家面,号称“北京第一面”,老两口,原来说是给彭真做饭的。后来就在自己家的房子里,支起来三口锅,一个压面条的机子,猪牛羊三种卤,大块肉,20块一碗,真贵,但是真好吃。后来老头老太太年纪大,干不动,收了。说起来,他还不由得一声叹息。他看到我脖子上的包扎,就问了一下,然后说:有病早看,它自己也不会好。
这次是为了送别何兆武先生,时间是上午9点,在八宝山东厅。我到的早了点,车费109元。不过清华的人早就到了。签到簿上,只有伍绍东一个人的签名。他们也让我签,我本来想等等别人,后来想趁着人少,写了吧,就写了一句本来想写在交给报纸的稿子里面的一句会得罪人的话:说真话的人又少了一位。
趁着人少,我进了告别厅,拍了一圈儿的挽联,出来的时候,有人跟我打招呼,说我这么远还来。带着口罩,实际没认出来是谁。我想应该是侯旭东先生,因为我跟他要了这次的信息,不过印象里很多年没有见过了。回来百度了一下,看看他也花白头发了。
这次认识的人不多,陆续来打招呼有天津人民出版社的伍绍东先生,他最近刚刚做了一本杨无锐的《古诗十九首》,印了5000册,都卖光了。前两天,还有他的同事苏晨老师来联系我,想在加印《何兆武汉译思想名著》的时候,做点毛边本,不过他们解决不了仍然可以装函的问题,我们犹豫了。其中在摩点上销售的500册毛边本和其他的周边也销售一空。首师大岳秀坤先生,他原来在北大社。他说起去年才请何先生签了一个名,此前去都没开过口。清华的车来了,有位过来说话的,自我介绍是张涛,只是微信上联系,没见过,他原来在上海社科院,去年调回清华人文学院了。还有马楠,她还是那个小男孩的样子。
9点准时开始,2人一组入场,细心人清华人准备了黄白两色菊花,让大家分别持入,鞠躬后献花。何先生还是老样子,就像睡着了。按传统的算法,他已经是百岁老人了,四世同堂,也很圆满了。没有哀乐,也是彩照。场外循环播放着的是何先生的一些照片,从年轻时候到晚年。排在我前面的清华的老先生说:年轻的时候多帅!
大家各自离去,我跟伍绍东一起去坐地铁,他早上从天津赶过来,现在再赶回去。路上聊聊他在出版的事情。以前他还在做编辑室主任,后来他觉得行政事务花费时间太多,就主动辞去了,职称上也不积极,现在还是个中级。他西单换乘,我东单换乘,各自忙了。
出地铁,想着找个共享单车的哈罗,没有。到街对过,一直想进这家吴裕泰看看,这次有时间了。店不大,俩店员,我一个顾客。茶叶我也不懂,就看看茶具。一边看,他们也来推荐,闲聊点别的。最后选了就剩下最后一个的花茶小杯,一个李滨声先生画图的茶叶罐(秋款,取三人围坐共饮的画面),还有一个透明的盖碗,说是泡绿茶的时候可以看得见茶的舒展。东西不大,包装挺大,我也没带包,这下子不好掩藏了,被老婆发现又要挨骂。到店里,趁着老婆不注意就藏在柜子上面了。不过正好跟刘禹电话,他们家三代都在这家店买茶叶,我说受你感召,我也进去转了转,没买茶叶,聊半天,总不好空着手,就买了点茶杯什么的,花200多。正好被推门进来的老婆听见,生气了。我赶紧说:回头用不到的,都卖了。
今天没能卖东西,时间不合适。今天微店到账的钱提了现,就可以给大家发工资了。还有一个中信的毛边本新书,也汇了款。但是明明提交成功,审核通过发工资的,没动静,钱也没少。再二再三折腾,仍然都是这样。我都怀疑这个代发工资的功能被取消了。后来灵机一动,是不是钱不够啊。仔细一对,还真是,差了那么一点。赶紧临时汇入了一笔款,凑上了,第四次才把这工资发出去。民生这个网银也真是:钱不够导致的汇款不能成功,也不提示一下。
午饭是家里带来一份菜,外加大佛寺的兆军盛菜市场买的热馒头,喝白开水。我这里什么家什都全,因为以前是准备这里聚餐的。
小飞去了我一位长辈家,拉来他收藏多年的一批邮册,过年吃饭的时候,他听说我可以销售这些,就说不留了,给我卖掉。约了几次,时间都不合适,今天小飞才去拉回来。回头组织个专题群拍。
这次我跟小飞的车走,到南小街下来,去北京国际饭店。华艺北京的春拍在这里预展,古籍专场叫“吉羽”,主理人是我的小老乡张艳艳,美院美术史系毕业的,以前在凤凰拍卖做过,后来就是行里的自由人,整天笑眯眯的,大家都喜欢跟她打交道,好性格。还有一位是来自上海的李靖,我正好买了他一种书,没邮寄,带来了,绝好品相。
预展在二楼,进屋的时候,就听见艳艳的声音,她正在跟翁连溪先生一起看书,一起的还有倪京鸣等好几位。看预展正好在他旁边。我有一个发现,做碑帖的人比做古籍的人要细致,今天到场看碑帖拍品的几位:倪京鸣,王宇新,唐伟杰等,都是非常入微的那种人,过手也多,懂的也不少。王宇新看拍品的时候,旁边有一位一直跟他聊,我看了一下,是在布衣网名“村东老李头”的那个小伙子,现在微信名叫做“少林寺驻武当山办事处大喇嘛李神父”,第一次在布衣参拍的时候,还是个初三的小孩,现在也不过高二。对碑帖有格外的兴趣,估计是这行爱好者中年龄最小的了。
(图片来自“古籍”公号)
拍品太多,正如佳士得的戴岱先生说的:这应该是有古籍拍卖以来,集中上拍最多的一个拍卖季。本来我以为孔网拍卖是拍品数量最多的,没想到中国书店更多。
盘点一下各家的古籍专场中的拍品数量(含碑帖信札影像及少量杂项):已经拍完的:苏州四礼堂687件(5月9日),嘉德511件(5月20日),永乐187件(5月20日),中贸1108件(5月21日),十竹斋216件(5月29日),即将开拍的:华艺456件(6月2日),弘艺907件(6月3日),德宝680件(6月4日),中国书店1253件(6月5日),泰和861件(没算中国书画专场·6月6日),保利825件(6月6日),孔网1202件(6月10日)……不算6月底荣宝,7月的上海博古斋,工美……(还没公布),已经近9000件了,所以轻松过万。市值数亿元的拍品井喷了。
没看完,觉得有些头晕。脖子开刀之后,低头时间长了不成。现在自觉把自己当成病号,在地铁里都不让座了。后面有一些,等明天中间拍佛经和碑帖的时候再调看吧,省得干坐着也难受。
打不到车回南阳,干脆坐公交回家了。下车路过潘家园,一小姑娘正在推销美发卡。忽然看到我脖子上的纱布,赶紧道歉:您脖子受伤啦,不好意思,打扰了。
估计是吓到了。
睡下不过8点多,今天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