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考人大附中科特生

发一篇旧文,因为很多初中生家长对科特这个路径还不是很熟悉,文章中的时间,大家自动对应到去年即可。
今年的6月15日,全市范围将有一批学生接到人大附中的电话,这意味着他们通过了人大附中科技特长生资格审查,进而参加人大附中的科技特长生选拔。
接下来,他们要在6月21日下午参加人大附中的校级专业测试,能不能成为提前进入人大附中的幸运儿,在这一天之后就有答案了。
621测试的幸运儿们将于6月27日再参加海淀区科特生统一测试,这项测试很简单,并不能称之为门槛。
今年,人大附中科技特长生录取名额是在全市范围录取39人,而海淀区只有人大附中一所学校可以在全市招收科技特长生,其他海淀学校只能在全区招科特生。十一学校没有科特招生项目,但不意味着十一学校中考不提前招生,这点是中考优秀生家长即便搞不明白也必须牢记的。
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每个想了解科技特长生的初中优秀生家长一定要清楚,人大附中的中考科特招生有着浓厚的西海对抗色彩。
近年来,受困于小升初招优秀生严重不利及中考锁区政策限制,地处西城区的北京市老牌超级中学格外重视科特招生,学校通过科特招生提前选拔海淀区以外的全市精英,颇有成效。这几年,招收东城、朝阳、通州优秀生较多,相对来说,招收海淀优秀生较少。
招收海淀优秀生少的原因就在于人大附中对海淀优秀生始终有着巨大的虹吸效应,而且,海淀科技特长生的认定时间晚于西城区,使得本来拿了西城科特资格的孩子及家长,在人大附中向他们招手以后,往往放弃西城跳回海淀,由于科技特长生的上报是按1:1配备的,一旦有同学放弃到手的资格,学校便没有新人可替补,宝贵的科特名额就浪费。每年这种现象还真的是屡见不鲜。
人大附中,作为京城高考成绩第一校,在各方面的影响力无与伦比,包括科特招生。即便是传统流向西城区的东城区精英同学,这两年始终有考入人大附中科技特长生的,且都带有很强的竞赛能力,尤其是去年二中分校航班的某同学,当年考入当年就拿了高联一等奖的前几名,力压同年级及高年级的大批早培同学。题外话,这位同学的成功案例=早早培以及早早早培鸡血妈妈们心情上被戳了一把尺寸很大的刀。
受疫情影响,人大附中今年的测试流程和时间与往年不同。
和去年相比,今年少了一轮“密考”,而校级专业测试题型是否有变动,也尚未可知,但有什么样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背景的同学能够在人大附中科技特长选拔中被录取,还是有迹可循的。
以下是一位2019年人大附中科特生的口述,供今年及后续各届优秀生家长参考:

我初中就读于一所海淀区老牌区重点中学,不算很拔尖儿的区重点。我小学时成绩不算拔尖,也学过小奥和英语,但都学得一般。因为大学和附属中学之间有共建项目,家长在大学工作,所以我这个孩子就有了类似直升附属中学的机会。

考初中的时候我不是特长生,也不是培优,所以进初中时我对自己没抱有特别高的期望,也没上什么补习班。但初中学的东西比较容易,自己把作业做一做就能弄懂。
我的成绩在初一初二时一直稳定在年级前三,初三模拟考也比较稳定,一模是年级第二。
当时初中学校想尽办法留住尖子,让我们提前签约,如果不签约,初三就没法上实验班。但我觉得自己是有能力去拼一拼中考的,初三就下决心要往外考。
我不一定能通过裸分能考进人大附中,但去清华附、101、十一学校还是问题不大,所以面对人大附中考试我也没有什么压力——考不上的话,大不了拼裸分。
我从来最初没想过要走当特长生,学校的老师也没有提供比较多的特长生方面的建议。只是在初二结束的时候觉得自己成绩还可以,也比较稳定,所以想冲一下好学校,想试一试统招之外的路子。
我没有参加过科技类的比赛,小学倒参加过机器人社团,但没得过什么拿得出手的奖项,最多只能算爱好。与其说我是科技特长生,倒不如说是一名科学爱好者。
平时我喜欢看书和视频,看的书很杂,科普、军事、经济、历史什么都会看,视频看的就更多了,有兴趣的都会去了解,不限定范围。
正是这些看似驳杂的课外知识,让我面对人大附中科特的校级测试时,虽然有超纲内容,但自己多少都有了解,可以说在测试中派上用场了。
我知道人大附有提前的类似点招考试,所以从升上初三就开始关注人大附中的消息。
人大附中官网上的信息采集系统是不定期开放的,2019年四月下旬,我得知系统开了,于是登进系统填了信息和零模成绩。零模是学校自己考的,也不知道那个成绩有啥用,反正就填去,就说填了总比不填好。
4月30号那天,我妈接到了人大附中的电话,让我自带文具去学校参加考试,那天是个星期五,一放学我就赶到人本去,从六点考到了九点。
我后来才知道这是一试,其中只有少数竞赛生能够在一试中被录取。一试的消息不对外公开,学校的官网上不会有任何关于此次考试的消息。
一试分为三门:语文,数学和理化。
语文注重考察基本功,有大量的阅读和文学常识的相关题目,但没有作文。我本身不能算是特别优秀文科生,但我觉得做那些题目还是能过关的。
我记得考了余秋雨和臧克家的散文,文章不是很容易读懂的类型,对生活要有自己的体会和想法才能比较容易做出来。文学常识的话,比如给你个对联,问对联里面描写的是谁,然后写出相关背景,还会问这个背景对应的是哪个诗人,对应的是哪首诗。
数学更偏竞赛题,像初联的试题,有勾股定理的灵活使用、线性规划、排列组合、数论等等,我感觉和小奥是换汤不换药。
我虽说学过奥数,但不是特别开窍,做那些竞赛题有一些吃力,有的题能做出来,有的题做不出来,只能选择性的做。逻辑题我都能做出来,最后有一道平面几何的综合题,我觉得自己做不出来,就没怎么看。
理化卷中物理的题偏多,考了平衡的复杂应用,化学几乎很少涉及。我记得有一道题——车上放个板儿,在板的厚度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天上在下雨,问这个板儿被雨淋湿的面积会受什么因素影响,还考了摩擦力。
考完感觉一般般,语文和理化可能把握大一点,数学把握小一点。
现在我们班有好几个清华附中、北大附中过来的竞赛生,他们在这一关就直接被录取了。我回到学校继续学习,准备初三一模考试。
一模出成绩后,我考了年级第二,就去人大附中的信息采集系统更新了成绩,接着在二模前收到了人大附中要求二试的电话。
大概是在5月20号左右,人大附中通知我说一试过了,但需要再考察一下,去学校考一个所谓的科技特长生,
这才是正式的科技特长生校级测试,其实一试已经把竞赛生筛了出来,这些竞赛生相当于已经被保送了。
我觉得科技特长生要筛的,应该是兴趣面较广,有余力有兴趣去搞科技一类的学生,主要还是看综合素质,不一定要学竞赛才能搞懂这些内容,但这就是看所谓的天赋了吧。
科技特长生的题目不再局限科目,形式和内容上都灵活很多,类似一套大综合的卷子,三个小时内完成,内容很广泛。
比如其中有题目给了无人机的一张图,问标示出来的部件的有什么功能,根据要求如何对无人机进行改造,或是飞机两翼不够大了要怎么改。
科普类的题有黄金分割比的一些拓展。还有这种题:比如说在桌沿儿外面摞砖头,一次露出半块,问有多少块砖头,可以摞多远啊,其实就是考察对数学和物理的一些综合使用。看脑子灵不灵活,虽然说含有一些小奥成分,但不是那么偏数学,你想象能力要是好的话,其实是能解决的。
科特的题目和时事相关性比较强。2019年3月,波音737MAX系列飞机全球停飞,所以考试就出了相关的题目:波音飞机都有哪些类型?737又有哪些类型?737MAX出故障的系统是什么?
还有一道英文杂志的阅读题,我没太读懂主题是讲什么的,反正就是讲地质学和历史的关系,要从这个地质里面找到一些恐龙化石,然后分析这个古时候的这些大气成分。英文的这篇杂志文章里面会涉及到一些专有名词,比如说平流层,对流层之类的,有的会考翻译,有的会考理解。
参加完科技特长生考试的第二个星期,我接到了人大附中的电话,通知我参加海淀区的科技特长生资格考试,通过海淀区的考试后,就意味着我拥有了人大附中的特长生资格,学校可以跳过统招系统自由决定录取。
电话里,人大附中承诺中考不论成绩如何,只要保证第一志愿填人大附中就可以录取。
区里的考试就基本就没有什么难度,只要去考了基本都能考过。接到这个电话相当于吃了一颗定心丸,只要中考成绩不是特别离谱,应该都没有问题。
我就这样进入了人大附中。
进入人大附中之后,不管你是什么人,早培也好、特长生也好,本部直升的也好,都要统一参加分班考试。
分班考试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考试时间特别密集、题量很大。我因为没有学过竞赛的原因,同时分班报志愿出现了一些失误,所以没有进到一个特别好的一个实验班。
现在我的生活学习逐渐步入正轨,也见识到了传说中早培的“天才”们,感受到了自己和他们的差距——初中三年,基本把高中三年所有该学的东西全部学完了。
现在大家互相竞争的欲望更激烈了,可能原来觉得轻松学就能拿到比较靠前的名次,需要比较刻苦。但其实只要自己努力地学,就可以弥补和早培的差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