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 狂泉惨案
昔有一国,国有一水,号曰“狂泉”。国人饮此水,无一不狂,唯国君穿井而汲,故无恙。国人既狂,反谓国君之不狂为狂。于是聚谋,共执国君,疗其狂疾。针药莫不毕具。国主不胜其苦,遂至狂泉所酌而饮之,饮毕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众乃欢然。
(1)通过重写或修改使适合于新的或不同的用途或情况。 (2)把一种文体转变为另一种文体,把一篇散文改写成诗。 (3)变换另一种写法,意思不变。 (4)根据原著进行改编。 (5)改变了以前的状态,使得未来从此在修改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例句: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改写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进程。 (6)计算机应用技巧中文字输入时的一种文档编辑状态。
Z同学
狂泉惨案
曾经有一个繁华的国家,在一天夜里涌出一口清泉,当第一个好事者饮下了这口泉眼中的水后,这个国家的危机就开始了。
这是一口没有鱼,没有水草的泉水,坐落在城市中央,泉水周边寸草不生水。泉水不大,在月光下湖底散发出银色的光。国人都很惊讶,认为它有奇特的功效。
然而他们不知道,这是一口狂泉,只要喝了这泉中的水,所有的人都会变得疯狂易怒。
泉水和地下的井水相通,于是百姓一个接一个地发狂了。只有国王,因为他身份尊贵,常年只喝牛奶,因此没有发狂。大臣们见只有国王不疯,就一致认为他是异类。于是想方设法给国王治病。国王天天在疯子手下接受治疗,如同处于人间地狱。
国王忍受不了了,他在一个夜里出逃。他的头上布满豆大的汗珠,脚慢慢的移动着,他的头发如秋天里微黄的枯草,曲着背,弯着腰,银白色的月光洒在他华丽的服装上,反射出道道强光。
终于他来到了狂泉所在之地。他蹲下去,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他用双手捧起一把泉水,仰起头,喉结上下移动了一下,喝下了手中的毒药。终于,坚持了那么久,他也疯了。终于,国人不会再为难他了。终于,举国上下都疯了。终于,窥伺着这个国家许久的其他国家可以动手攻打了。
入侵之日,刀光剑影,血流成河。入侵者的铁骑踏过之处寸草不生。
国人并无还手之力,也没想过还手,就被砍下头颅,国王还在和臣子打闹之时,剑已经抵住了他们的脖子。国家灭亡了。
假如时光能够倒流到好事者发现泉水的日子,他还会再喝这口泉水吗?
小结
不知各位看完这位同学的文章作何感想。
笔者十分欣赏出这道作文题的老师,也很欣赏能够写出上述作文的Z同学。长久以来,我们的作文考试局限于写作“身边的真人真事”,要求学生抒发“真情实感”。
对于学生来说,为了应对这样的作文考试,他们往往会提前准备一些例如“生活中的暖心事”“身边的感动”“我长大了”等素材,在考场上用一些优美的句子将这些所谓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
对于教师来说,面对这样的要求写“真人真事、真情实感”的文章,我们常常会感觉“无法教”。因为学生的生活是他自己独特的个人经验,教师无法接介入;学生的体验也是他特有的感受,教师无法干涉,这就会导致作文没内容教,也没技巧教。
王荣生教授说过,中国作文教学的困境在于我们考察和学习的是“注重表达个人经历,抒发个人独特感受的散文”,散文的体式特点是最不明确的,因此,散文无法教。
换个角度,如果我们的考场作文更多地考察学生写作一些体式更明确的例如小说、演讲稿等,学生会觉得作文更易于操作,教师的作文讲评也会更有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