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地模拟考试的陆续开展,今年高考的试题走向,或多或少,我们可以从中窥见一二。
篇幅所限,仅从北京、河北、安徽、湖南和吉林等地的部分模拟考题进行分析,透视本年的考试命题方向与趋势。
考试内容始终围绕着主干知识的重难点部分,学生日常学习中的应知必会,突出理解记忆,而非死记硬背,关注对知识概念的深层理解,而非单纯记忆,至于偏难怪知识基本不涉及。如不同时代对于君主专制的考查,廷议、朝议、集议(北京海淀);言官进谏(安徽池州);春秋相王(湖南常州)等,都侧重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具体表现。对于核心知识的综合能力要求更多,审题的能力,联系所学的学科思维能力,甄别和组织答案的能力等等。往往是通过新角度、新素材、新情景来进行考查,关注学科思维、学科方法的掌握情况。🔔选择题部分:如尹湾汉墓出土文献、鸦片战争的前线密旨(北京海淀);马球的发展情况、80年代的“金庸热”“琼瑶热”“三毛热”风潮(河北石家庄);明清的人均粮食统计(安徽池州)等等。材料和角度均呈现新颖化趋势,弱化史实的记忆要求,强调对于具体历史知识的理解,其中既包括具体知识本身的概念理解也要求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偏重对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的要求。🔔非选择题部分:中规中矩,除北京外,大多还保留着选修的痕迹,依然坚持着文本分析的特点,与所学选修部分知识层面关联不大,重在学科思维和分析方法的训练考查。此外,在设问类型和难度上基本保持一致。概括与分析,作为基础设问类型备受青睐,占30~35分左右。再有就是在此能力上的比较、评价等设问方式。同学们最为头痛的小论文更加自由化,自主选择的空间更大,如古代史选三(河北石家庄);古代科技自选(安徽池州);陷阱理论(吉林长春);经济数据解读(湖南常德),从考查要求来看,轻记忆,重分析,用逻辑串史实的要求更为明显,不关注你是否记忆完整,更在乎你能否活学活用。其一,史学方法类题目近些年成为热点,如“曾随之谜”(北京海淀),随着三星堆考古的进展,传统文化的辉煌又一次展现于大众视野,历史学科弘扬传统文化的功能受到格外重视。其二,紧跟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论述活用,如“红船征程”(北京海淀)。综上所述,本次模拟很清晰的展现了各地历史教学、教研老师对于高考试题预期方向。在高三的备考中,大家要进一步关注落实主干知识,关注概念的深层理解与学科体系的搭建,理解胜过死背。与此同时,认真落实应试技巧,获取信息、联系所学、根据题意组织答案,技巧的熟练和强化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应对新材料、新角度等一系列的高考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