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臣因得罪外戚被逼成武将,屡建功勋又因弹劾宦官而入狱,记东汉虞诩
一
东汉汉安帝四年(公元110年)大汉帝国西北边境匈奴猖獗,严重威胁到帝国安定团结的大好政治局面。时任大将军邓骘,面对匈奴人疯狂进犯,无计可施,打算彻底放弃凉州(今甘肃武威),将边境之民全部内迁至“三辅”之内。所谓“三辅”,就是指旧时西汉都城长安一带,也就是今天陕西省西安一带。
决定放弃凉州,这也是迫不得已:此时,大汉帝国“维稳”局势异常恶劣,不但是匈奴人,羌人、鲜卑人、甚至内部汉民都在四处造反,汉朝中央政府是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邓骘计划是对匈奴人先作战略上的退让,以全力应付其它地方的叛乱。他如此对朝中大臣说:“这就好比是两件破衣服,把一件拆了去补另一件,还能得到一件完整的衣服,否则,两件衣服都没法穿了。”
邓骘
大汉国居然到了如此地步!大家也拿不出别的好办法,只能是依照邓骘之计行事了。
就在这时,一位默默无闻的文官虞诩私下找到太尉张禹,反对邓骘的计划。张禹听了虞诩的说辞,大为赞同。他立即召集众大臣再次议政,并在朝会上采取了虞诩的建议:网罗凉州英雄豪杰来抗击匈奴,同时将凉州地方官员的子弟召入洛阳颁赏,实际上是作为人质,防止凉州人造反。
半路突然杀出了个虞诩,让大将军邓骘在朝官公开议政之时大丢其脸。
邓骘,是当朝邓太后的亲弟弟;邓氏一家,更是东汉开国功臣邓禹之后,家境显赫。此时,邓太后在内扶持幼帝,掌控朝政大局;邓骘在外把持军政大权,以为羽翼。邓氏家族,可谓是权倾天下。更何况,邓骘也不是只会以权势压人。他还多方引荐人才,为朝廷推荐和培养了很多贤能大臣,威望甚重,说话向来在朝中就是一言九鼎。这次议政,名不见经传的虞诩居然让一言九鼎的邓骘折戟沉沙,邓骘如何咽得下这口恶气!
二
机会很快就来了。
当时,朝歌地方突发暴民造反,攻杀官吏,聚众作乱,州郡官府都无法平息。邓骘瞅准时机,立刻任命虞诩为朝歌县长,前往平叛。
这是公然利用职权在给虞诩穿小鞋!
虞诩
虞诩友人听说此事,大为担心。虞诩却冷静地说道:“做事不避艰难,是臣子职责。不遇盘根错节,不识刀斧之利——这正是我建功立业的机会!”然后,慨然赴任。
到任后,河内太守也替虞诩惋惜:“您是一位儒者,应当留在朝廷做谋士,如今却来到朝歌这种混乱之地,我很为你担忧!”
虞诩毫不在意,居然口出狂言:“朝歌这群叛匪,不过是狗羊相聚,只求温饱,请阁下不要担忧!”
州郡经年都扑灭不了的叛乱,生来未经战火的文弱小官还敢这么小觑,真是不知“死”字是怎么写的!这让河内太守的面子往哪搁?太守估计此时也很不爽,心里不断冷笑,问:“为什么这么说?”
然而,虞诩接下来的这番话,却让人不得不服气:“朝歌位于古韩国和魏国交界处,背靠太行山,面临黄河(黄河古道),距离敖仓不过百里。青州、冀州现时逃亡的难民数以万计,而叛匪却不知道打开敖仓放粮济民;也不懂得攻占武库、抢夺武器,以斩断天下右臂。这说明他们不足为虑。”暴民不知放粮收买人心,说明他们无政治野心;不抢占军事要地,说明他们无战略眼光。既无图谋又无大略,这样一群暴民,确实不足为虑!
随后,虞诩正式上任。在任期间,他招募了一百多名罪犯,赦罪后让他们混入叛匪中间做卧底,以毒攻毒,混乱暴民,很快就平息了朝歌之乱。
三
这之后,邓太后也听说了虞诩的才能,又把他改派至武都(今甘肃成县西北)任太守,平羌人之乱。
羌人得知虞诩带兵前来,派出数千羌军在陈仓的崤谷拦截虞诩。虞诩闻知此消息,立即下令部队停止前进,宣称:“我已上书请求援兵,等援兵到后,再动身出发。”羌军听说以后,便分头前往邻县劫掠。乘羌军兵力分散的机会,虞诩命大军日夜兼程行进了一百余里。他让官兵每人各作两个灶,以后每日增加一倍。于是羌军不敢逼近。有人问虞诩:“以前孙膑使用过减灶计,而您却增加灶的数量;兵法说每日行军不超过三十里,以保持体力,防备不测,而您如今却每天行军将近二百里,这是什么道理?”虞诩说:“敌军兵多,我军兵少,走慢了容易被追上,走快了对方便不能测知我军的底细。敌军见我军的灶数日益增多,必定以为郡兵已来接应。我军人数既多,行动又快,敌军必然不敢追赶。孙膑有意向敌人示弱,我现在有意向敌人示强,这是由于形势不同的缘故。”
虞诩征战
能以“增灶”之计吓退强大的敌人,足证虞诩不但有谋略,胆识更是惊人——这简直是老天给摇摇欲坠的东汉送来的救星!
虞诩到达郡府后,兵员不足三千人。羌军有一万多人,趁机围攻赤亭达数十日。刚开始,虞诩向部队下令,不许使用强弩,只许暗中使用小弩。羌人误认为汉军弓弩力量微弱,射不到自己,便集中兵力猛烈进攻。这时,虞诩命令每二十只强弩集中射一个敌人,射无不中。羌军大为震恐,纷纷退下。虞诩乘胜出城扑向羌人大军,杀伤众多敌人。
次日,他集合全部军队,命令他们先从东门出城,再从北门入城,然后改换服装,往返多次。羌人不知城中有多少汉军,更加惊恐不安。虞诩预料到羌军将要撤走,先期秘密派遣五百余人在河道的浅水处设下埋伏,守住羌军的逃路。羌军果然大举奔逃,汉军乘机突袭,大败羌军,杀敌擒虏数量极多,羌军从此溃败离散。
平定羌人之乱后,虞诩又开始了武都郡的治理。他查看研究地形,修建了一百八十处营堡,并招回流亡的百姓,赈济贫民,开通水路运输。虞诩刚到任时,谷价每石一千钱,盐价每石八千钱,仅存户口一万三千户。等到他在任三年之后,米价每石八十钱,盐价每石四百钱,居民也增加到四万多户。人人富足,家家丰裕,从此一郡平安。
虞诩之才,功业可证!
四
时过境迁。
公元126年,汉顺帝继位,任命虞诩为司隶校尉。
才到任数月,虞诩就上奏弹劾太傅冯石和太尉刘熹,使得这二人被免官。不久,虞诩再次上奏,弹劾中常侍程璜、陈秉、孟生、李闰等人。
这可真是捅了马蜂窝!
太傅是辅弼国君之官,当然是皇帝亲信;太尉是东汉三公之一,名望甚重;中常侍在东汉晚期大多由皇帝身边的宦官担任,大多数都是皇室幸臣!虞诩举报了这些人,意味着他这是在与朝中百官集体宣战!百官们都愤恨不已,纷纷指责虞诩过于苛刻。朝廷三公更是联名上书,弹劾虞诩“违反常法,于盛夏之际,大肆逮捕和关押无罪之人,吏民深受其害!”。
然而,这次危机,在虞诩上书顺帝之后得到谅解,侥幸得以逃过一劫。
渡过此劫后,虞诩反而更加大胆——中常侍张防成了他下一弹劾目标。
张防是服侍汉顺帝的宦官,深得汉顺帝信任,权势惊人。他经常滥用职权,大势收受贿赂。虞诩依法多次追究张防之罪,但他的弹劾奏章却屡屡遭到张防扣压,不得上报。虞诩激愤之极,最后干脆自身投入廷尉监狱,上书汉顺帝说:“过去,汉安帝任用樊丰,废黜皇室正统,几乎使社稷灭亡。现在,张防又玩弄权势,亡国之祸,恐将再临。我不忍与张防同列朝廷,谨自囚廷尉以报,以免重蹈杨震覆辙!”樊丰,是汉安帝时最红的宦官之一。当年,为了报复大臣杨震的举报,樊丰千方百计网罗罪名将杨震迫害致死,造就了东汉晚期惊天动地的一场冤案。
看到虞诩的奏章,张防感觉到头皮发麻,立刻跑到汉顺帝面前,痛苦流涕地赌咒发誓,竭力向汉顺帝辩白。眼见亲信宦官如此惊慌,汉顺帝一时心软,相信了张防。
于是,虞诩就此坐罪,被遣送到左校罚作苦役。
五
张防逃过一劫,当然就更不会放过虞诩。
在张防指使下,两天之内,虞诩被传讯拷打四次。看管虞诩的狱吏都不忍心,偷偷劝虞诩自杀算了。虞诩答道:“我宁愿伏刑刀死于市,让远近之人都知道。不声不响自杀,谁能知道其中是非?”
眼看虞诩就要被折磨致死,突然间救星到了。
扶持汉顺帝继位的大功臣浮阳侯孙程和祝阿侯张贤听说此事,紧急求见顺帝,为虞诩鸣冤。在两人与汉顺帝见面时,张防正站在汉顺帝身后。孙程怒不可遏,大声呵斥道:“奸臣张防,为何还不下殿去!”张防迫不得已,退入了宫殿东厢。
最终,在孙程等人和虞诩弟子们的反复申冤之下,汉顺帝将虞诩无罪释放,而把张防流放到边疆。
孙程等人救虞诩
虞诩的胜利,终于让大汉王朝政局维持了些许的正常。如果没有虞诩等等忠直大臣的努力,也许大汉王朝将早亡数十年!然而,虞诩这样忠诚且有大功的名臣,都要遭遇九死一生的迫害才能战胜那些贪官污吏,大汉帝国的衰败已不可避免。
尽管旁人对虞诩都是一片赞誉之声,他自己却清醒得很。
临终时,虞诩对儿子虞恭说:“我为朝廷办事,正直无私,自己做的所有事情无愧于心。后悔的是做朝歌县长的时侯杀贼数百人,里面哪能没有冤枉的,到现在二十多年了,家里再没有增加一口人,这是因为我获罪于天的缘故啊!”
要做事,就必然会犯错——这就是干事人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