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 异法方宜篇 相关试题
一、名词术语1、陵居:依丘陵而居住。2、褐荐:穿粗布衣,铺草席。褐,粗布衣。荐,草席。3、华食:鲜美酥酪骨肉之类的食品。4、毒药:泛指治病的药物。张介宾注:“毒药者,总括药饵而言,凡能除病者,皆可称为毒药。”5、灸焫:用艾火烧灼,或火针、火罐治病的方法。6、食胕:以经过发酵制成的鱼肉、豉酱之类物品为主食。胕,同腐。7、挛痹:筋脉拘挛,骨节麻痹疼痛类疾病。8、九针:古代用以治病的针具。即《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载之鑱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9、导引按蹻:古人用运动肢体、调节呼吸以及按摩等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方法。10、杂合以治:根据五方病人及其所患疾病不同,综合五方各种治疗手段或方法予以治疗。11、 引:即指补气升提之法。12、鑱石:古代石制针具。13、神不使:神机衰败,针灸、药物已不能发挥治疗作用。14、五谷:王冰注:“谓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也。”15、五果:王冰注:“谓桃、李、杏、栗、枣也。”16、五畜:王冰注:“谓牛、羊、豕、犬、鸡也。”17、五菜:王冰注:“谓葵、藿、薤、葱、韭也。”18、病有标本:指疾病的发生有先后、缓急、主次之分。19、刺有逆从:针刺治病有逆治、从治之别。逆治:病在本而治标,病在标而治本。从治:病在本而治本,病在标而治标。20、前后相应:治病时注意对先发生的病证和后发生的病证相互照应。21、标本相移:治病时对本病和标病治疗的先后或逆从,要根据病情决定。标本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互相转移的。22、正行无问:正确的治疗行为,没有疑问。23、小大不利:大小便不通利。24、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病证轻浅者,标本兼治。病证急重者,标本单独施治,或治本,或治标,以求治之精专,增强疗效。间,病轻。25、能毒:耐受气猛味厚作用峻猛的药物。26、行复如法:对邪气不除,病不愈者,可用上述方法继续用药。27、重身:妇女怀孕者,以其身中有身,故曰“重身”。28、微者逆之:病势轻浅,病情单纯,疾病表象与病机一致,逆其病象而治。29、甚者从之:病势急,病情深重、复杂,疾病表象与病机不完全一致,用药当顺从与病机不一致的表象而治。30、劳者温之:虚劳一类病证,用温补法治疗。31、损者温之:虚损一类病证,用温补法治疗。32、逸者行之:由过度安逸导致气血壅滞,运行迟缓一类病证,治宜行气活血法。33、惊者平之:惊悸不安、精神亢奋一类病证,以镇静安神法平抑之。34、摩之浴之:按摩、汤液浸渍洗浴治病的方法。35、薄之劫之:用具有侵蚀作用的方药治病谓“薄之”;以作用峻猛的方药劫夺邪气的治病方法谓“劫之”。36、逆者正治,从者反治:逆其病象用药,如以寒治热,以热治寒,谓之正治。顺其病象用药如以寒治寒,以热治热,谓之反治。37、热因热用:即以热药治疗真寒假热证。如用通脉四逆汤治脉微欲绝,其人面色赤之假热证。38、寒因寒用:用寒药治疗真热假寒证。用白虎汤治脉滑而厥之里热证。39、塞因塞用:前一“塞”字,指阻塞不通之证;后一“塞”字,指补法。即正虚所致的痞满,宜用补益法治疗。如脾虚大便不通者用补中益气汤治疗之类。40、通因通用:前一“通”字,指邪实于内的泻利证;后一“通”字,即下法。谓用攻下法治疗下利的病证。如用承气汤治疗“热结旁流”之类。41、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治病必须抓住疾病的本质,因而要先探求疾病的原因。伏,制伏;主,指疾病的本质;因,病因。42、求其属:探求疾病本质的属性。43、无道之人:不明事理、不通人情的乖僻愚昧之人。44、救其萌牙:早期治疗。牙,通芽。二、单选题1、据《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央之域人们的饮食特点是( )A、食鱼而嗜咸 B、食杂而不劳 C、华食而脂肥 D、野处而乳食 E、嗜酸而食胕(B)2、据《素问·异法方宜论》,东方之域人们的饮食特点是( )A、食杂而不劳 B、华食而脂肥 C、野处而乳食 D、食鱼而嗜咸 E、嗜酸而食胕(D)3、据《素问·异法方宜论》,地域不同,发病亦异。东方之域多( )A、其病生于内 B、其病多痿厥寒热 C、其病皆为痈疡 D、脏寒生满病 E、其病挛痹(C)4、据《素问·异法方宜论》,地域不同,发病亦异。南方之域多( )A、其病生于内 B、其病多痿厥寒热 C、其病挛痹 D、脏寒生满病E、其病皆为痈疡(C)5、据《素问·异法方宜论》,北方之域人们饮食的特点是( )A、食鱼而嗜咸 B、食杂而不劳 C、华食而脂肥 D、乐野处而乳食 E、嗜酸而食胕(D)6、据《素问·异法方宜论》,地域不同,发病亦异。北方之域多( )A、其病生于内 B、其病多痿厥寒热 C、其病挛痹 D、脏寒生满病E、其病皆为痈疡(D)7、据《素问·异法方宜论》,不同的治疗方法适宜不同地域和病情。西方之域,治宜( )A、砭石 B、导引按蹻 C、微针 D、毒药 E、灸焫(D)8、据《素问·异法方宜论》,不同的治疗方法适宜不同地域和病情,南方之域,治宜( )A、砭石 B、导引按蹻 C、微针 D、毒药 E、灸焫(C)9、据《素问·异法方宜论》,不同的治疗方法适宜不同地域和病情,中央之域,治宜( )A、砭石 B、导引按蹻 C、微针 D、毒药 E、灸焫(B)10、据《素问·异法方宜论》,不同的治疗方法适宜不同地域和病情,东方之域,治宜( )A、砭石 B、导引按蹻 C、微针 D、毒药 E、灸焫(A)1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对“精不足者”,宜采取的治则是( )A、温之以气 B、补之以味 C、阴阳双补 D、 引之 E、引而竭之(B)1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气虚宜 引之”,“ 引”是指( )A、利尿之法 B、导引、按蹻之法 C、益气升提之法 D、荡涤疏利之法 E、涌吐之法(C)13、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高者”的治法是( )A、散而泻之 B、引而竭之 C、因而越之 D、按而收之 E、汗而发之(C)14、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慓悍者”的治法是( )A、散而泻之 B、引而竭之 C、因而越之 D、按而收之 E、汗而发之(D)1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邪气实的治法是( )A、散而泻之 B、引而竭之 C、因而越之 D、按而收之 E、汗而发之(A)16、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于病邪轻浅者,其治法是( )A、因而越之 B、引而竭之 C、减之 D、彰之 E、扬之(E)17、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于病邪深重者,宜采取的治法是( )A、因而越之 B、引而竭之 C、减之 D、彰之 E、扬之(C)18、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于气血虚衰者,宜采取的治法是( )A、因而越之 B、引而竭之 C、减之 D、彰之 E、扬之(D)1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对于气虚下陷者,治宜( )A、补之以味 B、越之 C、 引之 D、决之 E、温之以气(C)20、据《素问·汤液醪醴论》,上古之世做汤液醪醴是( )A、为而不用,以为备耳 B、服之万全 C、服之亦不必已 D、配合针石 E、配合薰浴(A)21、据《素问·汤液醪醴论》,中古之世做汤液醪醴是( )A、为而不用,以为备耳 B、服之万全 C、服之亦不必已 D、配合针石 E、配合薰浴(B)22、《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病为本,工为标”,其中“工”是指( )A、病人 B、疾病 C、医生 D、工作 E、精神(C)23、据《素问·汤液醪醴论》,服汤液醪醴可以万全的是( )A、无论何世 B、当今之世 C、中古之世 D、上古之世 E、黄帝时代(C)24、《素问·汤液醪醴论》中“标本”是指( )A、正气和邪气 B、病人和医生 C、先病和后病 D、病因和病证 E、病因和病机(B)25、据《素问·标本病传论》,下列情况当“治其本”的是( )A、先病而后逆者 B、先热而后生中满者 C、先病而后生中满者D、先病而后小大不利 E、急者(A)26、据《素问·标本病传论》,下列情况当“治其标”的是( )A、先病而后逆者 B、先逆而后病者 C、先寒而后生病者 D、先病而后生寒者E、先病而后生中满者(E)27、《素问·标本病传论》认为“治反为( )”。A、正 B、误 C、逆 D、从 E、顺(C)28、《素问·标本病传论》认为“治得为( )”。A、正 B、误 C、逆 D、从 E、反(D)29、《素问·标本病传论》认为先热而后生中满者治其( )A、先 B、标本兼治 C、标 D、本 E、里(C)30、《素问·标本病传论》指出“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 )A、本 B、标 C、标本同治 D、逆 E、从(A)31、据《素问·五常政大论》,能毒者当以( )A、厚药 B、薄药 C、无毒药 D、针石 E、食治(A)32、据《素问·五常政大论》,不胜毒者当以( )A、厚药 B、薄药 C、无毒药 D、针石 E、食治(B)33、据《素问·五常政大论》,病在中,当( )A、取之上 B、取之下 C、傍取之 D、厚药 E、薄药(C)34、《素问·五常政大论》认为,治热病用寒凉药,服药时,当( )A、凉而行之 B、温而行之 C、冷而行之 D、热而行之 E、冷热饮之都可(B)35、《素问·五常政大论》认为,治寒病用热性药,服药时,当( )A、凉而行之 B、温而行之 C、冷而行之 D、热而行之 E、冷热饮之都可(A)36、《素问·五常政大论》认为,治温病用凉药,服药宜( )A、凉而行之 B、温而行之 C、冷而行之 D、热而行之 E、冷热饮之都可(C)37、《素问·五常政大论》认为,用药当中病即止,不可过用。大毒治病,当( )A、十去其九 B、十去其八 C、十去其七 D、十去其六 E、十去其五(D)38、《素问·五常政大论》认为,用药不可太过,常毒治病,当( )A、十去其九 B、十去其八 C、十去其七 D、十去其六 E、十去其五(C)39、《素问·五常政大论》认为,用药不可太过,小毒治病,当( )A、十去其九 B、十去其八 C、十去其七 D、十去其六 E、十去其五(B)40、《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坚者”宜采用的治法为( )A、除之 B、散之 C、攻之 D、削之 E、润之(D)41、《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急者”的病证宜采用的治法为( )A、行之 B、平之 C、缓之 D、散之 E、润之(C)42、《素问·至真要大论》对“惊者”的病证宜采用的治法为( )A、行之 B、平之 C、缓之 D、散之 E、润之(B)43、《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客者”宜采用的方法为( )A、削之 B、除之 C、散之 D、攻之 E、润之(B)44、《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劳者”宜采用的方法为( )A、濡之 B、补之 C、温之 D、摩之 E、润之(C)45、《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结者”病证的治疗宜采用( )A、除之 B、散之 C、攻之 D、劫之 E、润之(B)46、《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留者”病证的治疗宜采用( )A、削之 B、除之 C、散之 D、攻之 E、润之(D)47、《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燥者”的病证宜采用的治法为( )A、濡之 B、温之 C、缓之 D、润之 E、攻之(A)48、《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散者”的病证宜采用的治法为( )A、收之 B、温之 C、敛之 D、益之 E、润之(A)49、《素问·至真要大论》对“损者”的病证宜采用的治疗方法为( )A、益之 B、濡之 C、温之 D、收之 E、敛之(C)50、《素问·至真要大论》对“逸者”的病证宜采用的治疗方法为( )A、行之 B、收之 C、摩之 D、通之 E、益之(A)51《素问·至真要大论》对“诸寒之而热者”宜采用的治法为( )A、取之热 B、取之寒 C、取之阳 D、取之阴 E、取之营(D)52、《素问·至真要大论》对“诸热之而寒者”宜采用的治法为( )A、取之热 B、取之寒 C、取之阳 D、取之阴 E、取之营(C)三、多选题1、《素问·汤液醪醴论》认为“当今之世”的治病手段主要是( )①鑱石针艾 ②汤液 ③气功 ④毒药 ⑤按摩(①④)2、《素问·汤液醪醴论》认为“精气弛坏,荣涩卫除”的原因是( )①劳伤过度 ②外邪侵袭 ③嗜欲无穷 ④饮食不节 ⑤忧患不止(③⑤)3、据《素问·标本病传论》所述,下列情况中,当先治其本的是( )①先热而后生中满者 ②先病而后泄者 ③先泄而后生他病者 ④先病而后中满者⑤先中满而后烦心者(②③⑤)4、据《素问·标本病传论》所述,下列情况中,当先治其本的是( )①先病而后逆者 ②先逆而后病者 ③先寒而后生病者 ④先病而后生寒者⑤先热而后生中满者(①②③④)5、据《素问·标本病传论》所述,下列情况中,当先治本的是( )①先热而后生病者 ②先热而后生中满者 ③小大利 ④先小大不利而后生病者⑤先生病而后小大不利(①③④)6、据《素问·标本病传论》所述,下列情况中,当先治其标的是( )①先寒而后生病者 ②先病而后生寒者 ③先生病而后小大不利 ④先热而后生中满者⑤先病而后生中满者(③④⑤)7、《素问·标本病传论》指出,“病有标本,刺有逆从”的方法有( )①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 ②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 ③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④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本 ⑤标本并治(①②③④)8、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内容,下列哪项属于反治法( )①真寒假热,治以四逆汤 ②真热假寒,治以白虎汤 ③气虚便秘,治以补中益气汤④热结旁流,治以大承气汤 ⑤阴虚火旺,治以六味地黄丸(①②③④)9、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内容,下列哪项属于正治法( )①坚者削之 ②客者除之 ③微者逆之 ④甚者从之 ⑤结者散之(①②③⑤)四、简答题1、结合《素问·异法方宜论》,简述“同病异治”的道理。不同的地域,地理环境、气候、物产等方面均有差异。在不同地域居住的人,由于受当地自然环境、生活习惯的影响,就形成了其生理、病理的不同特点。因此,针对不同地域的人,应该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反映了中医学“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治疗思想,是中医临床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2、结合《素问·异法方宜论》,试述东方之域人们的生活习惯,常见病证及治法。东方之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人们多黑色疏理,其病多痈疡,其治宜砭石。3、如何理解“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由于人体阴阳在生理上互根互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阳病必及于阴,阴病必及于阳。因此“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的治则,在临床上可以灵活地运用,如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气虚补血、血瘀行气;育阴潜阳,滋阴降火,引火归源,温阳散寒;脏病治腑,腑病治脏等。4、如何理解“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形精相对而言,则形为阳,精为阴;气味相对而言,则气为阳,味为阴。形体虚弱的要用益气药和温化助阳之法,以促使脏腑机能恢复;凡精不足者为阴精亏虚,治疗当用味厚滋养阴精之品以滋肾填精。5、据《素问·汤液醪醴论》,简述你对“标本不得”的理解?《素问·汤液醪醴论》说:“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即指患者的神机为本,医工的治疗措施和方法为标。如果患者体内的神机衰败,则不能使医工的治疗措施和方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此论点精辟地论述了病人和医生、疾病和治疗之间的辩证关系,反映了处理好标本关系的重要性。6、结合《素问·汤液醪醴论》,试述为什么当今之世服汤液醪醴不必已?《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鑱石针艾治其外”,疾病才能治愈。言外之义是:人类及其生存环境逐渐复杂化,致病因素对环境的适应性越来越强,疾病越来越复杂、难治,只外用鑱石针艾治之,或单纯内服汤液醪醴,均不能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7、据《素问·汤液醪醴论》,试述神不使的病因病机。神不使的原因是:嗜欲无穷,忧患不止。“嗜欲”和“忧患”是耗精伤神的主要原因。神不使的机理:“精气弛坏,营涩卫除。”嗜欲无穷,忧患不止,耗精伤神,致使精气败坏,营卫运行凝涩,卫气丧失了正常功能,形弊血尽,治多不效。8、何谓“标本”?《素问·标本病传论》中“标本”的含义是什么?“标本”是相对的概念,内涵广泛:有六气之标本,风寒燥火湿热为本,三阴三阳为标;有经脉之标本,经脉起始之处为本,经脉所过之处为标;有医患关系之标本,病人为本,医工为标;有正邪关系之标本,正气为本,邪气为标等。本篇的“标本”代表病证的先后、主次、病情的轻重缓急。9、结合《素问·五常政大论》,谈谈体质与用药之间的关系。《素问·五常政大论》云:“能毒者以厚药,不胜毒者以薄药。”耐药性强的人,可以选用气味浓厚、作用较峻猛的药物,否则药力不足,疗效不佳;耐药性差的人,应谨慎选择气味温和、作用轻缓的药物,过则伤正,亦影响疗效。影响耐药性的因素很多,除了体质外,还与药物种类、服药时间长短等有关。10、你对《素问·五常政大论》中“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是怎样理解的?《素问·五常政大论》这段原文指出了用药法度及饮食调养的作用。即疾病有新感和痼疾的不同;方剂有大、小、缓、急、奇、偶、复的区别;药有有毒、无毒的差异;人有耐毒、不胜毒之体质不同等……因而用药有一定的法度。中医药治病的关键是调整机体的生命机能,调动机体主动的驱邪、抗病、康复能力,故用药不要求除邪至尽,强调食疗、食养促使机体正气的自然康复。这一观点对当今临床具有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11、结合《素问·至真要大论》,谈谈正治法。正治法:逆疾病征象而治,即所选药物的属性与疾病的性质相反。“逆者正治”,正治法又名“逆治”法。适用于病情轻浅而单纯无假象的疾病,所谓“微者逆之”。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等。运用时应把握“适事为故”的原则。12、结合《素问·至真要大论》,谈谈反治法。反治法:顺从疾病假象而治。“从者反治”,反治法又名“从治”法。适用于病势较重、病情复杂并出现假象的疾病,所谓“甚者从之”。如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反治法是针对病证假象制定的治法,但从本质上来说,药性与疾病的病机本质还是相反的。在运用时应注意“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从多从少,观其事也”,也即先求病因,再治其病本,至于从药多少,视病情而定。13、如何理解“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用寒药治热证,热势不减者,为阴虚发热,当用补阴法治疗。王冰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用热药治寒证,寒象不除者,为阳虚生寒,当用补阳法治疗。王冰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14、如何理解《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微者逆之,甚则从之”这一治疗原则?微甚,指病势而言。微为病势轻浅,病情单纯无假象,甚为病势较重,病情复杂或有假象。逆从,指治法而言。逆之,逆其病象而治,适于病情无假象的“微者”;从之,顺其病象而治,适于病情有假象的“甚者”。即疾病轻微,无假象的用逆治法。疾病较重,病情复杂,出现假象的,用从治法。15、《素问·至真要大论》中何谓“其始则同,其终则异”?此句说明反治法的机理。因反治法用于疾病征象与本质不相一致的病证,所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假象一致,但与疾病的本质相反,即开始时药性与病性似乎相同,但终究是与疾病本质相反。16、《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客者除之”与“留者攻之”二者有何异同?二者相同点是祛除邪气。不同的是,“客者除之”,其除之邪是外来的六淫之类的邪气。而“留者攻之”其攻的邪气,是由于机体代谢障碍,功能低下,气化不利而形成的蓄水、停饮、停食、瘀血等。17、结合《素问·标本病传论》谈谈你对急则治其标的理解?标本先后的治疗原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根据病情的缓急灵活处置。本篇指出“先热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小大不利治其标”,对此,张介宾解释说:“诸病皆先治本,而唯中满者先治其标,盖以中满为病,其邪在胃,胃者藏府之本也,胃满则药食之气不能行,而藏府皆失其所禀,故先治此者,亦所以治本也。”“盖二便不通,乃危急之候,虽为标病,此所谓急则治其标也。”一般来说,在疾病发展演变过程中,标病将要危及生命,或在诸多病理矛盾中,标病成为突出的重要矛盾时,当先治标,否则恐贻误病机,甚则危及生命。本篇提出的“中满”及“小大不利”只是举例而已。五、论述题1、结合《素问·异法方宜论》谈谈“因地因人制宜”?《素问·异法方宜论》从治疗学角度,创立“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治疗原则。认为不同地域、不同气候环境、不同饮食生活习惯、不同体质,有不同的发病特点,因此,在治疗时,就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这是古代医家在长期实际观察、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这些医学思想,与现代气候区划理论、医学气象学思想、医学地理学思想相一致,即使在医学、科学发达的今天,《内经》的这些思想和理论对临床实践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如何理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气虚宜 引之”一段原文?本节是以阴阳理论指导治疗。治病要辨别病之轻重,分别采用宣散解表、攻下逐邪之法;辨别形虚和精亏,选择温补阳气或填补真精的治法;辨别病在上、中、下的不同部位,运用因势利导的治则,分别采用涌吐、消导、攻泻等方法;辨别邪实的不同情况,在表用汗法,入里用泻法,急而猛者宜及时制伏病势;辨别病之阴阳不同,从相对的一方治之;辨别气血之虚实,分别以放血、升提补气法治之。(如图9—1)“阴病治阳,阳病治阴”的治则,在临床上可以灵活地运用,如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气虚补血,血瘀行气;育阴潜阳,滋阴降火,引火归源,温阳散寒;脏病治腑,腑病治脏等等。经文提示,《内经》时代不仅治则灵活多样,内容丰富,而且治疗手段亦有不少,如药物薰浴、按摩、针刺、放血等等,这对后世的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形不足者,温之以气虚证 因其衰而彰之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气虚宜 引之其高者,因而越之 阳病治阴病情 因其轻而扬之 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 调整阴阳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阴病治阳实证 其实者散而泻之 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因其重而减之 血实者宜决之慓悍者,按而收之图9—1 因势利导治疗法示意图3、你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是怎样理解的?此段原文说明了针刺要掌握时机。“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主要指疟病的治疗。《素问·疟论》提出:“夫疟者之寒,汤火不能温也,及其热,冰水不能寒也……当此之时,良工不能止,必须(待)其自衰乃刺之……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浑浑之脉,无刺漉漉之汗……方其盛时必毁,因其衰也,事必不昌,此之谓也。”《灵枢·逆顺》论针刺治病时云:“气有逆顺,脉有盛衰,刺有大约……刺之大约者,必明知病之可刺,与其未可刺,与其已不可刺也。”并引《兵法》曰:“无迎逢逢之气,无击堂堂之阵。”《刺法》曰:“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漉漉之汗,无刺浑浑之脉,无刺病与脉相逆者。”《灵枢·逆顺》还说:“方其盛也,勿敢毁伤,刺其已衰,事必大昌。”4、结合《素问·标本病传论》谈谈根据病情确定治疗的一般规律。(1)先治本病本节指出:“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一般地说,标根于本,病本能除,标亦随之而解。所谓“治病必求于本”,是治疗中的根本大法。(2)急则治标标本先后的治疗原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根据病情的缓急灵活处置。本节指出“先热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小大不利治其标”,一般来说,在疾病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标病将要危及生命,或在诸多病理矛盾中,标病成为突出的重要矛盾时,当先治标,否则恐贻误病机,甚则危及生命。本节提出的“中满”及“小大不利”只是示范而已。(3)间者并行即病情轻缓者,应标本兼治。也就是说,病情轻缓者未必独治其本。从临床实际情况看,病证属纯阳纯阴、纯虚纯实者少,虚实夹杂、表里相兼、新旧同病者多。在病势不甚急危的情况下,多数应标本同治。当分析标本偏颇的侧重,或治标顾本,或治本顾标,或标本齐顾。(4)甚者独行即指疾病严重者,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标急则独治其标,本急独治其本,是谓“独行”。如《伤寒论》第93条有“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按先病为本,后病为标分,表证身疼痛为先病,属本;里证下利清谷为后病,属标。现标病为急故先以四逆汤救里治标;待里病缓解则相对地说本病为急。故继以桂枝汤救表治本。(5)标本先后本节说:“病发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这是根据病证虚实确定标本先后治则,具体实践时还须结合虚实的轻重缓急,审证论治,亦非固定程式。5、如何理解《素问·标本病传论》中“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的含义?间者,指病轻;甚者,指病重。并行,即标本同治。独行,治标或治本,单独施行以求治之精专。临证有时需要治标治本两者兼顾,一同施用,有时仅治标或仅治本,一方单行,这完全取决于病情。病证错杂而病势尚轻者,可“并行”,如《素问·评热论》治风厥,“表里刺之,饮之服汤”,既治发热之表,又兼治烦闷之里。但对病势危重者,“并行”反易误事,必须“独行”才能获效,如《素问·病能论》治怒狂阳厥,“服以生铁落为饮”,正是取其一味生铁落,气寒质重,下气疾速,专任而力更宏。6、结合《素问·汤液醪醴论》,谈谈对“神不使”的理解。神不使是指神机衰败不能使治疗措施和方法到达病所发挥治疗作用。汤液、醪醴、毒药、针石、艾灸等只是医疗的手段、工具和方法,是否产生治疗作用,关键是患病机体神的作用状态,即“神机”,与邪气相对时称“正气”。《素问·五常政大论》曰:“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灵枢·小针解》云:“神者,正气也。”这是无数医家长期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所以,《灵枢·本神》也强调:“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即病人的神机决定治疗效果。7、据《素问·藏气法时论》,试述“四时五藏,病随五味所宜”的意义。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等药食有五味,五味分属四(五)时、五脏,药食气味在治病中各有不同的作用。气味偏盛的药食能攻逐邪气治疗疾病,五谷杂粮用以滋养五脏,水果类可以营养脏腑,牛、羊等禽、畜类之肉能补益脏腑精气,葵、藿、薤、葱、韭等蔬菜可补充五谷杂粮、水果、肉类等的不足,从其他方面营养五脏。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等既是维持人类生命过程不可缺少的食品,又是驱逐邪气治疗疾病的药品。既能分别补益不同的脏气,又能共同作用,增强正气,驱除邪气,促进康复。但是,五味分别归属四(五)时五脏,所以选择应用时,要根据春、夏、(长夏)、秋、冬季节不同,五脏之气偏盛、偏衰、以及苦、欲等具体情况,以其所宜而用之。8、据《素问·标本病传论》,谈谈对“先治其本”、“先治其标”是怎样理解的?《素问·标本病传论》认为先病为本,后病为标,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先后的治疗原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灵活处理。一般地说,标根于本,病本能除,标亦随之而解,则先治其本,即先治其先发之证。若在疾病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标病将要危及生命,或在诸多病理矛盾中,标病成为突出的重要矛盾时,当先治标,否则恐贻误病机,甚则危及生命。本节提出的“中满”及“小大不利”只是举例而已。9、结合《素问·五常政大论》,试述常用的四种服药方法。一是凉药热服,“治热以寒,温而行之”。要求治疗热病,用寒凉的方药,在药汤尚温热时服用。二是热药凉服,“治寒以热,凉而行之”。说明治疗寒性病证,应用热性方药,必待药汤凉后再服用。三是凉药凉服,“治温以清,冷而行之”。治疗温热病证,当用清凉方药,要等待药汤冷后才可服用。四是热药热服,“治清以温,热而行之”。凡治疗寒性病证,当用温热方药,要趁药汤热时服用。10、结合《素问·藏气法时论》,试述四时五味、五谷、五果等与五脏的相应关系。五味四(五)时五脏关系五味五谷五果五畜五菜五脏季节酸麻李犬韭肝春苦麦杏羊薤心夏甘稷枣牛葵脾长夏辛稻桃鸡葱肺秋咸豆栗猪藿肾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