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针法:子午流注纳子法开穴六招
导读:编者上学时受《运气学导论》等书的影响,对传说中疗效惊人的时间针法向往不已,后来自己看了子午流注的相关书籍,发现纳甲法太难了,此纳子法还相对简单易学。本文介绍了作者临床纳子开穴的六法,不仅可以应时而用,也可作为常规配穴法,很有参考价值。
子午流注纳子法开穴六法
子午流注“纳子法”是用时支顺序来表示气血流注的时间规律,以对应相关的脏腑经脉腧穴进行针灸的一种方法。一般书中介绍以“补母泄子法”为多,开穴比较机械,不能灵活地、辩证地运用于临床,致使“纳子法”的推广和应用受到限制。今将笔者临床应用“纳子法”的六种开穴变化方法,通过病例介绍于后。
一、本经补母泻子法
张XX,男,49岁,1983年6月17日诊。
患者头痛、牙龈肿痛五日。五日前,左侧牙痛、头痛,继则牙龈肿胀,自服四环素、去痛片三天未效。刻诊:牙龈肿胀,口臭过重,舌红、苔黄厚,脉实微数。询知发病前数日,经常口干,喜饮凉水,大便2~3 日一行,尿黄,胸闷不舒,夜多恶梦,纳可。
此属阳明实火上炎,拟方泻火清热。取合谷、内庭、二间、下关、颊车、迎香连针二天,针时痛减,移时又发 。第三日加委中迎刺,疼痛好转,牙龈肿胀略减,但夜间仍痛。
第四日,患者于上午8时许来诊,先点刺厉兑、二间各出血十余滴,再迎刺委中、内庭、颊车,留针10分钟,疼痛大减,留针至20分钟痛止出针。此后未见再发。
按:本例诸症显属阳明实火上炎,法当泻火清热。每次均以阳明经穴为主。但前三次效而不著,皆因泻之不足,刺不逢时。后改在辰时(编者:胃经值日)以放血之法,大泻手足阳明之子穴厉兑、二间,迎而夺之则痛止肿退而愈。
二、它经补母泻子法
朱xx,男,21岁,1986年6月11日诊。
患者头痛,恶寒发热,咳嗽七天。他医先后取少商、曲池、尺泽、丰隆等穴,连针四天未愈。刻诊:咳吐黄痰,痰出不爽,头痛,咽红口干,咳时胸痛,夜寐不实,纳减,体温38.4℃,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
此乃风寒化热,痰热蕴肺,拟方清热化痰。
治法:下午6点40分为酉(编者:肾经值日,肺金之子)时,取太溪(编者:值日经原穴,子经原穴)、尺泽(编者:本经子穴)(点刺出血)、膻中。在留针20分钟中患者感喉咙有清凉感 ,胸痛大减,咯痰易出。次晨热退,咳减,纳增。苔脉渐趋正常,诸症皆轻。仅针一次,第三日即告痊愈。
按:本例病人初为风寒束肺,肺失清肃而致外感咳嗽 。病延七日,风寒化热,痰热蕴肺,当以清化为治。病者来诊适逢酉时,肾经当令,肾为肺子,先刺“开穴太溪”,太溪为肾经原穴,主咳嗽痰疾,再配尺泽、膻中而显效至速。尺泽为肺经合穴、子穴,“合治内腑”“实则泻其子”,《甲乙经》云“心痛卒咳逆 ,尺泽主之,出血则已”。膻中为气之会穴,主宽胸理气。《针灸聚英》云“膻中主喉鸣喘咳,咳嗽,心胸痛,肺痈吐脓”。三穴相配,理法得当,逢时而刺,故此速效。
三、同名经开穴法
卜xx,女,76岁,1985年8月21日诊。
患者昨日起阵发性腹痛,约2~3分钟发作一次,发时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欲嗳气,矢气而不能。患者以手紧压腹部,其痛自解,但移时又发,无其他体征。舌大微颤,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而紧。
此为高龄气虚,中阳不运,复为寒邪所袭,寒客肠胃膜原之下,气机失畅而为气滞腹痛。治宜温中理气。先后用元胡索片、阿托品及中药二剂皆未愈。
22日下午起,选加足三里、合谷、公孙、外关、阴陵泉、丘墟。每日二次,每次留针25分钟,留针期间痛缓,但仍有小发作。起针后约一小时,复发如前。
23日上午七时半,正是辰时,阳明经当令,开穴与病相切,即改用“同名经开穴法”,取胃合穴足三里,大肠原穴合谷,用九六捻转法,使气行上下皆向病所,然后留针30分钟。留针时痛减,矢气三次,出针后连声嗳气,腹痛顿失,仅一次而愈。
按:本例先以中西药物加针灸未愈,后以“同名经开穴法”在辰时仍取足三里、合谷一次而愈。此例气滞腹痛,病在肠胃,取穴当用阳明二经。治在辰时阳明经当令,逢时而刺,正所谓谨候其时,病可与期,故此速效。
四、表里经开穴法
房xx,男,5岁,1985年3月30日诊。
患儿发热咳嗽三天,经他医用青霉素、新诺明、安乃近等治疗,诸症未减。査血:白细胞7050/立方毫米,中性75%,淋巴25%。胸透:肺纹理略增粗,余正常 。诊断;病毒性感冒。改用病毒灵等亦未好转。因热度继续上升,昨夜患儿哭闹,烦躁不安,举家惊慌,今早急来求诊。
査患儿高热39.8℃,神情烦躁,面赤气粗,唇干欲饮。咳嗽咽红,扁桃体II°肿大,颌下淋巴结大如枣核,大便二日未解,腹诊不合作。舌红、苔黄,脉数。
此症似属春温,急当清热通腑。当时是5点15分,寅卯(肺与大肠值日)之交,急以三棱针刺少商、商阳各出血十余滴,并处以通腑清热中药二付,令即煎喂。3月31日早七点二诊:患儿拒服中药,但昨日针后约一小时许,体温渐降。中午患儿求食,喂粥汤半小碗,下午解大便一次,今日咳嗽好转。体温37.6℃,取少商(左)、商阳(右),配尺泽(左)、鱼际(左) 、合谷(右)各点刺出血。次日下午家长特来告孩子病已愈。
按:本例现代医学诊断为病毒性感冒,用药三天未愈。而仅泻少商、商阳等穴即如此速效。盖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为燥金,肺为清金,亦为水之上源,金得水润则金清火伏,津液下行,大肠传导正常。今肺气壅塞,大肠传导失利而致腑结热盛。来诊时正当寅卯之交,二金(肺与大肠皆属金)行令,各泻其井,得天时而调之。《类经图翼》云“少商微出血泄诸脏之热。”泻商阳泄阳明之郁热,配大肠原穴合谷,肺之合穴尺泽,各司其职,是以速收全功。
五、俞募开穴法
陈xx,男,49岁,1983年6月15日诊。
患者于4个月前,因患病毒性心肌炎后遗心悸胸闷等症,在xx医院查心电图为窦性心律伴室性早搏,服中西药仍反复,乃来我科求治。刻诊:患者近半个月来心悸胸闷发作较频,胸痛牵及左背部,疲乏头昏, 脘胀纳差,精神不振,舌红、尖有紫点,苔薄黄,脉弦时结。
此乃热病伤阴正气未复,心脉滞阻,心神失养。治宜调气通络、宁心安神。取内关、三阴交、足三里、膻中。次日又取内关、三阴交、心俞、神门,连针二日未效。
至6月17日上午11点10分(编者:午时,心经值日)予诊,查左心俞敏感,压之患者很舒服。于是取心俞(左)、巨阙(心的募穴)、神门(心经原穴)。先点刺神门出血,刺巨阙透膻中,再以梅花针轻叩左心俞,并加灸10分钟,患者自觉胸闷大减,心悸好转。预约以后皆11点钟来诊。如上法针灸五次,诸症锐减。两次复查心电图都未发现异常。1984年2月26日笔者适遇患者时,他髙兴地说:“针灸五次病好后从未再发”。
按:此例心悸症经中西药物治疗虽好转,但反复无常,后用一般针刺亦未见效。笔者采用“纳子法”的俞募开穴法,前后取穴基本相同,而效果明显。这提示我们俞募开穴法对脏腑病有特殊治疗效果。此法是按十二时辰对应脏腑十二经脉的营气流注,在某经流注时辰开其俞募穴以治疗相关脏腑病变。
六、督任流注开穴法
张X,女,3岁,1984年9月4日诊。
患儿三个月前,因“乙脑”住院治疗月余,遗留失语,左侧上下肢偏瘫,出院继续用中西药治疗30余日,又请某中医针灸几次未效,来我科治疗。查患儿发病前已会说话、会走路。现啼哭无声,发音困难,听觉尚正常,左侧上下肢不能自主运动,左手五指呈爪状内收,左足下垂,腱反射未引出。肌肉无明显萎缩。舌暗红、苔薄白,脉细涩无力。
此因温毒犯脑,脑络受损,气滞血瘀,经络失养。治宜行气通络,活血祛瘀。
治法:以“督任流注开穴法”为主,每日选一主开穴:筋缩、身柱、百会、风府、天突。配廉泉、合谷、涌泉、曲池、丘墟、阳陵泉。针三次开始会说“妈”、“饭”等词,亦能扶墙跛行。共针12次即恢复正常。
按:本例由于舌络受阻则失语,肢体失荣则不用。治宜行气活血通络化瘀。夫人生之气属阳,统于督脉,人生之血属阴,统于任脉。任督为阴阳诸经之海,所以当从督任二脉取穴为佳。督任所行包括头面、脑内、舌咽、脊柱等部位,所以取督任可以直接疏通脑部经络,促进血行,从而改善失语偏瘫症状。故本例以“督任流注开穴法” 逢时而刺,其效尤佳。
七、小结
本文在“天人相应”学术思想的指导下,以《内经》 为依据,参照古今文献,结合个人临床体会,总结了子午流注“纳子法”的几种开穴方法。以一日之中十二时辰营气流注的时间规律对应经脉腧穴为原则。
其要求是:一、“开穴”与病相应。二、“开穴”可以配“病穴”。这样就扩大了开穴范围,增强了灵活结合的作用,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