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特辑】【564】我们为什么读《红岩》

有这样一组数字:到1949年,全国牺牲的烈士有两千万,有名字的只有一百八十万。歌乐山下关押了一千五百一十九人,在大屠杀之中存活下来的不到三十人。
我们的新中国,我们的共和国是怎么来的?
我们所说的红岩精神究竟是什么?
这是读完《红岩》后久久萦绕在脑海里的思考。
我想,红岩精神是每一个人内心深处崇高而又坚定的信念。
这种信念植根于每一个共产党人的心中,他们的领导人先进知识分子接触到了很多的新思想,更加感受到推翻旧制度的唯一性和必要修改,这是自我在进步思想的感染和熏陶中渴求着团结起来变革属于每一个人的新的制度的共同目标,是在国家处于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而自然而然地选择团结起来舍弃小我共图大业的毅然决然。这种思想灌输到自己的骨髓里,哪怕面对死亡,都毫不畏惧。这是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信念是方向,信念是扎根在心中不可动摇的力量,人因信念而崇高,而无畏,而不怕流血牺牲。
红岩精神是每个人顽强的意志力。
古往今来,只要有革命,就要经历严刑拷打,甚至会有流血牺牲,要直面死亡。怕不怕死?是每个人心中都会对自己的拷问。共产党人怕死吗?重伤的成岗,胸脯起伏着无法抑制胸中烈火般的情感,朗诵着《我的自白书》,“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拖着满身刑具的许云峰,受到了残酷的摧残,哪怕是铁镣钢锯似的磨锯着皮开肉绽沾满鲜血的伤口,依旧带着对敌人的极度轻蔑,迈着充满胜利信心的脚步,迎着初升的红日;被竹签子钉进手指的江姐,用钢铁般的意志力平静的在敌人面前宣布:胜利永远属于我们!是啊,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人的意志啊,在地狱的毒火中熬炼。像金子一般的亮,像金子一般的坚。
红岩精神是对光明的追求和向往。
面对哥哥的被捕,成瑶说“在斗争中,我可以学会斗争。”她是盛开在《红岩》上的一朵美丽山花,是一块在革命岁月中雕琢出来的璞“玉”。出身于大地主家庭的刘思扬,本可锦衣玉食,却却投身革命,散尽家财,为信仰劳碌奔波。他是革命者中一面别样的旗帜,他是知识分子中的楷模。年仅九岁的小萝卜头,在监狱里长大,他从未放弃学习,耳濡目染中坚持着对胜利的渴望和憧憬。他是红岩精神的传承者,凝聚了人们对光明的追求和向往。
正是这千千万万的共产党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我们不能忘记,我们必须铭记。
时值全国面临新型冠状病毒的侵袭,生死危难中我们明白,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依旧可能会面临生死,天灾人祸面前,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当我每天清晨看到疫情的统计数据里不断增加的人数时,内心是恐慌的,甚至无数次在心底里告诉自己: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当每天“平静”的生活只剩下这一件事,窝在家里“闲”得发慌的时候,看着那么多的“逆行战士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甚至舍弃自己的小家保全大家,他们就是国家危难时刻的卫士,他们在用自己的肩膀甚至是生命保护大家的性命。他们就是江姐、许云峰,他们就是危难时刻顶天立地的英雄。
无数次在内心问自己,做老师的我们,能做些什么。
我们应该相信政府,我们应该在这场战役中保证知识的传递,更加应该在精神上给予充实。我们应该让孩子们明白,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很久以来,正因为生活走进了舒适区,我们才容易迷失,容易空虚,我们的孩子们才开始模糊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开始盲目的崇拜追星,仿佛就像甫志高那样,形成了心灵空虚的极端个人利己主义。孩子们的未来还有无数的可能,他们中间一定会有人成为科研工作者、成为白衣天使、成为人民警察、成为社会管理者,他们会像成人一样,担任社会中的任何角色。疫情面前,没有地位的高低贵贱,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份子,也许我们很渺小,但我们的精神可以很伟大,我们的信仰可以很坚定。每个人都做好了自己,每个人都团结一心,那么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也便成为更好的国、更暖的家。
这也正是《红岩》中对于理性和信念的追求的最好诠释。这也许是我们每一个社会人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