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文人打仗不行?一介书生却打出北宋以来最大胜利,拓地数千里

宋朝自赵匡胤建国以来,对五代十国以来武将专权、拥兵自重的积弊深感不安,所以他上台以后通过杯酒释兵权等一系列措施,竭力扭转这一局面,并形成了重文轻武的治国方针。虽然他的这一想法确实带来了一定的好处和政权的安稳,但却也为北宋的灭亡埋下了隐患。

正是在这样的国策下,文臣节制武官,由文臣统筹战争,这些读着圣贤书入仕的读书人有几个懂得出谋划策,统兵作战?因此北宋才会对外屡吃败仗,先后对辽国和西夏被迫议和,上贡“岁币”以求安稳,即便如此,还是免不了来自北方的各种威胁。而北宋这些书生中却还是出了少数异类,就好比这位书生,收复河湟数千里土地,建立奇功......

北宋向来积贫、积弱,但在神宗时期,这位北宋时期颇有抱负和作为的皇帝在位期间,踌躇满志、锐意进取,使得北宋版图有了一次大的开拓,收复了汉唐时期的故土。而创造这一奇迹的,就是书生出身的王韶。

王韶字子纯,号敷阳子,江州德安(今江西德安县)人,进士及第后,曾相继担任新安主簿、建昌军司理参军等职。后来考制科(又称大科、特科,好比是如今招的特长生,只有皇帝下诏时才会举行)不成,就游历陕西,访查西北边境风土民情,了解了许多难得的地域情报,这也为他后来贡献的《平戎策》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看来古人喜欢旅游也未必没有好处。

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正月,神宗继位,次年(公元1068年)改元熙宁,并在这一年4月,召王安石入宫,一位拥有励精图治、富国强兵的远大抱负的帝王和一位锐意改革、积极进取的大臣就这样团结在了一起。正是有了这一帝、一相的支持,王韶才得以登上历史舞台。

也就是在那一年,王韶向神宗献上《平戎策》三篇,详细陈述了攻取西夏的策略,大略为:

西夏可取。欲取西夏,当复河、湟,则夏人有腹背受敌之忧。夏人比年攻青唐,不能克,万一克之,必并兵南向,大掠秦、渭之间,牧马于兰、会,断古渭境,尽服南山生羌,西筑武胜,遣兵时掠洮、河,则陇、蜀诸郡当尽惊扰,瞎征兄弟其能自保邪?今唃氏子孙,唯董毡粗能自立,瞎征、欺巴温之徒,又法所及,各不过一二百里,其势岂能与西人抗哉!武威之南,至于洮、河、兰、鄯,皆故汉郡县,所谓湟中、浩亹、大小榆、枹罕,土地肥美,宜五种者在焉。幸今诸羌瓜分,莫相统一,此正可并合而兼抚之时也。诸种既服,唃氏敢不归?唃氏归则河西李氏在吾股掌中矣。且唃氏子孙,瞎征差盛,为诸羌所畏,若招谕之,使居武胜或渭源城,使纠合宗党,制其部族,习用汉法,异时族类虽盛,不过一延州李士彬、环州慕恩耳。为汉有肘腋之助,且使夏人无所连结,策之上也。

当时,北宋与西夏、辽国和吐蕃诸部控制的河湟地区接壤。西夏建国以来,不断与北宋开战,虽然仁宗时两国签订了《庆历和议》,但仍不时南下侵宋;辽国在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后相对太平,但私下里也经常与西夏勾结,威胁北宋北疆;吐蕃诸部控制的河湟地区在汉唐时期均为中原政权控制,安史之乱后脱离中原控制已久。

这三家共同对北宋形成来自西北方面的威胁,所以王韶提出了征服西夏的宏观策略,在详细分析了吐蕃的内部情况后,提出攻取尚不团结的吐蕃各部,取复河湟地区,以对西夏形成腹背夹击之势,还能切断西夏与吐蕃的联系。

从这份策略可以看出王韶当年游历的成果,同时也可以看出他虽为一介书生,但确实富有韬略,精于谋划。由于该策略与神宗、王安石等变法派“改易更革”的政治主张相一致,因此得到北宋朝廷的高度重视和采纳,王韶被任命为秦凤路经略司机宜文字(相当于机要秘书)之职,主持收复河湟之事。

古话说“擒贼先擒王”,王韶在《平戎策》已经分析过吐蕃诸部的分裂状态,由于在其中蕃部的俞龙珂在青唐地区势力最大,王韶便决定先对他们开始操刀。他只带数人就直抵青唐,对俞龙珂晓以利害加以劝说,后来成功地使俞龙珂率部十二万人归降北宋,一些羌人和夏人也望风而降,首次出击就大获成功。

就在事情刚有点眉目时,王韶却动起了市易司的主意,谎报了一些无人耕种的良田,借以谋利,而他的这一举动也招惹了很多人的非议。但奇怪的是,经略使李师中上奏,被王安石罢免,让他滚蛋,接替李师中的窦舜卿上奏,王安石照旧让他滚蛋,大将郭逵也上奏,王安石还是让他滚蛋,只有接替窦舜卿韩缜附会王韶平安无事,而且王韶反被升为太子中允、秘阁校理。虽然这些事让人看不明白,但从后来看,无非是收复河湟的事务还未完成,宋神宗和王安石等特意“照顾”他的。

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七月,王韶派兵至渭源堡和乞神平,击败蒙罗角、抹耳水巴等族,接着又出奇兵在抹邦山大败羌人,致使洮西震动。瞎征前来救援,他又声东击西击败瞎征一首领瞎药等部,进驻武胜,建为镇洮军,进而又击败瞎征,降其部落二万人。更镇洮之名为熙州,划熙、河、洮、岷、通远为一路,王韶以龙图阁待制一职知熙州。

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王韶继续征战,扩大战果,先是攻取了河州,在羌人反叛后又击败了瞎征,收复河州。又攻下宕、岷二州,叠、洮二州的羌人首领投降。王韶领军转战五十四日,跋涉一千八百多里,攻取河、洮、岷、叠、宕五州,杀敌数千,缴获牛、羊、马数以万计。王韶也因功晋升为左谏议大夫、端明殿学士。

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宋神宗加授王韶为资政殿学士,并在汴京的崇仁坊赐其一座宅邸。

王韶抵达兴平时,听说景思立败于踏白城,河州被围。于是,他忙赶至熙州先是撤防,又挑选了二万兵力,去解河州之围。他分析围河州的羌兵必有外援,力排众议采取”围魏救赵”的方法直扑定羌城,攻破结河族,切断了西夏的交通,又进逼宁河,分兵进入南山,瞎征得知果然撤兵退去。在稳定了河州后,王韶返回熙州,又出奇兵大败羌人,瞎征投降,被押送至汴京。王韶因功被拜为观文殿学士、礼部侍郎,就连他的两个兄弟和孩子都被授予了官职。不久,他又被拜为枢密副使,至此王韶可以说是大获全功,战绩辉煌。

王韶自献策以来经多年征战,“熙河开边”取得了辉煌战果,收复了熙、河、洮、岷、宕、亹五州,开拓疆土达二千余里,招降羌人部众达三十多万。这场战争是北宋自建立以来八十年间,对外战争所取得的一次最大的军事胜利。

收复河湟,对饱受外患的北宋是极大的鼓舞,同时完成了对西夏的包围之势,达到了使西夏“有腹背受敌之忧”的战略目标,王韶因此功绩得以名垂青史。王韶一介书生,以文官身份完成北宋边疆战略目标,“用兵有机略”,“每战必捷”,以“奇计、奇捷、奇赏”著称,堪称是北宋最猛书生。

但之后,熙河路虽有建置,但却全靠各道进行供给,被转运判官马瑊[jiān]调查,因而引发了王韶的不满。他想罢免此人,却不料此时王安石庇护了马瑊,因而未能如愿,他因此与王安石产生了矛盾。其后,他又在宋朝与越南李朝之间的邕州之役上发言不妥,引发了神宗不悦,被贬知洪州,后又被降职知鄂州,最终晚年生毒疮,不久后病逝,时年五十二岁,一代书生名将就此陨落,未免有些凄惨。

虽然之后神宗未能在王韶的战果上加以发挥,败给了西夏,但他在北宋边防上作出的贡献却是难以估量的,清朝史学家蔡上翔曾如此评价道:“(王)韶以书生知兵,诚为不出之才,而谋必胜,攻必克,宋世文臣筹边,功未有过焉者也”。

本文资料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欢迎来 众推风云榜 畅聊风云变幻,共推精彩见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