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使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技巧达到了一个高峰!
元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 浙江博物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四家指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画家,元四家的画风虽各有特点,但都是从五代董源、北宋巨然发展而来,重笔墨,尚意趣,画中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
元 赵孟頫 古木竹石图 绢本墨笔
关于元四家,主要有二说:
一说指赵孟頫、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见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附录》。
二说指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人,见明代董其昌《容台别集·画旨》。因为董其昌的影响力,“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为“元四家”遂成定论。
元 王蒙 秋山草堂图
元四家对于山水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四人均是江浙一带人,都擅长水墨山水并兼工竹石,为典型的文人画风格,他们生活在元末社会动乱之际。虽然每个人社会地位及境况不尽相同,但他们不得意的遭遇是相似的,在艺术上都受到赵孟頫的影响,通过他们的探索和努力,使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技巧达到了一个高峰,对后世的绘画,尤其是“南宗”一派影响巨大。
黄公望像
黄公望
黄公望(1269年9月12日—1354年11月10日) ,元代画家。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等。黄公望曾为中台察院掾吏,一度入狱;后入全真教,往来杭州、松江等地卖卜。名列“元四家”之首。传世画作有《富春山居图》《水阁清幽图》《天池石壁图》《九峰雪霁图》《富春大岭图》等。著有画论《写山水诀》。
元 黄公望 九峰雪霁图轴 纸本 117x55.5cm
黄公望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散曲。尤擅画山水,曾得赵孟頫指授,宗法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李成等。水墨、浅绛俱作,以草籀奇字法入画,气势雄秀,笔简神完,自成一家,得“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之评。
元 黄公望 洞庭奇峰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绘画风格上,黄公望崇尚自然,讲求写意。他注重师法造化,常常深入自然,细心观察自然界在风、雾、雨、雪、空气和阳光下的变化,捕捉四季不同的景色,探究深山幽壑古木泉流的灵性。他重视对景写生,强调对实际景物的观察以及生活中的真实感受,故其所画的山水有着很强的生机和活力。
元 黄公望 富春大岭图 上海博物馆藏
黄公望十分讲究用笔用墨。他以书法中的草籀笔法入画。其山水画从技法面貌上而言,有水墨、浅绛两种风格类型。
元 黄公望 层岩飞瀑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他的画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他创浅绛山水,画风雄秀、简逸、明快,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
元 黄公望剡溪访戴图 云南省博物馆藏
黄公望把董源、巨然的披麻皴发展到极致,结合生宣纸的运用,创造出浑厚华滋的南方山水画。开拓了一个师法董源的时代,彻底改变了南宋院体画风,从而推动了中国山水画第二个高峰的到来。
元 黄公望 丹崖玉树图 故宫博物院藏
黄公望的绘画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他的山水作品,被明清两代的山水画家奉为经典。他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元 黄公望 天池石壁图 故宫博物院绢本139.4x57.3
黄公望在《写山水诀》这篇画论的结尾提出:“作画大要,去'邪’'甜’'俗’'赖’四个字。”这个观点不仅在当时具有指导意义,对现在学画依旧有坚持的价值。
元 黄公望 九珠峰翠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 黄公望 克夏山图 利夫兰美术馆藏
元 黄公望 水阁清幽图 南京博物院藏
元 黄公望 溪山草阁图 (传) 台北故宫
元 吴镇 渔父图轴111x29.7故宫藏
吴镇
吴镇(1280年-1354年),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浙江嘉兴人。元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元四家之一。作品有《渔父图》《双桧平远图》《洞庭渔隐图》《芦花寒雁图》等。
元 吴镇 竹石图
吴镇工诗文书法,绘画题材多为渔父、古木、竹石之类,善画山水、梅花。草书学巩光,山水主要师法董巨,同时也继承了荆浩、李成、范宽一系乃至南宋院体的山水画风。他以雄强笔法辅以丰富墨法,自有一种苍茫沉郁、古厚纯朴之气。
元 吴镇 墨竹坡石图轴纸本103.4x33
吴镇精于写竹,师李衎,晚年则专写墨竹。墨竹宗文同,为文同后又一大家。善于用墨,淋漓雄厚,为元人之冠。兼工墨花,亦能写真。诗词风格简劲奇拔,感情真挚,常以比兴自吐胸臆,接近陶潜诗风,外示平淡而内实郁愤。书法能结合王羲之和怀素之长而自具面目。每作画往往题诗文于其上,或行或草,墨沈淋漓,诗、书、画相映成趣,时人号为“三绝”。其画风对明清山水画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元 吴镇 芦滩钓艇图卷
吴镇画中的水墨效果是与他多种笔法、墨法的灵活运用密切相关的。“五墨齐备”是吴镇用墨的高超之处,为更好地发挥墨效,吴镇在选择作画材料上很有讲究,画梅竹喜用纸,画山水则喜用绢。吴镇非常熟悉笔、墨、绢的特点,作画中的五墨并施而不腻,反复皴擦而不胀,产生了浓而润、湿而厚、涩而不干、枯而不燥的艺术效果。
元 吴镇 野竹图
元 吴镇 多福图
元 吴镇 竹枝图轴
元 吴镇 枯木竹石图轴
元 吴镇(款) 松风飞泉图
倪瓒
倪瓒(1301年-1374年),初名倪珽,字泰宇,别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江苏无锡人,元末明初画家、诗人,元四家之一。家中富有,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年,散尽家财,浪迹太湖。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清閟阁集》。
元 倪瓒 林亭远岫图轴 87.3x31.4故宫
倪瓒擅山水、竹石、枯木等,其中山水画中采用了典型的技法——折带皴,是元代南宗山水画的代表画家,其作品以纸本水墨为主。其山水师法董源、荆浩、关仝、李成,加以发展,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他也善画墨竹,风格“遒逸”,瘦劲开张。书法从隶书入手,有晋人风度。尤擅楷书。
元 倪瓒 紫芝山房图轴80.5x34.8台北故宫
在倪瓒的画论中,他主张抒发主观感情,认为绘画应表现作者“胸中逸气”,不求形似。
元 倪瓒 古木业篁图
倪瓒是影响后世最大的元代画家,他简约、疏淡的山水画风是明清大师们追逐的对象,如董其昌、石涛等巨匠均引其为鼻祖。
元 倪瓒 古木竹石图轴
元·倪瓒 六君子图
元 倪瓒 疏林图轴
元 倪瓒 秋亭嘉树图
元 倪瓒 枯木幽篁图轴
元 倪瓒 筠石乔柯图轴
元 倪瓒 秋亭图
元 倪瓒 春藤古木
元 倪瓒 春雨新篁图
元 王蒙 葛稚川移居图纸本139.5x58
王蒙
王蒙(1308-1385年),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朝画家。赵孟頫外孙。元四家之一。
元 王蒙 青卞隐居图
元末弃官,隐居杭州黄鹤山,自号“黄鹤山樵”,直至晚年才下山出仕,于明初任山东泰安知州。存世作品有《青卞隐居图》《葛稚川移居图》《夏山高隐图》《丹山瀛海图》《太白山图》等。
元 王蒙 具区林屋图
王蒙的山水画受到赵孟頫影响,师法董源、巨然,集诸家之长自创风格。写景稠密,布局多重山复水。山水之外,兼能人物。所作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仅次于黄公望。
元 王蒙 西郊草堂图轴
王蒙创造的“水晕墨章”,丰富了民族绘画的表现技法。他常用皴法,有解索皴和牛毛皴两种,其特征,一是好用蜷曲如蚯蚓的皴笔,以用笔揿变和“繁”著称;另一是用“淡墨钩石骨,纯以焦墨皴擦,使石中绝无余地,再加以破点,望之郁然深秀”。
元 王蒙 关山箫寺图轴
元 王蒙 夏日山居图轴
元 王蒙 东山草堂
元 赵孟頫 自画像图页绢本设色
赵孟頫
赵孟頫(1254年10月20日 [1] -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吴兴人,原籍婺州兰溪。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
元 赵孟頫 致宗元总管札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通经济之学,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其以书法和绘画的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元 赵孟頫 红衣西域僧图卷画芯 绢+纸本168.2x31
赵孟頫博学多艺,文学艺术开创一代风气。他兼擅各种绘画,其中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师法李公麟和唐人;工墨竹、花鸟,皆以笔墨圆润苍秀见长,以飞白法画石,以书法用笔写竹。开创了元代新画风。
元 赵孟頫 幽篁戴胜图 纸本25.4X36
赵孟頫的山水画不但将钩斫和渲淡、丹青和水墨、重墨和重笔、师古和创新,乃至高逸的士夫气息与散逸的文人气息综合于一体,使“游观山水”向“抒情山水”转化;而且使造境与写意、诗意化与书法化在绘画中得到调和与融洽,为“元四家”那种以诗意化、书法化来抒发隐逸之情的逸格文人画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元 赵孟頫 人骑图 纸本
元 赵孟頫 疏林秀石图76x40
元 赵孟頫 二羊图纸本25.2x48.4弗利尔美术馆藏
元 赵孟頫 诸葛亮像轴纸本
元 赵孟頫 竹石图轴绢本
元 赵孟頫 浴马图 故宫博物院藏
元 赵孟頫 三世人马图卷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元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
元 赵孟頫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