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基础知识:范围副词(一)
文言的虚词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也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它的基本作用是帮助实词构造句子,表达意思。虚词包括:副词、介词、助词、连词、语气词。此外,在这一章里,也顺便谈谈文言的词头、词尾。
副词
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表示范围、时间、否定、语气、程度、情态等,在句中通常作状语,这种词叫副词。和其他虚词相比,副词数量最多。而且,一个副词常有几种不同的意义和用法:有的既表示程度、又表示语气,有的既表示语气、又表示时间,有的在同一个句子里兼有几种不同的作用。所以同一个副词,有人说是语气副词,有人说是程度或别的什么副词。下边我们把文言的副词分为几组加以讨论。讨论的重点是:古代常用、而现代不用,或者古今都常用、但含义和用法有所不同的。
(一)范围副词
“皆、悉、咸、举、毕、俱、尽、凡、率、但、特、止、直、唯、第、徒、仅、独、并、相与、相”等,表示事物范围的大小或数量的多少,叫“范围副词”。
一、皆、悉、咸、举、毕、俱、尽
这一组副词表示总括,当“都、完全”讲。如:
1.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后汉书·张衡传》)
——候风地动仪的发动机件十分精巧,(这些机件)都隐藏在像个酒樽的形器里。
2.炮台悉为夷据。(《广东军务记·三元里抗英》)
——炮台都被侵略者占领。
3.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资治通鉴·赤之赤壁战》)
——长江以东的英雄豪杰都投靠孙权。
4.声,则凡非雅声者举废。(《荀子·王制》)
——音乐,凡不是正声的都废止。
5.政治未毕通也。(贾谊:《论积贮疏》)
——政令还没有在全国完全通行。
6.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我)已经挑选了三万人,船只、粮食和武器,都准备好了。
7.珍宝尽有之。(《史记·鸿门宴》)
——秦国的珍宝,(他)都要据为己有。
二、凡、大凡、率、大率
这几个副词也表示总括。“凡”是“总共、一切”的意思,“大凡”二字连用等于“大都、大体”。如:
1.凡投三弟子。(《西门豹治邺》)
——总共往河里扔了女巫的三个弟子。
2.大凡入形器者,皆有能有不能。(刘禹锡:《天论》)
——大体上,有形体的东西都各有长处和短处。
“率”是“大都、大抵”的意思,有时“大率”二字连用。如:
3.占小善者率以录(韩愈:《进学解》)
——有点德行的大都录用。
4.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柳宗元:《永某资氏之鼠》)
——吃的东西,大抵是老鼠吃剩下的。
三、但、特、止、直、唯(惟)
这一组副词表示限制,当“只、仅仅”讲。如:
1.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只想求得一死,也就不再考虑什么个人利害了。
2.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料定秦王只是用欺骗手段,假装要给赵国城地。
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梦溪笔谈·活板》)
——如果仅仅印两三本,当然不算简易。
4.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就是千里之地也不敢换,岂只五百里呢?
5.转侧床头,惟思自尽。(《聊斋志异·促织》)
——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只想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