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孙洁讲《内经》:人的灵智是如何产生的

讲述/文稿统筹:孙洁  文稿整理:亦心

编辑:亦徳


小编导读

今天是我们“精气神”的最后一篇了。为了方便大家的回顾和复习,小编将“精气神”的所有篇目列在下方,小伙伴们可以点击下方的蓝色文字进行回顾复习。

什么是精气神

一气化六气及先天与后天

食物水饮是如何运化的1

食物水饮是如何运化的2

宗气致病

营卫的运行特点

营卫运行的规律

卫出上焦

营出中焦

津液出下焦

营卫的功能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受到血气的濡养

肝能收藏、敷布血液以养周身

血痹的形成和治疗

我们吃的是五味得到的是津液

人是怎样“炼成”的

人的灵智是如何产生的(今日学习)

今天我们一起跟着孙老师来学习精气神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灵枢·本神第八》的一段条文,看看人的灵智是怎样产生的。

最后我们来学习一下,也是整个精气神里面,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灵枢·本神第八》的这段文字。

原文

《灵枢·本神第八》

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这段条文我们一定是要背的。

这段话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我们整本《内经》里面,唯一的一个地方来描述人的精神、意志、思维活动的产生全过程的。

所以,一切神志病的发生和治疗,基本上都要从这段话去理解。

首先,“德流气薄而生者也”,这句话就很抽象。

什么叫“德流气薄”?“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这种类型的语句,我们在《内经》里经常会看到。

天怎么样,地怎么样,这种语句我们看的非常的多,其实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嘛,反映的就这个意思。

那有人说,它更具体啊,它讲了“德”和“气”。

“德”和“气”到底是什么意思,你知道么?我不知道。

不知道不要紧,我们可以查书,对不对?历代注家没有一个对“德”和“气”做出具体解释的。为什么?因为“德”和“气”本来就不指任何具体的事物。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这个“德”是什么“德”啊?放到现在,我们还是不知道。“藏德不止,故不下也”的“德”是什么“德”啊?“五德”,五行就是“五德”,这个德”是什么“德”啊?也不知道。

这个“德”,它没有具体的含义,一定要说他有具体的含义,那就是天地阴阳五行的运行规律。有类“道”者也,所以《道德经》、《道德经》嘛,德和道是类似的,没有的具体意象上的指代。

那这个“气”呢?这个“气”也没有具体的含义。

“地之在我者气也”,我们很容易把这个“气”理解为“五味”,或者说“五谷之气”,如此等等。不是的,没这么具体。

这个“气”是跟“德”相对应的。所以“地气”实际上就是有形的东西,或者说可以化为有形的东西。

“德”会变的有形么?“藏德不止,故不下也”,所以德不是有形的。而且它也不会化为有形的。

“气”不一样,“气”可以有形。

这就是“德”和“气”的区别。

那么“德流气薄”的“德”是“流”的。

“流”是什么意思啊?“流”是变动,所以“德”这个规律它不停的在发挥作用,它不停的在变动。“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它一直在发挥着作用。

同时呢,“气薄之”,“薄”就是“迫”的意思,气迫于什么?“气”受制于“德”的这个规律的约束,发生各式各样的变化,那么就产生了万物。

而这万物之中,有什么啊?德流气薄人乃生。但是又何止是人呢?天地万物,是不是也都是德流气薄而生的。

所以这句话,所有的注家解释的都非常的哲学化,我们就不举具体的例子了。

那我们怎么去理解它呢?我们就把它翻译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它只不过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再来强调这个点而已。

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以后,神明灵智渐次而生的过程。

首先, “生之来谓之精”,先天而生的这个东西,它就叫做精。所以《灵枢·决气》里面说:“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一样的是出自《灵枢·决气》里的东西:“故人始生,先成精也。”看到这两句,我们就会不由自主的想到另外一句,就是“两精相搏,谓之神”,是吧。

我们怎么去鉴别它们呢?

既然讲到了“精”,我们就必须要辨析一下,中医里面诸多“精”的概念。

在辨析之前呢,《医学指要》的这段话讲的非常的清楚,是我辨析的一个基础所在。

《灵枢》曰:生之来谓之精。此先天元生之精也。《素问》曰:食气入胃,散精于五脏,此水谷日生之精也。然日生之精,皆从元气所化而后分布其脏,盈溢则输之于肾,故曰:五脏盛乃能泄。若饮食之精遇一脏有邪,则一脏之食味化之不全,不得与元精俱藏而时自下矣。故肾之阴虚则精不藏,肝之阳强则气不固。若遇阴邪客于窍,与所强之阳相感则精脱而外淫矣。

他说啊,“《灵枢》曰:生之来谓之精。”这是什么精呢?这是先天元生之精。

《素问》里面还说“食气入胃,散精于五脏”,这也是精,这是“水谷日生之精”。

人每天都要吃饭啊,吃饭就是有水谷入胃啊,水谷入胃就会有精华产生,这就是日生之精。

“然日生之精,皆从元气所化而后分布其脏,盈溢则输之于肾”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啊?

所谓“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五脏六腑之精从哪来啊?水谷之精所化,所以,“五脏盛乃能泄”,泄于哪里啊?泄于肾而藏之。

有了这段话做基础,我们就能理解各种“精”之间的关系了。

先天之精藏于肾,这也是肾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肾精是不是只有先天之精呢?就不是。

“日生之精”也可以化生肾精,“日生之精”不仅仅可以化生肾精,它还可以化生五脏六腑之精,然后五脏六腑精之有余者,肾受之而藏,共同的组成肾精。

而肾精的其中一部分,精微中的精微,“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化为生殖之精。

这个生殖之精藏干什么呢?女子藏于女子胞,男子藏于精室,然后就可以“精气溢泄,阴阳和,故能有子”,对吧。阴阳和的时候,“生殖之精”就能够溢泄,溢泄是什么意思啊?就是排出来的意思。排出来之后,生殖之精相结合,于是“常先身生,是谓精”。

那这个“是谓精”的“精”还在原来这个人的体内么?不在了,对不对?他已经变成下一代了。

之所以我‍们在这个概念上经常会产生混淆,就是因为这里实际上不是一个人,他涉及了三个人,涉及到了下一代。‍

所以,只要我们把下一代的问题解决了,那么‍match‍这些肾精,或者说“精”的变化,我们就都搞清楚了。‍match‍

好,我们看看这张图。

我们想想,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所谓的肾精亏虚,至少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肾精的亏虚;一种是肾中生殖之精的亏虚,这个意‍思是不一样的。

不管是哪种样子的亏虚,我们要从哪种角度去治疗呢?我们要去补充它。

怎么补充呢?“先天之精”肯定是没法再直接补充了。“先天之精,禀赋于父母”,自从生出来你就没机会再补充了。

那怎么办呢?后天滋先天,就可以通过日生之精来补充它,对吧。还可以通过什么啊?你如果五脏六腑的功能强劲,那么就产生足够多的精,其盈溢也就更多,对不对?也能够来补充它这个“先天之精”。

所以,补肾精,除了补肾填精以外,还要健脾,还要养五脏。这是开源。

那当然还要节流,少一点生殖之精跑掉,那么就会好了,对吧?这里是为什么中医老是讲“房劳过甚”,因为开源、节流都重要。

前面既然讲了,“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这里又有“两精相搏,谓之神”,那这二者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通过我讲的这个肾精的变化,现在大家自己想想,能理解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么?

好,不要紧,其实《太素》里面就有对它做出的解释,他说:

即前两精相搏共成一形,一形之中,灵者谓之神者也,即乃身之微也。问曰:谓之神者,未知于此精中始生?未知先有今来?答曰:案此内经但有神伤、神去与此神生之言,是知来者,非曰始生也。

他前面说“两精相搏共成一形,一形之中,灵者谓之神者也”,现在你又说“两神相搏”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这是因为《内经》里面有神伤、神去、神生,所以啊,这个东西不是“始生”,是“始来”。

什么叫不是“始生”,是“始来”呢?就说这个“神”啊,是“两精相搏,已成其形”以后,再来而居之,是谓神。

还没懂的话,我们回过头来,看这句话“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至,乃成为人”。

到了“五脏已成”这个时候才 “神气摄心”神在这个点儿才“来而居之”,然后再生魂魄,“魂魄毕至,乃成为人”。

这两段文字结合在一起,能够懂这个句子了么?

“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的两神,就是指的爸爸、妈妈,精就说指的先天之精,对吧。这里的“两精相搏”指的是什么?指的是父母的生殖之精,它们相搏谓之神,中间是有过程的。

父母之精相合以后,实际上形成的是先天之精,先天之精有了以后,乃化营血;有了气血,荣卫已通以后就能成五脏,然后才“神来而居之”。

这就《太素》的意思。

“是知来者,非曰始生也”,不是“两精相搏”马上就产生了神,而是要五脏毕具以后,“神来居之”,才有了神。

其实《类经》里面,他也讲了。其实我觉得《类经》里面讲的这个,可能更助于我们理解。他怎么说呢?

“故人之生也,必合阴阳之气,构父母之精,两精相搏,形神乃成,所谓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也。”

人要生出来,当然这个不仅仅指形体,也包括他的神,“必合阴阳之气,构父母之精”,这就是生殖之精的相搏,两精相搏的这个两精就是指的“构父母之精”,构就是交构的意思么,对吧。

那么“形神乃成,所谓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也。”所以“两精相搏”以后“先生其形”再“神来居之”就没问题了,就是这样。

好,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神的产生,“神”他就有进一步的化生,化生什么?化生“魂”、“魄”、“七情六欲”,所以“随神而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谓之魄”。

这里多了两个“而”,原文里面是没有“而”的,根据千金方的对校来说这里应该有个“而”,读起来更通顺。

这个“魂”和“魄”,我们在前面的条文里面其实也做了详细的讲解。如果记不住了,或者没有听过的,可以去查一下前面讲脏腑一里面对它做了详细的解释。

简单的说,这个“魂”就是神之别使,这个“魄”呢,就是生而具备的,本能的这些神的活动。比方说,痛痒感知啊,不自主的活动啊等等。

那么解释了魂魄之所生以后呢,接下来他就讲到了心智之所成。

人之所以能别于天地之万物就是因为有心智嘛。我们通常嘲笑别人,说“你就像小孩一样心智不成熟”对吧。就是说我们区别于其它东西在于我们有智慧。

那这个智慧是怎么形成的呢?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

心为君主之官,统神明而参天地,因为有心这个君主之官,我们才能参详天地,才能上应天,下应地,中参人事,变成一个有智慧的人嘛。“所以万物皆其所任”,“任”,就是观察、了解、沟通的意思。

在《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里面讲:

其所谓心意志思智虑,举不外于一心焉耳,故凡所以任物者谓之心。

意、志、思、智、虑,都是由心所主的,所以开篇先讲“所以任物者谓之心”。所有任物者都是心,但是各自有各自的分工。

“心有所忆谓之意”。

什么叫做意啊?“意,亦神之用也,任物之心,有所追忆,谓之意也。”这是《太素》里面讲的。

在《素问经注节解》里面,他这句话讲的就更淳朴一些, “记而不忘者也。按:灵枢经曰:'心有所忆谓之意。’”

所以这个“意”就是,能够记住,不忘掉的意思。心里能够对事物有所回忆有所追忆,能够记住不忘掉,这个就“意”。

好,我既然记住了不忘掉,意味着“神有所注者也。(《类经》)”,这是我们心神最重要的一点,对这个事物已经有了关注,当我们有了这个关注,有了这个记忆以后,

“意之所存谓之志”。

什么叫“所存”啊,就是有所专存,我们已经是根据我们记忆而有所决断。“意之所存,谓意已决而卓有所立者,曰志。(类经)”

《内经摘要》里面他讲的更具体意“已决而确然不变者,志也”

这个就是志。志向,志向,所以你一定要有一个远期目标,这个才叫志向。今天想做科学家,明天想做艺术家,这个叫幻想,意思不一样的。

那么既然我们已经有所确定,接下来我们从神智的变化来讲应该怎么样呢?我就想着去实践这个“志”,对不对?“谓意志虽定,而复有反复计度者,曰思。”(类经)这个过程就是“思”,“图谋以成此志则有思(素问灵枢类纂约注 )”这个就是“思”。

因思而远慕呢,就“谓之虑”。

既然有了思虑,那么你思前想后,“深思远慕,必生忧疑,故曰虑”,实际上这个病,指的是什么?还是指的思前想后的这个忧虑,就是有所谋虑、有所判断、有所取舍,是虑的过程。当你思虑之后呢?你就必然能够有一个决定。一个合适的决定来处物。

我们从“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开始,碰到这个天地的万物,我们要去观察他,了解他。在观察和了解之后,最后能够“因虑而处物”,我知道如何与这个事物该如何相处,怎么去对待它,这样的一种行为就叫做什么?就叫做“智”。

这个“智”是不是智慧的智啊?这个“智”,是指的心智的“智”,是指的我们人能够对外界的事物,做出的判断。

至于说,这个判断是不是非常的好,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所以,并不是说,只有聪明人才有“智”,傻一点的人就没有。只要是精神正常,能够完成这个整个过程的人,都有“智”,这个“智”是整个思维产生的。

那人家说,你这个思维产生过程讲完了,很有意思,但是并没有任何用处啊。那有没有用处呢?有用处。

有没有注意到,这涉及到思维的四个关键环节,当一个人出现了某个情志病的时候,他必然是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比如说,一个人健忘,那我们应该从哪里来看?“心有所忆谓之意”是这个“意”出了问题。意与五脏谁相关啊?与脾相关嘛,所以我要从脾来看。当然了所有的思维活动都总统于心,这是没问题的。

这就能够理解,在心脾两虚证里面,健忘就体现的特别明显。那你心肝血虚,他也有可能出现健忘啊,但你心肝血虚的健忘,就不如心脾两虚的来的明显,对不对?

好,同样的,如果这个人思前想后,总是犹豫不决,这样一种情志障碍,那我们从哪里去看呢?他应该是思虑的过程出了问题,或者是不能存变,或者是远慕太过,那么就或者是这个“思”归脾管,或者是这个“虑”归肝管。那我们就从肝和脾来管。

那大家想想,如果一个强迫症的病人来了,怎么来分析呢?他一定要做这件事情,不做不行,说明什么?说明,要么他就是不能“虑”,要么就是他的存智太早、先入为主,所以应该就从肝和肾入手。

以此类推,你看是不是情志病就尽在其中啊?

所以,需要我们去想,去分析这些条文,才可以有收获。所以学中医,不是说让人家给你最后列个无比详尽的大表格,完了以后什么病从哪一脏去治,用什么方,一一对照。这个不行,这个一定治不好病。

有问题的朋友可在下方留言

小编会积极联系孙老师为大家解答!

(0)

相关推荐

  • 夜读经典之【德流气薄】

    抱朴堂丹道 今天 以下文章来源于广州鱼鱼健康管理 ,作者端木文 广州鱼鱼健康管理 祛疾: 祛除疾患,清除色身障碍. 续命: 添油续命,返还青春之容. 改运: 转化性情 , 开启美好运程. 修真: 接引 ...

  • 精归化

    ​精归化: "化生精,精归气,气舍神" "生之来,谓之精 两精相搏谓之神" 精气先身而生,具有遗传特性 来源于父母的,先天之精气相合 形成原始胚胎 转化为,胚胎 ...

  • 18.5孙洁讲《内经》:精气神之人是怎样“炼成”的

    讲述/文稿统筹:孙洁  文稿整理:海跃 编辑:亦徳 小编导读 上一篇中,我们学习了"我们吃的是五味得到的是津液 ",知道了津液在人体内的产生和代谢情况.(可点击蓝色文字回顾复习) ...

  • 18.4孙洁讲《内经》:精气神之我们吃的是五味得到的是津液

    讲述/文稿统筹:孙洁  文稿整理:俞海跃 编辑:亦徳 小编导读 上一篇中,我们学习了"血痹的形成和治疗 ".(可点击蓝色文字回顾复习)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灵枢·五癃津液别&g ...

  • 18.3孙洁讲《内经》:精气神之血痹的形成和治疗

    讲述/文稿统筹:孙洁  文稿整理:俞海跃 编辑:亦徳 小编导读 上一篇中,我们学习了"肝能收藏.敷布血液以养周身 ",相信大家对血液的运行有了初步的了解.(可点击蓝色文字回顾复习) ...

  • 18.2孙洁讲《内经》:肝能收藏、敷布血液以养周身

    讲述/文稿统筹:孙洁  文稿整理:俞海跃 编辑:亦徳 小编导读 上一篇中,我们学习了"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受到血气的濡养",相信大家对它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可点击蓝色文字回顾复习) ...

  • 18.1孙洁讲《内经》: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受到血气的濡养

    讲述/文稿统筹:孙洁    文稿整理:俞海跃 编辑:亦徳 小编导读 "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皆属于节,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此四支八溪之朝夕也." 这段话 ...

  • 17.5孙洁讲《内经》:精气神之营卫的功能

    讲述/文稿统筹:孙洁  文稿整理:俞海跃 编辑/视频:岑秉融 小编导读 上一篇中,我们学习了津液出下焦,知道了津液从下焦所出的过程.津液运行的异常和对临床的一些启示.(可点击蓝色文字回顾复习) 那么今 ...

  • 17.4孙洁讲《内经》:精气神之津液出下焦

    讲述/文稿统筹:孙洁  文稿整理:俞海跃 编辑/视频:岑秉融 小编导读 上两篇中,我们分别学习了卫出中焦及营出中焦(可点击蓝色文字回顾复习),那么接下来就是看下焦了. 那么,下焦出的是什么物质呢?这个 ...

  • 17.2孙洁讲《内经》:精气神之卫出上焦

    讲述/文稿统筹:孙洁  文稿整理:俞海跃 编辑/视频:岑秉融 小编导读 上一篇中,我们学习了营卫运行的规律,相信大家对它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可点击蓝色文字回顾复习) 你们知道卫气是从哪里出来的吗?它 ...

  • 倪师讲内经:很多人就是一动怒一发脾气当场就中风啊,当场就发心脏病

    今天 第三篇  生气通天论 第二节  阳气精绝症状.湿热与疣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汨汨乎不可止.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