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2019】朴新教育高亮:K12文化课领域不得不重视的四个趋势变化
朴新教育联合创始人高亮
芥末堆11月25日讯,“咱们这一行像制造业一样也有上下游、也有价值链,过去可能是教、讲更值钱,随着科技创新不断出现,我们会发现学变得日益重要起来”,这是今日朴新教育联合创始人高亮在主题为“教学相长,学以促用”的GET2019教育科技大会上,发表《训练与练习》演讲时分享的K12文化课领域观察的四个趋势的其中之一。
从重“教”到重“学”,教学质量检测方法也要变化
高亮从2011年开始先后在多省做过培训机构校长,现在负责朴新教育的教学管理部,主要工作围绕课堂展开——大概有四个方面:1,教师的教;2,学习的学;3,课程的编制,教学资源的开发;4,教师专业发展。
高亮在K12文化课领域深耕多年,他注意到不管是在实践当中还是在理论探索,人们将更多的关注从教到学上转移。“过去我开健身房挣钱,现在可能我当陪练挣钱”,他发现教育培训行业的价值链开始出现了转移、重构,“当客户以比较低的价格在网上能够获得非常高质量的音视频的时候,那么我们就知道学变得更加重要起来”。
学变得更重要的情况下,那么通过检查教师的教案是否还能适应这样的趋势?高亮表示,在课上、在课后对老师的教案进行检查,“目标如何设定、材料如何选择、进度、速度如何控制,这是面向过程的,面向典型的教学过程”。其透露,之前在大连学校工作时,他们用检查学生笔记代替检查教案,从过去面向过程转向面向对象。
其实施方案是,在课程结束后,班级当中随机发布两个学号,通过教辅团队对他们的课堂笔记进行拍照留存,回传总部进行分析、比对。“如果随机抓取两位同学的课堂笔记相似程度超过70%,我们可以认为这堂课已经初步标准化。如果相似程度超过了90%,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高度标准化”。
看起来这是教学检查的动作变化,但实际上背后是课程的教学思路上的改革。“一旦要求检查学生笔记,我们就不能再讲同学们我们打开48页把标题画下来,你是用粉红色萤光笔还是黑色中性笔,你是下滑线还是波浪线?你不能讲把第二段第二个单词旁边写上汉语意思,旁边是哪边,是上下左右哪一边?你不能讲打开笔记写1,你要明确告诉学生是汉字1还是数字1,有没有括号,是方括号还是圆括号?”高亮说。
让高亮觉得郁闷的是,目前虽有很多培训机构组织笔记大赛,但都是由市场板块招生部门牵头,他认为,学生笔记的整体提升应该从教师招聘和教师培训开始。“老师是原件,学生是复印件,原件不清晰复印件不可能有好的效果”。
从关注课上转向课下,练习也要狠抓
第三个K12文化课领域的变化趋势是从课上关注转向课下。高亮认为,扣除在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学习,学生仍有大量的课余时间。所以,对学生课下业余时间的管控以及学生课后学习的精细规划对实现学习目标非常重要,当然这也离不开课业训练。
高亮解释,自己观察到K12文化课领域的第四个变化趋势是减少讲的部分或者更多关注训练,并提供即时性的反馈。“我们在这一行当讲得过多,练得不足”, 高亮曾为做《训练与练习》的题目几乎穷尽所有已知的文献,“发现在文化课、基础教育领域,对训练与练习关注的远远不够”,而更多地集中在军事训练和竞技体育。但在高亮看来,上述两个领域的训练法可以直接迁移到文化课学习当中,其中就包括被写进国家竞技体育训练的基本纲领性文件“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
三从一大包括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剂量。
从难并非说在题目选择和筛选时要找出特别难、怪、有挑战性的内容。从难的核心是安排教学顺序。“我们必须知道学生知道什么,才能精心安排和设计比如针对学生个体的课程表”。
另外,建立知识体系和结构也颇为重要,高亮将之称为“认地图”,他表示,有体系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我们知道高三和初三这种毕业年级和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相比,更重要的是构建学习体系。物理科目学习的时候力是力,运动是运动,如何帮助学生认知地图,形成属于自己的体系和框架,这是在练习中需要注意的点”。
高亮说, 如果通过材料的选择、顺序的安排,“始终能够让学生处在最近发展区,我们就知道他的学习曲线斜率非常陡峭,我们规划路线图给学生加满驱动力,按照这样的路线图和驱动力能够达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从严的话,高亮将视角由课上转向课下,“若需要载体的话我想应该是作业单,我们对作业单的设计关注实际上远远不够,过去很多时候老师重视课上讲的,忽略了课下的练”,而学生课下没有做作业的动力,主要原因是印证感的缺失。“我们很多时候看到班里的同学有人在第二堂课能够运用第一堂课老师讲授的内容,这样的学生充满了学以致用的感觉”,但高亮也发现有经验的老师经常讲到,“同学们,我们上节课讲过,同学们我,们在这个学期开始的时候跟大家讲过,这是被设计的一致性和印证感”。
另外,从严要有空间上的针对性,班级授课几十个同学汇聚一堂,课下的练习和作业可以实现不同学生个体的针对性。同时也要讲求时间上的系统性,“从备课的角度来讲,希望老师能够从题本位走入到课本位,六个题单独来说都很棒,但是合在一起按照什么样的顺序,由易到难,还是由总到分,它背后的顺序是非常关键的,有哲学家说过关系比实体更重要,所以能够以一节课为单位进行题目的规划和设计,进而过渡到最理想的状态,以一个学期为单位进行规划”。
高亮将之总结为“从定性走向定量,从浪漫走向精确”, “教育测量跟其他行业相比定性的成本会比较多,我们到医院看病先查血,各种各样的指标马上能够拿到。现在让老师查学生的词汇量很难精准,所以我们能够有定性的走向定量,不要说回去大量阅读,广泛背诵,而要给出他量化的、细化的、可操作的办法“。
而从实战出发,讲的是重视模考卷材料和历年真题,要仿真营造考场环境并做好时间控制。“很多家长说孩子平常做题还不错,考试时考不出对应的水平,我说很简单因为你家孩子平常做题不怎么样,没有进行时间控制。一套卷子让他用二十分钟做还是四十分钟做,需要调动的能力完全不一样。仅仅做好每一次计时这么一个小的改进,学生的学习效果都会获得提升。”
高亮以用自己的方法成功训练了自家孩子的案例做了结尾。三年前,高亮在外地工作,孩子的学习主要由孩子妈妈负责,孩子做数学训练,每一次练习需要用的时间是10分钟-15分钟,但孩子用的时间超过20分钟,高亮按照自己的理论对孩子进行纠正和干预。大概花了五周到六周的时间,把孩子的时间从20多分钟压缩到12分钟以内,正确率也有很好的提升。“中间有很多办法,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加入了计时这个概念,仅仅通过计时这么一个小的操作,就能够更多地增加了任务的挑战性,激发了孩子训练的兴趣,得到比较好的结果,而这仅仅只是三从一大原理当中非常微小的又有意义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