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他乡当作了故乡,故乡却已成他乡”

“不知不觉把他乡,当做了故乡。只是偶尔难过时,不经意遥望远方。”李健的《异乡人》,寥寥几句唱出都市里异乡人与故乡疏离却又有所依恋的微妙关系。

连续两年的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习惯。今年没有了轰轰烈的“春运潮”,也没有了老家亲戚逼婚催生的喧嚣。
回家的氛围被冲淡了许多,故乡在我们不经意时,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变化留守,而我们与故乡的连接却日渐微弱。就连最近的“清明”,这个象征着与祖先和孤独产生精神连接的节日,也显得薄弱。
在大城市,每个人都是“异乡人”,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在每个所谓的节日里尽量与有交集的朋友聚会,吃饭、喝酒,看晚会,发朋友圈......然而,一切就只是这样吗?
如今,城市人口飞速流动变迁,我们努力适应随遇而安的生活,漂泊寄宿,却又总觉得缺少了一些身份上的认同和归属,故乡在心中的也变得愈发模糊。
故乡是回不去、回去了也不能适应的地方,而在我们所处的所谓的大城市,忙碌好像才是是我们的空间与舞台。但当有一刻,我们停下来,又有多少人会觉得自己真的有归属感呢?
罗大佑第一张专辑里有一首歌叫《鹿港小镇》,“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至今仍然被广泛传唱。
或许这就是音乐的抚慰与力量,在关于家乡的记忆逐渐模糊的时候,那些歌中却生活着那个故乡,不由得让我们去寻找:平常的日子,人间的烟火气,与他人的分分合合……都是我们与故乡的连接和羁绊。
文 | 郭小寒
1.
罗大佑:用四十年完成一场回归
——《宜花东鹿记》
2020年,66岁的罗大佑在经历了一台大手术后,带着乐队,在宜兰、花莲、台东、鹿港做了四场现场音乐会。

罗大佑 Lo TaYou 宜花东鹿直播开唱

四场直播演出,都是在傍晚五点夕阳时分举行,罗大佑和乐队,以山海、河流、草地、庙宇、市井小镇为舞台,以一种“新自然主义”的方式,完成了这场人与自然,游子与故乡的交融演奏。
罗大佑将这次巡演现场的25首歌,收录成了一张名为《宜花东鹿记》的专辑,同时收录进去的,还有演出时的风声雨声,以及观众们的笑声、掌声、谈话,小摊贩的叫卖声……窸窸窣窣,点点滴滴。
这些丰富细碎的声音,又给音乐复原了当时的画面感,让我们也与罗大佑一起回到了那些城市与小镇,山野与海边,开始了一场沉浸式的归乡之旅。
1982年,罗大佑发表《之乎者也》,一鸣惊人地成为华语流行音乐的“教父”。《鹿港小镇》就是他第一首广为人知的代表作,这首歌用叙事的手法,讲述一个鹿港小镇来的司机,无法在大城市安身立命,也回不去故乡的的故事,表达了对过速发展的工业文明的控诉。
社会无法解决的问题和无法消化的感情,在罗大佑的歌里呈现:“家乡的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却又失去他们拥有的”“归不到的家园,鹿港的小镇”。

40年后,在罗大佑的这张返乡专辑里,第一首歌便是这首《鹿港小镇》。这首歌以变奏曲的形式展开叙事,也奠定了专辑的返乡基调。

鹿港小镇 罗大佑 - 二零二零八月宜花东鹿记

倒数第二首,罗大佑又和乐队完整地演唱了一遍《鹿港小镇》,而这次演绎的地点,则非常戏剧性地安排在了歌词里提到的“妈祖庙的后面”。那些细碎的谈话,鼓掌和叫好声,来自那些没有出走的人,他们世代生活在妈祖庙的后面,他们看着这位心事重重的老歌手的表演,谈话、鼓掌、叫好。
“子子孙孙的保佑,世世代代的香火”,40年的时间,足以拉开距离,控诉变成了一种哀叹,出走也变成了返回,问题也变成了答案。
另一首同样以时间的跨越加重微妙复杂感情的是《吾乡印象》,这本是70年代台湾诗人吴晟的一首诗,其中的一句是“无所谓而认命的子孙”。
如今,大城市的跌宕已成为某种事实,而农业文明却依然在那里,无法出走的人们,却因为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滞缓而更显稳定。乡村,成了一种可以去回望与关照的精神家园。
这首歌现场版的重新编曲,罗大佑和乐手们用了大量的月琴、二胡和琵琶这些传统乐器,又融合得尽可能的温柔迂回,为歌曲重新渲染上浓重的乡愁,使故乡成为一个遥远的精神家园。
《宜花东鹿记》专辑还收录了《桃花东渡》《鸡公》这些老台语歌,罗大佑用新的音乐语言,重拾了关于“故乡”的记忆,让那些流传了百年的台湾本土歌谣,以现代化的编曲形式变得鲜活起来,自如而亲切。
歌中能听出罗大佑对母语的熟稔,就像没有改变乡音的老者,回乡的时候仍能操持一口乡音,象征着某些记忆中那些老旧而温情仍然存在。
善于隐喻的罗大佑,在歌曲的排序上也用了一些微妙的心思。在自己作品中的选歌中,罗大佑选了1984年的《家》和2016年的《家iii》这两张专辑的曲目,并进行比对。
《家》这张专辑,发行在罗大佑一炮而红后,虽然歌里更多的是温情,却遭遇了台湾最严苛的出版审查的桎梏。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发行这张专辑过程艰难,罗大佑决意离开台湾。
如今回溯这些歌曲,一条清晰的生命脉络便得以呈现,《家i》是对原生家庭的逃离,人生像梦境,罗大佑渴望的是心神双流浪;《家ii》是对家与归乡的憧憬,也是幻想中精神的再次出走;《家iii》是这一主题的延续,但时间已过了20年,这是对真实的温暖和实际圆融家庭的回归。
横亘在中间的,则是一首《火车》(1986),一列火车,把罗大佑从台湾,带到香港,开始了半生的漂泊。火车既是出发,也是归途。漫长的人生中或许总有一列火车,载着一无所有和梦想出发,又载着空空如也的心境和疲惫的身体折返。
罗大佑24岁离开台湾,一直抱着游子的心境。如今在《宜花东鹿记》里,他的声音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充满愤怒,而像一个真正的老人般,坐下来,絮絮叨叨地讲述着那些过往的故事。当地的自然环境则成为了舞台,将过去与现在的时光、风景、人情层层叠叠地印刻在一起。
在最后一站,也是罗大佑的童年故乡宜兰,他唱起了《望春风》。这首歌诞生于上世纪30年代,是台湾的第一首流行音乐。

望春风 罗大佑 - 二零二零八月宜花东鹿记

90年后,在淅淅沥沥的雨声里,罗大佑将它轻轻哼起,彷佛自己的生命也和这春风、春雨融为一体,降落汇聚,慢慢流进山川河流之中,完成了回归。
2.
张尕怂:在他乡长出泥土味
——《黄河尕谣》
“早知道黄河的水干了,修那个铁桥是做啥呀叻……“这首《早知道》是流传在甘肃兰州的民间小调,2020年疫情期间,民谣歌手张尕怂被困在甘肃靖远县的家里,穿着黑棉袄,带着小圆眼镜,背靠着家里的红墙,用一张银行卡拨弄着三弦,唱着这首歌。
“早知道在家待了这么久/我也不会只买两包红兰州/早知道村里封了路口/我就应该多拉拉妹妹的手”——《早知道》
这首歌一下在网络平台上火了起来,张尕怂迅速出圈,他把疫情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用诚恳又不乏自嘲的方式表达了个透彻。
这之后,他又唱了一首《甘肃有个大夫叫霞霞》,唱他自己的姑姑张荣霞,一个去武汉支援工作的基层医务工作者,去了武汉也依然说话大声爱开玩笑,休息的时候上上网,没有那么悲苦,却让人动情。这首歌也获得了上千万人的关注,张尕怂彻底在抖音和快手上红了。

甘肃有个大夫叫霞霞 张尕怂 - 甘肃有个大夫叫霞霞

以白描的方式和舒缓的叙事,去讲述一个人宛转的一生,这样的形式,自《诗经·国风》时,就在民歌里流淌了千年,历时风云变幻,而这些故事、文学、与诗性却如黄河水一样,依然流淌在花儿、秦腔、信天游这些古老的民歌里。
张尕怂用自己的方式一点一点把它们刨了出来,他以流浪歌手的方式在城市“流窜”,在城市与乡村间数次折返,伴随着对民歌系统地采集和梳理,对生活细节的细微观察,以及在苦难的环境中依然闪光的乐观,张尕怂终于一点点让“尕谣”从自己身上长了出来。
2021年初的音乐纪录片《黄河尕谣》记录了张尕怂的故事,张尕怂老家在甘肃靖远县,父亲是个秦腔迷,叔叔是个弹三弦、板胡的琴师。张尕怂从小喜欢跟大人去庙会上唱民间小调。平日里的张尕怂害羞、敏感、说话结巴,但到了台上,他就立刻变成了一个活灵活现的“神人”。
《黄河尕谣》剧照
“高高山上一清泉/流来流去几千年/人人都吃泉中水/愚的愚来贤的贤……”《黄河尕谣》,是张尕怂的盲眼师傅刘延彪教他唱的歌,干净、悲凉又浓郁。

黄河尕谣 张尕怂 - 黄河尕谣

张尕怂大学的时候去了长沙,走向了所谓的大城市。原本他以为可以将自己学到的民谣发扬光大,却因不适应节奏而退了学,然后去各地巡演、去酒吧卖唱。
作为一个流浪的民谣歌手,他在社会上碰着钉子,生活困顿,理想受挫。为了更出名挣更多钱,他和朋友参加了一场选秀,这样流水线的制造过程,他更不适应,录制过程也很拧巴,甚至最后节目也完全没有播出。
这几年间,张尕怂会经常回到老家拜访民间艺人,采集民歌,在宁夏松鸣岩的花儿会上,张尕怂把乡亲们在乡间地头的随性与生动记录下来。山野中,他神采飞扬地跟唱花儿的老奶奶一起对歌,在爷爷的葬礼上,作为长孙,他披麻戴孝地唱着悼念与安魂的歌谣……
这些都是张尕怂“尕谣”里鲜活的生命,他把各种西北的民间小调改编,配上来自于他生活观察到的新的歌词,来讲述他记忆或想象中的西北农村生活。
在纪录片结尾,张尕怂回到了儿时居住的、现在已经干旱荒废了的山头村,目睹了这个曾经有上千人口的村子,人口的迁徙与村落的荒芜,就像中国许许多多的乡村一样。
正是在这里,张尕怂写出了《姐姐》,曲子改自青海的花儿小调《挖虫草》。
歌词来自张尕怂儿时村子里发生的真实故事:在一个父母去世的农村家庭,长女牺牲自我、含辛茹苦拉扯弟妹长大,弟弟妹妹管姐姐叫妈,在妹妹出嫁的那天,已过中年的姐姐累死在父母的坟边。

姐姐 张尕怂 - 泥土味

原歌以吉他配乐,朴素悲苦而舒缓克制;后来,《姐姐》收录进了《美滴狠》专辑,张尕怂做了编曲和结尾的更改,全长16分钟,前半段不动声色的叙事,后半段则是大开大阖,结尾处以唢呐齐鸣,为这片黄土地上几千年来所有隐忍苦难的女性唱出一曲悲歌。
纪录片是在尕怂发表成名作之前拍摄的,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张尕怂“网红歌曲”的传播,如今的张尕怂拥有了不少歌迷。他们喜欢听张尕怂的“尕谣”,虽然地域不同,但却拥有着同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它维系着与消失故乡的情感连接,给人带来某种心头上的安慰。
《黄河尕谣》剧照
今年提倡“就地过年”的时候,张尕怂默默在朋友圈发了自己早年无人问津专辑里的一首《过年》,这首歌里有过年的鞭炮声、孩子们的玩耍声、牲畜的叫声、人间的烟火气,过往热闹的年味,以声音的方式封存在了歌里,存在过,但已回不去了。
这份“回不去”,也长在了张尕怂身上,并在他自己的作品里流传下来。也许,重新认识故乡的漫长过程,就是重新认识我们自己的漫长过程。
3.
林生祥与钟永丰:餐桌上的社会学家
——《野莲出庄》
喜欢《大佛普拉斯》人,对林生祥应该不会陌生,作为这部电影的配乐者,林生祥与乐队用音乐阐释了那种电影里悲凉的人间烟火气,关照和抚慰了小人物颠沛流离的人生。
自1999年组建“交工乐队”以来,林生祥与钟永丰这对搭档,已经合作了20多年,收获过金曲奖等无数重要奖项。
林生祥与钟永丰来自高雄美浓,他们用客家人自己的语言、风俗、历史和秉性,以歌来写地方志,关注乡土,介入社会。他们通常是先想好一个主题,再由钟永丰写词,林生祥谱曲做音乐。
2020年11月,林生祥与钟永丰所在的“生祥乐队”发行了新专辑《野莲出庄》,一共11首歌,全部都是关于吃的——野菜野果、地方小吃、平常菜肴,描摹了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画面。
食物本身的味道与记忆,食材的产地环境,食物与人和社会的关系,食物拟人化的象征以及人的迁徙……都藏在了这11首歌之中。
在人空虚的时候,胃是最容易被满足的。食物是把情绪引向具象的媒介,当你遇到某一种钟爱的食物,食物的味道、香气、口感、温度,就像一卷录像带一样,能让你自然地联想起与这种食物共度的时光,以及时光里的人与故事。当我们怀念家乡的时候,通常也是从一种具体的食物开始的。
钟永丰是社会学硕士出身,一方面与林生祥写词做乐队,一方面也是政坛中人,他曾担任过台北市文化局局长等职务。而他也更像是以一位社会学家的身份,重新审视人与在地环境的关系,再去写歌写诗。
钟永丰花了10年时间去学习食物与植物的写作,研究了近20年来台湾农业的发展和变革,然后才下笔写词。在他的书写中,食物串联了人的体验、想象和反思,也牵连着严肃的社会议题。
关于家乡的食物,钟永丰首先写了“大封”,这是一道“过年”才会出现的重要的客家菜。他书写“大封”细致缓慢的制作过程,应着对“过年”古老仪式的尊重。
食物的记忆,不仅关于食物的味道,还关于生活场景。“豆腐”这样普遍的食材,一开始让钟永丰无从下手。而他后来写到了卖豆腐的货郎,挑着担,哼着歌一路走街串巷的场景,那一连串“支支拐拐”的叫卖声,瞬间把我们带到了儿时窗边,那种按耐不住的惊喜与好奇之中。
《豆腐牯》MV
食物也能联想到人,比如妈妈的腌渍野菜《对面乌》,从上不了饭桌的粗糙咸菜,变成记忆中珍贵的味道。食物还带有自己的性格,《打乌子》让钟永丰联想到了在外流浪闯荡的男人,在苦命里依然笑得坦荡,浪得真切……

对面乌 生祥乐队 - 野莲出庄

专辑同名的《野莲出庄》,描写了野莲这种美浓特产的蔬菜,背后却关乎着社会议题——美浓曾经是最大的烟草生产地,烟草经济落寞后,野莲逐渐成了当地的一种助理经济作物。但种植野莲的工作环境艰苦,本地劳动力不足,由此引出了“外来劳工”的问题……

野莲出庄 生祥乐队 - 野莲出庄

与之前的作品如《菊花夜行军》、《种树》等一脉相承,钟永丰在具体的故事里,锋利地切开了社会民生的一面。
疫情期间,林生祥八个月没有对外的工作,他对人生的看法也有所改变,更顺其自然,也更自在。在拿到钟永丰的歌词之后,林生祥开始了谱曲编曲。
这次,他改变了过去惯用的方法,从最本真的地方寻找与自然的连接,尽量去描摹与还原,这些食物及故事与他自己情感记忆的化学反应,让音乐呈现出感情的色彩,而不只是结构上的难度挑战。
在编曲上,林生祥使用了唢呐、月琴等传统乐器,抛开了本地惯性,结合不同文化的挪移与借鉴,去除沉重激烈的苦味情绪,以更现代的方式呈现出丰富的色彩。音乐整体上轻盈入耳,将故事娓娓道来。
《野莲出庄》的制作过程,像是一道文火慢炖的菜肴,食物、文字和音乐本身,靠自然的属性互通连接,像是回归了民谣的本质。
尾声.
离开故乡的时候,我们多少会带一些家乡的味道回来,一段香肠、腊肉,几包点心......那是家乡拖住你时,最后一根不愿放开的手指。有了这根手指,我们无论多走远,也能勾一勾就回来了。
民谣音乐不止勾连起了故乡的山水云雨、土地民风与物产,其中不仅关于过去的回忆,也许还蕴藏着我们面对未来的答案。
作者:郭小寒,音乐行业资深从业者,前“乐童音乐”和“乐空间”联合创始人,音乐写作者,著有《沙沙生长》《生而摇滚》《北新桥》等出版作品。著名播客“大内密谈“音乐类主播。
相征与郭小寒,在“看理想”合作出品《中国民谣小史》《中国摇滚小史》《英伦唱片店》等音频节目。
题图:罗大佑《家III》
作者:郭小寒
编辑:苏小七 袋米
监制:猫爷
(0)

相关推荐

  • 最具创作才华的十大男神歌星!

    ◯如果没有音乐,生活就是一个错误◯ YEDURISI  MUSIC 文  |  乔帮主   夜读日思  |  原创出品 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男神,他们的歌声,曾经或激励.或感动.或温暖.或撩拨我们 ...

  • 罗大佑经典老歌回顾

    罗大佑经典老歌回顾

  • 童年/罗大佑/经典老歌

    童年/罗大佑/经典老歌

  • 宜花东鹿记 |大佑,再次来到我们身边

    2020年,瘟疫封锁世界,大佑依旧在思考"那解不开问题",关于人类,关于地球,关于神明.想的越多,困惑就越多,载着思考与疑问,载着音乐与敬畏祈福之心,他召集各路人马,经由鹿港小镇拜 ...

  • 生祥乐队| 《野莲出庄》了!

    按:生祥乐队的最新专辑<野莲出庄>发行了!<我庄><围庄>走到<野莲出庄>是一趟奇妙的音乐之旅.专辑发行到现在,我听了一些次数.永丰在引言写到这是一张关 ...

  • 故乡,已是他乡

    深秋时节的傍晚,冷风阵阵,阴云密布的天空,飘着小雨,车站广场旁的法桐树掉下一地树叶,混在泥泞的道路上,被行人踩的乱七八糟,愈发显得脏乱. 硕大的候车室零零散散坐着十来个旅客,正播着刺耳的广播,墙角有几 ...

  • 不知何时他乡当作了家,我与故乡隔着月

    我们总在生活中奔忙,在失望中所归 我们在故乡里慌张,又在他乡张望 不知何时他乡当作了家,我与故乡隔着月 我摘花送给故乡,远方没了应答 书信停笔好久不见,孤独的人在黑夜里沉默 现实与梦想交织,我与梦想对 ...

  • 郑泳滨:五年乡村扶贫路,把他乡当作故乡,不是故乡胜似故乡

    扶贫助农路上好心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故事.今天我想跟大家介绍一位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郑泳滨. 郑泳滨是深圳福田区派到和平县合水镇兴径村的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长,自2016 ...

  • 英文版《成都》总有一些他乡,成为了故乡

    英文版<成都>香古色的沙画描绘了一个发生在成都的故事-这是一首不同于赵雷的民谣-同样的地点-不一样的情调和味道-希望你们喜欢 英文版<成都>香古色的沙画描绘了一个发生在成都的故 ...

  • 故乡的桃花已到位,漂泊在外的你是否如意?

    阳春三月,鸟语花香,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 此时,行走在家乡四通八达的阡陌小路,除鹅黄纤嫩的小草星星点点偶尔出现在路边以外,就是缀满院落.开遍田野的桃花. 这桃花在我的家乡堪称报春第一花. 盛开在家乡的 ...

  • 曾被你遗弃的乡村老宅已成了如今的奢华,农庄圆梦回故乡

    中国休闲农业专业教学首席公共平台由:中国都市农业职教集团.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农.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省休闲农业协会.海南省休闲农业协会.福建省休 ...

  • 他乡安置肉身,故乡容纳灵魂

    爱 民 谣 , 爱 生 活 每 天 一 民 谣 , 温 暖 你 内 心 ‍2021年7月11日 天气晴   |   每天推荐一首民谣第1549期 ‍ ‍城南还没睡醒的早上 两毛钱的油条喝一碗豆浆 城南 ...

  • 两次就地过年 武汉已成我的心灵故乡

    今年,就地过年的方式让很多人都感慨万千,而我的春节过年计划,从2020年开始就被"重置"了. 我是湖北孝感人,在武汉学习.工作.生活了10多年,2020年之前的每一个春节都是回家过 ...

  • 金汇昆:这次故乡的年,在他乡过了

    这次故乡的年,在他乡过了 文/汇昆(江一) "弟,我和咱大姐都回不到家了.本来想明天回老家,可是今天客运车已经停了."昨天上午我突然接到二姐的微信. 这意味着爸爸.妈妈只能带着几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