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菊坛旧闻录》 且说四小名旦(3)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1LzI4MDcvMjIzMDE5NTkxXzFfMjAyMTA1MjgwNzU1MTczMjc=.jpg)
宋德珠以武旦挑班
宋德珠是北平人,历代在崇文门外开茶馆为生,他是以茶馆小开身份,考入了北平戏曲学校,攻学武旦。
北平戏曲学校是以德、和、金、玉四个字来分班级,每一次招生不过相隔一两年,不像富连成每一科的有相当距离。戏校各科有名的学生:德字科老生关德咸,武生傅德威、陆德忠,青衣邓德芹,武旦宋德珠,小生李德彬,花脸赵德钰、高德松,小花脸王德昆,武二花洪德佑、萧德寅等;和字科老生王和霖、张和铮、李和曾,花脸周和桐,小生徐和才等。和字科学生不多;金字科青衣赵金蓉,文武老生王金璐,老生李金棠,小丑周金福(在校时工老生,出科后改小花脸)、于金骅、张金梁,花脸牟金铎、小生储金鹏、陈金胜(即现在台湾之陈菲),开口跳李金和;玉字科出的旦角最多,也最著名,如侯玉兰、李玉茹、白玉薇、李玉芝就被人称为“四块玉”。在校无籍籍名,而且中途退学的吴玉蕴,后来自己吊嗓练功,一炮而红,就是有名的吴素秋。旦角还有赵玉菁、黄玉芳、黄玉华,花脸有王玉让。
宋德珠先生珍贵影像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1LzI4MDcvMjIzMDE5NTkxXzJfMjAyMTA1MjgwNzU1MTc0ODQ=.jpg)
交易担保 凤巢视频 宋德珠先生珍贵影像 小程序
宋德珠练功的老师是张善亭,艺名十阵风。从前唱武旦的艺名,多以几阵风是尚,言其把子开打,出手的迅速,有如一阵风那么快。自“一阵风”、“五阵风”、“七阵风”,到“九阵风”、“十阵风”,都是武旦。
给宋德珠说戏的,是名武旦“九阵风”(就是阎岚秋),张善亭的儿子张金元、宋德珠的弟弟宋金声,都学二路武生,后来都陪着宋德珠打下把,尤其打出手时,更离不了他们二人。
宋德珠不但武功坚实,而且扮相妩媚,亮个相儿非常漂亮迷人,因此从没离开戏校起,就拥有了许多基本观众。他的拿手戏很多,例如《扈家庄》、《演火棍》、《取金陵》、《百草山》、《战金山》、《泗州城》、《摇钱树》、《红桃山》等,都很精彩,尤其出手的招数,套子新颖,推陈出新。和富连成的朱盛富相比,朱是保守稳练,宋则趋向新潮惊险。到了阎世善,他就新旧兼备,综合朱、宋两人的长处了。
宋德珠在民国二十七年(1938)五月初毕业于北平戏校,偶与孙毓堃合作(他的太太是孙毓堃的女儿,他也就是现在台湾的孙元彬、孙元坡兄弟的姊夫),翁婿来一出《青石山》,还很能叫座。
民国二十八年(1939)元旦,宋德珠正式挑班,是迟于毛世来的“四小名旦”中第二人,班名颖光社,公演于新新戏院日场。把《演火棍》增益首尾,变成五打,即《打青龙》、《打孟良》、《打焦赞》、《打韩昌》、《打耶律休哥》,改名为全部《杨排风》。这出戏最常见的是《打焦赞》一节,前面加上《打孟良》,即名《演火棍》。北平各大戏院里,前三出的武旦戏,常贴这一出。遇见九阵风或朱桂芳演唱,有时加上后面《打韩昌》、《打耶律休哥》,就贴《火棍打昌》,观众一看,就知这是“四打”了。前边加上《打青龙》的,如朱桂芳、阎岚秋这些老角儿们都会,只是连演时间太长,在前三出里,匀不出这么大时间来,所以就“挂”起来了。宋德珠以武旦挑班,不演大戏怎么能唱大轴呢?于是根据老本子,排练《打青龙》,加在前面。这青龙也就是“火棍”的来源,棍是由青龙变的,由武生扮青龙,穿箭衣,戴孩儿发。那天由锺鸣歧扮演,赵德钰、萧德寅二人,分饰孟良、焦赞。压轴由陈盛荪、陆凤山、裘盛戎合演《法门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宋德珠《扈家庄》剧照
在台湾首排“五打”是大鹏剧团,最早是季素贞唱的。以次是姜竹华,那时她还在小大鹏坐科,由苏盛轼主排,陈玉侠饰青龙,首演于空军新生社介寿堂的儿童早场,上座满堂,极为轰动。宋德珠还有一出整本大套的武旦戏就是《百鸟朝凤》,也就是把花旦、小丑的玩笑戏《锯大缸》,增加后边降妖武打场子,连贯而成。他饰由旱魅幻化的王大娘,前部是花旦身份,后部就是武旦身份了。再加上打出手,和对白鹦鹉、大鹏鸟和孔宣三位仙禽的开打,非常火炽热闹,在戏校没毕业以前就排成公演,享誉一时。挑班以后,第二期就把它贴出来,自然上座也不错。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宋德珠(左)指导宋丹菊学戏
这时候的宋德珠,嗓子也吊出来了,虽然并不十分润亮,却也对付着能唱了。于是全部《英杰烈》、全部《花田八错》,也都相继出笼。大戏没的可派了,就贴一花旦、一武旦两出,譬如大轴《取金陵》,前边带个《拾玉镯》之类。
戏路狭窄 昙花一现
但是以花旦挑班,戏路都窄,何况是武旦当家呢?而宋德珠的花旦戏,也不如毛世来之多,因此,和毛世来犯一个毛病,没多久,便感觉没戏可唱了。
宋德珠的小毛病,有点骄傲而佻达。红了以后,花钱就手松起来,他喜欢养鸟儿,在这方面花了不少钱,而且不久又染上了烟霞癖。
王瑶卿是有名的通天教主,门下桃李成群,一到午夜,他那大马神庙的古瑁轩中,便坐满了弟子和友人,直要闹到后半夜才散,每天如此,王大爷也乐此不疲。有一天,王玉蓉在应酬完了去的,喝了点酒,面泛桃红,已然微醉。这时宋德珠也在,一看王玉蓉的神态,就说了一句寓有桃色的俏皮话,他以为王玉蓉不懂,而是博其他在座人士一粲的。没想到王玉蓉虽然来自南京夫子庙,却对北平梨园行的隐语、歇后语、俏皮话儿,全都了解。当时蛾眉一竖,杏眼圆睁,大声问宋德珠:“你这句话怎么讲?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宋德珠当然没法解释,只说“我也不懂”。王玉蓉说:“你如果不懂,怎么可以说我呢?”非逼他说出来不可,一时闹得很僵,王玉蓉凭一点酒遮住脸,连哭带闹,乱成一片。后来还是王瑶卿出面,叫宋德珠向王玉蓉道歉了事。于是一时传遍了北平梨园界。“王玉蓉醉闹古瑁轩”,都是宋德珠一句轻薄话引起来的。
宋德珠没有红了几年,以后嗓子塌中,更不能唱了,于是倦鸟归林,又回到崇文门外,操他开茶馆的旧业去了。(3)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