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史话十五:庄公用一块玉璧,迫使新鲁侯办妥先君未完成的交易
鲁桓公姬允即位,孔夫子的《春秋》史书进入了新的篇章。而上一次,咱们的“史话”故事虽然也讲到了桓公元年,却通过对“公即位”三个字的认真分析,解决了隐公被弑时的一个小谜团,相当于并没有真正去讲桓公。今天,鄙人真的要说一说姬允亲自去办的一件重要的事情了,只不过这件事儿的发起人确实是他没有错,但事件的主导在我看来应该是郑庄公才对。所以,这篇“史话”只得被归在郑国故事中,鲁桓公与“主角”身份再次失之交臂。
那到底是怎样一件重要的事情呢?其实各位应该可以想到的。像鲁桓公这样新即位的国君,他又是参与了弑君篡位行动的幕后推手,最担心的当然是自己的君位是否稳固,担心自己能不能获得大众的认可。特别是隐公在位时,跟周边国家的国君都有着比较友好的往来,鲁国与各国的关系也相对融洽。他这突然被杀,肯定会引起不小的震荡,桓公的统治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姬允急于平息这场风波,希望他掌管下的鲁国能尽快与周边各国恢复往来。
鲁桓公最担心自己的君位是否稳固
好在,鲁国本身是有两个强大的盟友在的(即郑国与齐国),只要他们认可了鲁桓公的地位,相信其他诸侯也不好再计较了。那郑、齐两国相对来说哪一家更急需去搞好关系呢?相信不用在下多言,各位肯定已经想到了,他便是郑国无疑了。至于为何离鲁国更近,且国力上也更强的齐国,会被鲁桓公放在稍后的位子上,予以为跟以下几点原因有关:
其一,正因为齐国相对于郑国来说更靠近鲁国,鲁桓公与齐僖公的交流也更加容易一些,而郑国由于距离较远,反倒是更容易与鲁国产生罅隙。所以,姬允要先去解决更困难的问题,避免郑、鲁之间产生裂痕。
其二,郑庄公的身份很重要,乃王朝的卿士,也就是说他可以直接与天子对话。那鲁桓公谋得了君位之后,自然希望获得天子的认可,庄公便是最好的中间人。另外,郑庄公这卿士的身份也相当于诸侯之长,他若能认可了鲁桓公,其他诸侯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王朝卿士郑庄公能够同天子直接对话
其三,还是因为郑庄公这卿士的身份,说明他可是能够请到或者干脆假借“王命”来讨不臣的。桓公参与了刺杀隐公的行动,且隐公与郑庄公正处于关系最亲密的阶段。若庄公以此借口请来王命讨伐鲁国,姬允将必败无疑。因此,姬允要尽快跟姬寤生建立联系,向庄公表明鲁国依然愿意保持过去的同盟关系。
正是在这样几点原因之下,鲁桓公决定要立刻与郑国修好。而郑庄公呢,一直对隐公的被弑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好像并不知道此事似的。但以咱们对他的了解,盟友家中出了这么大的事儿,他怎会不知呢?明显是在静观其变,等着鲁桓公做出反应之后,庄公再采取行动。好在鲁桓公很识相,元月刚完成即位,便急急忙忙赶来修好了。这可正中庄公的下怀,借着鲁桓公急于和郑国修好的机会,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希望桓公能够遵守鲁国先君隐公留下的承诺,跟郑国完成此前没有完成的交易。
郑庄公静观其变,等着鲁桓公先做出反应
什么!郑庄公又要做“交易”?是的,庄公这位国君可是比专门做生意的商人还要精明,各种有利于郑国的买卖一样也不能落下。只不过这次的交易并不是刚刚产生的,事实上是比前不久刚讲过的“周郑换地”还要早的一笔买卖。只可惜隐公突然离世,让这次的交易成了未完成的状态。那郑鲁之间到底遗留下了怎样的交易呢?其实这就是之前一直在说的“祊易许田”。
或许有童鞋要说了,郑、鲁“祊易许田”不是已经完成了么?鲁隐公早就跟郑国交换了祊地的控制权,还特意建造了中丘城、郎城两座城寨来协防守护,怎么还说交易没有完成呢?这是因为祊地的换防工作鲁国已经完成了,可许田控制权却没能来得及交接。由于许田的位置在许国(都城)以南,并不与郑国接壤,庄公一时间还无法派兵过去接收。并且,这样不接壤的飞地,对于郑国来说也不容易控制,所以这半部分的交易并未完成,仍由鲁国把控着许田。也正因如此,郑庄公才如此着急地“谋伐许”,想必也是想尽快让许田并入到郑国的疆域中来。
鲁国“朝宿之邑”许田的位置示意图
可惜的是,许国刚刚被拿下,郑、鲁双方正准备完成接下来的交易时,鲁隐公就惨遭杀害,也让许田的归属成了悬而未决的问题。相信郑庄公自己也会担心,担心新即位的鲁桓公会不承认双方换地的买卖,那样的话郑国就吃了大亏了。好在鲁桓公更希望尽快得到郑庄公的认可,对姬寤生提出要求自然不敢怠慢,遂决定在当年的三月,邀请庄公到本国“做客”,把许田换防的事谈妥。
于是,到了桓公元年三月,郑庄公如约来到了鲁国的垂地,还特意带来了一块玉璧。那庄公拿一块玉璧来干什么呢?在下认为这又是姬寤生办事精明、周全的体现。毕竟,祊地那部分的交易已经完成,许田的交易拖了这么久也应该有个凭证。再加上诸侯双方私下换地是违制之举,庄公便以玉璧为凭,向鲁国“借”许田(即历史上有名的“郑伯以璧假许田”事件)。当然,所谓的这个“借”自然跟刘备借荆州一样是不会归还的,不过这个说辞,倒是会让世人无法对这次换地说三道四了。
刘备借荆州
另外,庄公不愧是老谋深算的一位雄主,在提出了以璧借许田的说辞之后,还不忘照顾一下鲁国人的情绪。因为,许田乃是天子赐予鲁国的“朝宿之邑”,鲁国人对此也非常的重视,所以他们特意在该地建了一座先祖周公庙,时常要去祭享。但从今往后,许田将归郑国所有,周公庙的香火就要断绝了么?当然不会,郑庄公主动提出要复祀周公,告诉鲁人郑国会替他们完成往后的祭享活动。您说说看,如此周密的安排,如此完美的说辞,再加上庄公摸透了鲁桓公急于获得承认的心里。姬允只能老老实实接受安排,把隐公留下的这未完成的交易给办妥了。
就这样,郑、鲁双方终于彻底完成了“祊易许田”的交换,郑庄公心满意足地拿到了许田。并且,由于鲁桓公十分“听话”,庄公也决定承认他的地位。于同年四月,在越这个地方(《春秋左传正义》有注“越,近垂,地名”)与姬允这位新鲁侯结为同盟,并订立盟誓“今后谁若背弃此盟约,将不得享有国家(即不能长久在位的意思)”。应该就是郑庄公在给鲁桓公设置一些约束条件,避免他出尔反尔,或者随便毁约。谁让姬允是个有篡位之嫌的人呢,肯定没有“老实人”鲁隐公那么可靠。
《左传》中郑庄公与鲁桓公盟于越的记载
好了,不管怎么说,鲁桓公最终还是获得了郑国的认可,让他的国君之位安稳了不少。只不过因为整个事件,姬允都处于被动状态,任由郑庄公牵着鼻子走,才把这“主角”让给了庄公。而下一次,咱们还会再提到鲁桓公,那他能不能成为“史话”故事的“主角”呢?咱们下次再叙。
【关键词云图简史】
为了方便广大史学爱好者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的历史内容,作者“闲叙春秋”将在每篇文章结尾奉上“关键词云图简史”,通过8-12个关键词,帮助大家回忆文章内容,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本文关键词:璧假许田、鲁桓公、急于被认可、求盟于郑、郑庄公、索要许田、会于垂、完成换地、盟于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