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师大厂复盘,作品集档次立马就上去了

作品集真的不好做,想找个优秀案例来参考,毫无头绪。
能公开出来的案例都很少是特别优秀的,你就别报太大希望了。
首先做过知名产品或 toB/toG 大项目的设计师,一般不会公开作品集,因为涉及太多敏感的商业机密。
当然也有能力很强,但是参与的项目都很小不知名的情况。但能力这么强,还长期找不到好的平台,肯定是少数。
到最后,也许你最容易找到的,就是培训班提供的作品集模板了……但那种模板虽然好看,但通常只看到了表皮,而没有学到精髓。
如果你拿着套模板的作品集去找工作,要去真正的好公司好团队,依旧很难(人家没那么好忽悠)。
但是,我最近发现有一个办法能够让你轻松找到顶尖的作品集范例,那就是——大厂项目复盘。
很多公司的设计部门都有公众号,例如:
其它的我不是很确定(没在那工作过),但是腾讯的项目复盘文章,真是一股浓浓的鹅厂设计师汇报的味道。
在鹅厂的设计师,都会那种项目复盘的叙述方式和内容非常熟悉,扫一眼就有种强烈的亲切感。
如果你把自己的作品集套用他们这套项目复盘的方式,去申请鹅厂工作,别的不说肯定好感率是要大大提升。
下面我就拿鹅厂举例,说说你可以从大厂项目复盘偷师到什么:
SWOT 分析
越是到更高的级别,越是要注重设计与商业的结合。
作品集加上 SWOT 分析,不论这个结论是自己想出来的,还是参考的团队成果,都能体现出设计师对于目标足够理性清晰。
需求分析
任何产品最终都要落到用户的真实需求上,所以当你不确定要做什么的时候,就可以先分析一下用户需求。
把用户对于产品的可能需求都列出来,然后分个组,看看哪些自己是优势,哪些自己是劣势。
在优势需求里标出哪些可以更进一步的,在劣势需求里标出哪些有待突破的。
行业趋势
同样是满足用户需求,超前的产品肯定能比落后的产品更符合用户需求,并抓住用户眼球。
所以在决定产品形式之前,参考行业趋势也是很有帮助的,也能够反映出设计师对于行业动向的理解。
愿景规划
看到上面这张图,你是不是想起了开会时领导画的饼?
其实在做报告的时候,适当吹吹牛也挺好的。
一是让所有人的目标感更加清晰,例如很多小孩都有类似于“当宇航员”的理想一样;二是给某些人打打鸡血,例如传销组织都是这种做大的。
把这个东西加到作品集或者项目汇报里,会让人一眼感觉有点高大上,所以大家也可以借鉴一下。
体验目标
除非你是纯粹的视觉设计师,否则「设计目标」哪有「体验目标」感觉格调高?
上面这种图里用的是「价值主张」,但我感觉也「体验目标」也差不多吧,如果你给大客户做汇报,可能用「价值」显得更厉害点。
然后选择目标时,可以先列一个整体的大目标,再拆分成几个小目标。如果这几个小目标还有层层递进关系,那就更好啦~
注意这里非常忌讳过多使用烂大街的词,例如“简洁”、“高效”、“美观”等。
设计策略
有了体验目标,还得看怎么通过设计把它实现了,于是这里就需要「设计策略」来衔接一下。
简单点,就是用文字说说,如果通过设计来实现各个小目标。
复杂点,还可以弄点配图示意。
思考过程

这个思考过程其实并不一定是你真正的思考过程,但它可以展示出你对需求的理解。
例如上面这个范例,能让你一眼看出新功能与其它的老功能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实时性更强、内容&操作更轻。
产品特性
产品特性不需要说得太多,例如千万别一个一个去讲解每个功能是做什么的。
很多作品集容易犯这个毛病,把别人一眼就看懂的界面,配上大段的说明文字讲解基本功能。
学习上面这个范例,把功能分区展示一下,更有意义。
前后对比
如果所有的案例都是正面的,而没有反面案例,反倒让人觉得无趣又虚假。
大家可以选择一些设计过程中的过程稿,或者被推翻的方案,展示出来跟能看出自己工作中所花费的心思。
例如上面这三个例子,层层递进,让人觉得每一次都有进步。
用户反馈
无论是数据还是评论,都是不错的用户反馈方式,放在项目汇报或者作品集里,都能增强读者的正面信任感。
数据的反馈最客观直接,但问题是并不是所有的改变都有很大的数据波动,也很难确定数据是完全因为新的设计方案而变化的。
如果数据不好用,找点用户评论也是不错的,能够很清晰地看到大家喜欢的是哪一个部分。
图例来源:《社交临场感 | QQ音视频产品体验设计》《探寻生机之旅丨QQ在线状态升级故事》
总结
如果你能把上面的这些「项目汇报精髓」学到作品集里,绝对不会被说深度不够、缺乏内容、思路不清晰等问题。
当然,前提是项目本身做得不差,方案没有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