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耳光引发的惨案:高级将领自杀,12万士兵阵亡,14万士兵被俘
中国古人常讲,做事要想获得成功,“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而在这三者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见,人员之间的协调配合对于一件事件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战场上,这一点显得分外突出。如果将领或士兵之间各自为政,只能是兵败身死的下场。而一战期间的坦能堡战役,便是由两名不和的俄国将领造成的惨剧。
一个响亮的耳光
在沙皇俄国时期,俄国有两位著名的将领,分别是萨姆索洛夫和连年坎普夫。日俄战争期间,萨姆索洛夫曾奉命到中国山东某地驻防,连年坎普夫负责协助他。结果在日军来临时,连年坎普夫却为了保存自身实力,选择了袖手旁观。虽然萨姆索洛夫最后还是带人杀出了重围,但是所属军队却死伤惨重。
日俄战争
手下的士兵都是这些将领的命根子,连年坎普夫心疼士兵,害怕他们送死。萨姆索洛夫又怎能不为死去的兄弟伤心?如果连年坎普夫施以援手,明明可以改变战局,但他却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兄弟被日军杀掉。几天后,萨姆索洛夫见到连年坎普夫后,愤怒不已的他给了连年坎普夫一记响亮的耳光,随后扬长而去。
萨姆索洛夫
连年坎普夫也是俄军有头有脸的人物,萨姆索洛夫这一记耳光让他颜面受损,二人算是彻底结下了梁子。但因他们在军队发展得都不错,所以谁也奈何不了谁。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霍夫曼的计划
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了一战的导火索,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向塞尔维亚宣战。紧接着,德国也分别向俄国和法国宣战。德国宣战后,萨姆索洛夫和连年坎普夫都被派到了前线战场。其中连年坎普夫就任第一集团军司令,从东部侵入东普鲁士。萨姆索洛夫则就任第二集团军司令,从南部侵入东普鲁士。这两个集团军,总人数达到了45万人,而对面阵地的德军才只有21万人。
一战照片
面对沙俄军队强大的攻势,德国第八集团军的马克斯·冯·普里特维茨将军心生胆怯,命部队撤退到维斯瓦河后面。而就在这时,在德军第八集团军中担任作战处副处长的马克斯·霍夫曼递上了一份针对沙俄两个集团军的作战计划。马克斯·霍夫曼曾在以德国官方军事观察员的身份到远东考察日俄战争,所以很清楚俄军两个集团军中最高指挥官的矛盾。他的作战计划,正是针对二人的矛盾制定。也正是因为这一计划,导致了著名的“坦能堡战役”。
连年坎普夫
按照霍夫曼的计划,德军第十七后备军和第二十军后撤,并调往萨姆索诺夫战线的两翼进行包围,仅象征性地留下一个骑兵师监视连年坎普夫第一集团军的24个步兵师。一方面,连年坎普夫因自己不断取得的“胜利”而洋洋自得,另一方面,匆匆就任第二集团军司令的萨姆索诺夫,却因部队缺乏充足的弹药、优秀的参谋、兵员之间没有凝聚力而压力山大。
连年坎普夫的报复
萨姆索诺夫从骑兵侦查的结果判断出德军将要从侧翼进行袭击,所以发电给吉林斯基,建议暂停前进。但吉林斯基却中了霍夫曼的圈套,认为德军将要撤退。为此,吉林斯基给萨姆索诺夫发电:“不要再扮演懦夫的角色,继续进攻。”没办法,萨姆索诺夫只好给吉林斯基发电,希望能得到连年坎普夫第一集团军的支援。此次,吉林斯基同意了。
一战士兵
当萨姆索诺夫硬着头皮与德军开战后,却发现连年坎普夫在古谢夫战役后突然停止前进,让他再次陷入了孤立无援的战斗中。萨姆索诺夫内心愤懑不已,这可不是两个人的私怨,而是事关几十万士兵生死的大事,连年坎普夫就这样任意妄为?
沙俄军队
但霍夫曼早就摸准了连年坎普夫的性格,正是算准了他会袖手旁观,才敢将大部分兵力都拿出来对付萨姆索诺夫的第二集团军。最终,第二集团军全军覆没,萨姆索诺夫也兵败自杀。在整个战役中,俄军有九万两千多人被俘,被杀和失踪的,估计有三万多人,约有500门炮被毁或被缴。
坦能堡战役的结局
俗话说“唇亡齿寒”,第二集团军被灭掉后,德军便开始集中兵力攻击连年坎普夫的第一集团军。在两周后的第一次马苏里湖会战中,德国第八集团军以伤亡1万人的代价,重创他的第一集团军。此次战役,造成连年坎普夫军队14万5千人的伤亡。连年坎普夫不得不抛弃他的军队,飞快逃回俄国。
一战照片
而俄军在坦能堡战役中的失败也影响重大,不仅改变了战争局势,而且从此之后,一直到1945年,俄军再没有能重新越过德国边境。而伦南坎普夫回国后也受到处分,被撤销了军职。可见,战场上团队之间的合作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