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周六 | 季羡林《心安即归处》:当下即是生活

季羡林的百年生命智慧 | 第2113期

今日豆瓣评分8.4分,876人评价

内容简介
xxxxxxxxx

季羡林经历过人生的大苦大悲,生命的跌宕起伏。然而先生的一生,不争不辩,不怨不艾,满怀天真,执着自己的执着,安于当下。是世界上仅有的精通于吐火罗文的几位学者之一,同时又用质朴的文字向世人传达一个理念——心安即是生命的归处。

本书旨在阐释先生的生命智慧,从谈人生的意义到分别谈读书、处世、行走、当下、孤独、生死等跟大家密切相关的生命话题。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愿我们能了悟人间万相的本真,拥有应对世事的智慧。万事安然于心,从容而行。

作者介绍

季羡林,北京大学唯一终身教授,留下“三辞桂冠”的佳话,国际著名的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学家、佛学家、国学家、翻译家等,历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他通透、朴实、纯粹、平淡,却也不失任性。其子季承曾说“他是人生的失败者,是寂寞的文人”,但他的世界并不孤独,因心有归处,而淡定从容;因无畏无惧,而潇洒自由。

原文书摘

1.时间本来是无始无终的,又没有任何痕迹。人类偏偏把三百六十多天定为一年,硬在时间上刻上痕迹。这在天文学上不能说没有根据,对人类生活分上个春夏秋冬,也不无意义。你可切莫小看这个痕迹,它实际上支配着我们的生命。

2.我劝人们不妨在吃饱了燕窝鱼翅之后,或者在吃糠咽菜之后,或者在卡拉OK、高尔夫之后,问一问自己:你为什么活着?活着难道就是为了恣睢地享受吗?难道就是为了忍饥受寒吗?问了这些简单的问题之后,会使你头脑清醒一点,会减少一些糊涂。谓予不信,请尝试之。

3.小的时候,总希望时光快快流逝,盼过节,盼过年,盼迅速长大成人。然而,时光却偏偏好像停滞不前,小小的心灵里溢满了愤愤不平之气。但是,一过中年,人生之车好像是从高坡上滑下,时光流逝得像电光一般。它不饶人,不了解人的心情,愣是狂奔不已。一转眼间,“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滑过了花甲,滑过了古稀,少数幸运者或者什么者,滑到了耄耋之年。人到了这个境界,对时光的流逝更加敏感。年轻的时候考虑问题是以年计,以月计。到了此时,是以日计,以小时计了。

悦读者荐
季羡林先生说过: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
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
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很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
在这本散文集里,选出来三处表达季羡林先生处理三个关系的思考。
1.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
人本来也是属于大自然范畴的,人类的衣食住行所有的资料都取自大自然,我们向大自然索取是不可避免的。
关键是,怎样去索取?索取手段有两种:一用和平手段,一用强制手段。
若是后者,大自然是会报复的,能惩罚的。报复或惩罚的结果,大家都能看得见,比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臭氧层出洞,物种灭绝,人口爆炸,淡水资源匮乏,新疾病产生等等。这些弊端中哪一项不解决都能影响人类生存的前途。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2.幸福家庭无外乎:真和忍
俗话说,锅碗瓢盆都会相撞。每个人的脾气不一样,爱好不一样,习惯不一样,信念不一样,而且人是活人,喜怒哀乐,时有突变的情况,情绪也有不稳定的时候,特别是在自己的亲人面前,更容易表露出来。有时候为一点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也会意见相左,处理不得法,也能产生龃龉。天天耳鬓厮磨,谁也不敢保证这种情况不会发生。
那么,我们应当怎么办呢?季羡林先生认为:处理这样清官难断的家务事,说难极难,说不难也颇易。只需做到“真”“忍”二字。“真”者,真情也。“忍”者,容忍也。他还将其归纳成了几句顺口溜:相互恩爱,相互诚恳,相互理解,相互容忍,出以真情,不杂私心,家庭和睦,其乐无垠。
《唐书》记载,张公艺九世同居,唐高宗问他睦族之道,公艺提笔写了一百多个“忍”字递给皇帝。从那以后,姓张的多自命为“百忍家声”。总之,温馨是家庭不可或缺的气氛,而温馨则是需要培养的。培养之道,不出两端,一真一忍。
3.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至于个人心中思想感情的矛盾,多半起于私心杂念。解决的办法,唯有消灭私心,不妨学习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季羡林先生认为,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他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好,道德水平越高。
在亿万年地球存在的期间,一个人只能有一次生命,这一次生命是万分难得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切不可掉以轻心。多少年以来,季羡林先生的座右铭一直是: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五色图书,五彩人生,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就好,周六自由随心日快乐!
悦读者:燃时
编辑:子衿
审校:树阴照水
(0)

相关推荐